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7 月台风“苏力”影响下长泰县产生的一次暴雨过程分析
2018-02-14叶忠生叶来敏王南玉
叶忠生,叶来敏,王南玉
(1.长泰县气象局;福建 长泰 363900;2.平和县气象局,福建 平和 363700)
1 过程描述
2013 第7 号台风“苏力”,于7 月8 日08 时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7 月13 日16 时在福建省连江县黄岐半岛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2 级(33m/s),后逐渐穿过我省北部,进入江西境内。台风登陆后,长泰县处于台风的左下方,“苏力”对长泰县的影响主要以暴雨为主,影响时间段是从13 日10 左右到14 日07 时左右,在此期间,长泰县各乡镇普降大暴雨(表1)。最大风力出现在山重,20.7m/s,极大风向238,出现在7 月14 日00 时。本站最大风力7.9m/s,极大风向206,出现在7 月13 日21 时。
2 环流背景分析
2.1 高低空形式分析
7 月13 日08 时的高空图显示:高层副高强盛,呈带状,而强热带风暴“苏力”在其的左下方,由于副高推力的作用,使强“苏力”登陆后偏离原来向北移动的轨道改向西偏南移动,从而使长泰县进入“苏力”影响的范围圈内。长泰县处于“苏力”外围环流圈的左侧,且在13 日10 时至14 日07 时期间,“苏力”中心有一个靠近的阶段,长泰县地面和高空有个明显减压的过程,且高层等压线比低层等压线密集,高层减压速度比低层减压速度快,从而似的长泰县上空层结不稳定,为此次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外力因素及抬升动力条件。
2.2 高空风场分析
风场包含了风速和风向两个要素,表塑了空气运动的方向和快慢,即表示了气团运动的剧烈程度。据2013 年7月13 日08 时的风场资料可知:长泰县高空三层都是东北风和西北风的风向辐合,且处于强热带风暴“苏力”倒槽的左侧。500hPa 风速挂旗,850hPa 风速大于10m/s,且上风区的风速大于下风区的风速,则在长泰县上空有气团的堆积,有风速的辐合,且东北风是从海上吹向陆地的风,水汽含量大,所以有利于水汽的滞留,湿度会增大,为此次暴雨过程提供了水汽来源条件。而风向和风速的辐合则为此次暴雨过程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抬升作用。
3 暴雨过程的物理量分析
3.1 垂直速度场分析
垂直速度是大气在垂直方向上运动的快慢,能反映气层是否稳定的因素。垂直速度为负值则气体上升运动,为正值则气体下沉运动。图1 是2013 年7 月13 日08 时的垂直速度场,从200hPa 垂直速度场(图1a)中可以看出,长泰地区在上空200hPa 还是处于垂直速度负值区,且在其的右上区与左下区各有一个垂直速度正值区,气团在福建区域上升运动后向右上及左下区扩散并下沉。从850 hPa 垂直速度场(图1b)上可以看出长泰地区处于垂直速度-12 至-16 之间,低层气体的上升运动强烈,带动底层水汽上升凝结成云降雨。通过垂直速度场上可以分析出福建上空气团是向上运动,且上升的垂直尺度大,使得气团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冷却凝结形成水滴,产生暴雨过程。这为此次暴雨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抬升条件。
图1 2013 年7 月13 日08 时垂直速度场
3.2 相对湿度场分析
相对湿度是表示气体中水汽含量多少的物理量,相对湿度值越大则表示大气中的水汽越充足,反之则表示水汽不足。从长泰上空的相对湿度场的时间变化对比可知:从2013 年7 月13 日08 时到20 时,是一个相对湿度增大的过程,即水汽含量增大,是水汽堆积的结果,这与上诉中风场的分析相一致。从相对湿度场的空间变化上,13 日08 时长泰上空850hPa 的相对湿度在70%~80%,500hPa 的相对湿度在60%~70%,这表明了长泰地区上空的湿层厚,且长泰是处于湿度的大值区,这为此次的暴雨过程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
3.3 K 指数场分析
K 指数是反映大气稳定的一个物理量,K 指数值愈大,潜能愈大,则大气越不稳定。从长泰县上空K 指数的变化上看出(图2),13 日08 时(图2a),K 指数值在32℃左右,13 日20 时(图2b),K 指数值在36℃左右。K 指数有一个加大的趋势,这表明了长泰州地区上空大气层结越来越不稳定,有利于此次暴雨的发生发展。
4 结 语
(1)此次暴雨过程是发生在强热带风暴“苏力”外围环流影响下的产物,具有过程时间短,强度大,范围广的特点。
(2)长泰上空有东北风和西北风的风向及风速辐合,有一个台风倒槽影响。有利于大气的抬升成云降雨。
(3)从物理量上看,长泰上空有很深厚的气体上升运动空间,深厚的水汽层,K 指数大值区,且都是增大的趋势,这表明暴雨过程中长泰县上空处于大气高湿,辐合上升和层结不稳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