APP下载

未来教室下的文本解读可视化教学法探析

2018-02-14王晓轩

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 2017年6期
关键词:未来教室可视化教学文本解读

王晓轩

【摘 要】 在语文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文为本,文本解读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但往往有许多的不足之处。理想的语文文本阅读课,应该以学生阅读的过程为主,而不应该着眼于学生的答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文本解读就是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解释和构建,学生通过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来塑造自己的文本解读能力。所谓的文本解读,就是学生通过对文本的理解感悟,呈现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方式。

【关键词】 未来教室;文本解读;可视化教学

一、可视化教学的内涵

可视化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视觉方式将思维进行直观展示的过程。可视化教学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内容用一种视觉可见的模式呈现出来,增强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对学生进行更复杂的学习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语文教学的可视化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利用多媒体等信息化手段,将文本所描述的过程具体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正确合理地理解文本信息,推动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与文本解读能力的提高。

二、文本解读可视化教学的动作内容

“划、切、圈、连”是文本解读可视化的基本动作,以下进行具体阐述。

1.“划”,是指在阅读过程中将关键句子划出,帮助理解文本内容

在对句子进行划出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文本的文体与表达方式划出不同句式的语句。例如,议论文中需要划出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散文中需要划出表达作者感悟的句子等。另外,划出句子时,需要着重关注具有以下几种作用的句子,如概括总结、前后呼应、承上启下以及深化主题、转折等。对句子的成分进行标出,如句子的主语、宾语、定语、状语以及补语等。

2.“切”,是学生对文本进行归纳总结之后对内容进行分层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文本的每一段、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词语都进行必要的归纳总结,然后根据内容的不同进行层次的划分,使阅读过程更有层次感。

3.“圈”,主要是针对文本中对文本中心有关键作用的词语进行圈出

在阅读的时候,一句话中往往有表达关键意思的某些字词,学生需要对这些字词进行圈出,以帮助学生对文本的主旨进行理解。

4.“连”,是一个总结的过程

学生在对文本进行分层以及对关键句子、词语进行划分之后,将这些内容连接起来,就形成了对文本的基本理解。所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文本的“划、切、圈、连”不是单独和片面的,而是一个连贯的过程。只有四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对学生的思维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才能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

三、文本解读可视化的教学方法

1.二元环境下的双屏配合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双屏配合进行教学,两屏的内容既可以相互独立,又可以相互配合,完成教学内容。双屏教学的优势如下:

第一,双屏教学可以将具体内容与抽象内容分别教学。一屏用来进行对文本的解读,另一屏标注在阅读过程中师生的互动情况以及阅读思路等。这可以将阅读的过程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并且有益于学生对文本中心的把握。

第二,对文本进行普遍性与针对性的分析。文本解读时,教师利用一屏显示文本的内容,对文本的阅读过程进行还原,另一屏显示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的批改。文本的阅读过程是教师对学生总体进行教学,文本的批改是教师针对学生的答案总结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并进行解决。这样既分析了文本的普遍性,又针对学生对文本理解中的错误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第三,双屏进行对照教学。在进行文本解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双屏进行对照教学。例如,教师根据不同的文本素材、立意以及构思等方面,对差异性的文本进行对照。两篇文本可选择素材相同,立意与构思不同,或者立意与素材相同,写法不同等。

双屏模式突破了传统教学中的单线思维模式,不仅增加了课堂容量,更使教学内容立体化,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通过双屏不同内容的对照,发散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二元到多元,学生自学的过程

教师除了利用双屏进行教学之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这是文本解读的另一个屏,这是教学由二元模式向多元模式迈进的必经之路。学生组织小组学习,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舞台。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学习的过程可借助网络资料以及科学技术,在发散思维的同时,更能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利用小组屏的思维导图绘制功能,对文本进行解读、研讨,推进文本解读的可视化教学。

例如,在教授《云南冬天的樹林》的时候,教师可利用课堂上双屏、课堂下多屏、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的模式。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教师给学生布置问题:文中所代表的“神”是哪个字?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总结出如“叶”、“生”、“死”、“在”等字。这是学生进行独立阅读并经过小组成员间的讨论总结出来的结果,每个小组总结出的那个字就是小组思维导图的核心。

3.教师引导,学生自由发挥

文本解读的可视化教学,最主要的是让学生学会独立阅读。教师是引导者,学生在按照教师的引导学会方法之后,应该进行独立自主的学习,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课堂教学主要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平台,学生能学会教师的方法并灵活运用才是最终目的。

总之,在文本解读可视化教学中,“划、切、圈、连”是文本解读可视化的基本动作,未来教室的触屏、双屏与多屏是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的动作,并利用多种方式进行学习,以增强学生的语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江丰光,孙铭泽.未来教室的特征分析与构建[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09).

[2]宋卫华.未来教室的构建及应用探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08).

[3]黄伟进,陈彭,袁晓斌.未来教室中情境——探究式教学模式探究[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0).

[4]何智.未来教室的发展方向探讨[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05).endprint

猜你喜欢

未来教室可视化教学文本解读
《工程流体力学》教学方法探讨
计算机图形学教学模式探讨与改进
例谈未来教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未来教室
对文本解读与课堂操作四个“度”的把握
对“未来教室”的初步探索
高中历史可视化教学的实践探索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