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但不要只因为青春年少
2018-02-14叶倾城
叶倾城
对我而言,每一次恋情都是初恋。然而我公认的初恋发生在大一。男生在阶梯教室以“借笔记”的名义搭讪,之后再假托“一起买书”的方式约会,顺理成章地吃饭、看电影。下雨的五月,在他父亲单位的大院里,我们躲在一丛深深花木下,说长一句短一句的废话。
我就读的那所大学,有几位老师是我父母的同学———我父母是另一所大学的老师。那时还是视大学生恋爱为早恋的年代,一位阿姨就和我谈。有一句话,刺痛了我,大意是:其实很多男生恋爱,就是为了吹牛,可以跟寝室里的其他男生炫耀。
我和男生几个月后就分手了,我痛苦、绝望、万念俱灰,反反复复想到阿姨的话:他现在有了更新更多的材料可供炫耀吗?那时没有“集邮”这种说法,不意味着我不这么想。若干年后,我可以同意阿姨的话了,还得加一句:很多女生恋爱,也是为了跟闺密炫耀。
我记得每次下了晚自习之后,我兴奋地跟同寝女孩事无巨细地说恋爱的经过,问她们:到底几时可以拉手?什么是喜欢什么是爱?这是问道于盲,我才是寝室里第一个恋爱的人,而这“第一个”给了我极大的满足。我原来是一个平平常常的女孩,此刻被挑中,一定是我有什么特别的好,如藏身于塑料珠中的珍珠,被一双钟爱的手捧了出来。被爱,证明了我值得爱,证明了我的灼灼光华。同寝女孩闪耀的眼神里有隐约的羡慕,从中又倒映着我稚气的、肥皂泡泡般的快乐。
以这种方式来解读大学恋爱,很打破神话,但未尝没有真实性。都是父母的小公主、小帅哥,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几千人的校园里,人头济济,会发现自己像蚂蚁一样不起眼,才明白,“优秀”“美丽”“聪明”……这些父母经常挂在嘴边上的词,真的只在亲爸亲妈眼里,其他人很可能不这么想。不,其他人根本不知道你是谁。有时候,需要一个异性,一个追求者,一段足够华而不实的爱情,来唤起自信。暧昧让人心急如焚,因为不知道下一步的走向;失恋让人痛不欲生,因为它像殒石一样击中你:你果然还是不够可爱。
为了证明自我,为了虚荣去爱,是可耻的吗?
我们要承认作为人的许多私心杂念。大学生是从儿童到成年人的一个过渡阶段,很多杂芜的欲求同时涌现,每一次意识到都是一次惊慌:我原来是这么不纯洁的人。我也爱金钱,我也是肌肉控或美臀控,我怕孤独,我也会在张三李四间挑选……但其实,有什么不对?
上大学才开始知道人的孤单,什么事都自己做,上课自己去,放学自己呆着。能承受孤獨的,只有上帝与野兽,谁不渴望相拥的臂膀?总比玩手机、打游戏来得健康。
人家都在恋爱,天天都有狗粮在撒,尤其入冬之后,节日巨多,校园里到处都是玫瑰、蛋糕、情侣衫,快递小哥疾驰而过的电动车上装满礼物,像一个小型的圣诞车队。单身一族不能不怀疑人生,继而怀疑自身魅力。许多许多的理由在促使人去爱,许多人就如此陷入了糊里糊涂、不知好坏的恋情。
这是好的,学会建立亲密关系,是每个人一生的功课,这功课往往要从恋爱开始。但另一个角度的问题是:恋爱像世上一切事物一样,是有价格的,你真买得起吗?
你有一生的远大抱负:考研、出国、创业———你真要把时间浪费在一段可能无疾而终的恋情上吗?
有一种感情是这样的:明知道他不够爱自己,但需要一个能放在嘴边上的“男朋友”;明知道他不肯给自己花钱,哭着喊着闹着,只为了在七夕、元宵等各种情人劫,至少能收到礼物,哪怕只值五毛三。青春空过,难捱的是寂寞,难堪的更是“没人要”的自卑,于是,不肯放手,这是“爱的虚荣心”,简称“虚爱”。想一想,这说的是不是你?
还有,如果你的自我要通过恋爱来证明,那么,每一次失恋,是不是灭顶之灾?要到什么时候,你才能学会为自己活?
所以,尊重身体与心意,当有正好的人出现,不逃避,去握住他/她的手,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但如果,你明知道对的人还远在另一个宇宙,也没必要只为了“想在大学时间谈个恋爱”而恋爱。
那些说“没谈过恋爱的大学是不完整的”的人,也会说“没挂过科的大学是不完整的”,将来也会有人对你说:“没生过孩子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或者“没当过房奴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不管他们说什么,你的日子要你自己过。
席慕蓉有一首诗,稍微改上几句,大概就能表达我的想法:“爱我,但是不要只因为,这薰香的风,这五月的阳光。请爱我,因为我将与你为侣,共度人世的沧桑。”
大学恋爱很难修成正果,就像绝大多数创业都会失败一样。但这是否意味着创业不应该考虑赢利,就是玩一场?不言而喻。所以,即使是最难有结果的初恋,也最好能抱着“我将与你为侣”的决心———成不成,是另一回事儿。
她的结句是:“爱我,趁青春年少。”———爱,不要只因为青春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