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银行风险预警模型研究综述

2018-02-14郑露何旋宇

西部皮革 2018年8期
关键词:预警商业银行银行

郑露,何旋宇

(中央财经大学,北京 100081)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在中国,商业银行的治理通常都和国家的政治经济挂钩,其破产的几率是非常低的。但是商业银行的自有资本比例比较低,主要是依靠吸收客户的存款以及向客户发放贷款来利用利息差赚取利润,其最根本的特点便是负债经营和高杠杆。这个也就注定了商业银行的的风险特殊性,其风险是非常的巨大而且可以不断地累加。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的不断推进以及国家在逐步放开商业银行对于国家财政的依赖性,这也就使得商业银行的风险在逐年的增加,因此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进行风险的识别和预警是非常关键的。同时,由于商业银行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如此特殊的地位,一旦发生了风险,其所波及的范围和造成的影响会对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稳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银行风险的波及范围会比较广,而且会发生传染,使得整个金融体系发生动荡,进而涉及到银行存款贷款的各个行业和整个国家的经济,因此会造成整个国家的经济衰退。

1.2 相关概念

(1)银行风险。风险并不是单纯的损失,而是指不确定性,既包括获得盈利的可能性,也包括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因此,银行的风险也同时是其获利的某方面原因。但是,当风险过大时,便会出现危机。

商业银行的风险具体可以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等。

(2)风险预警的含义和方法。风险预警就是指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的事前风险控制,在危机爆发的前夕能够通过对一些风险指标的分析而得到预警,提前预知危机的发生,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减少损失。

根据所使用的具体方法划分,现代国际上常用的风险预警模型可以分为:快速预警纠偏模型、银行监管评级系统、数理统计分析法,第三种方法逐渐成为主流。数理统计方法的事前效果非常好,而且准确性高,指标也更加客观有代表性。

(3)风险预警所要达到的效果。银行的风险是不可能杜绝的,事前的风险预警的目的在于区别出正常风险和高风险的银行,对于高风险的银行就可以在事前做出一些改进措施,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风险预警所要达到的效果便是可以通过模型来事前区分出高风险的银行,以帮助银行方和监管机构更好的把控风险。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综述。Fitzpatrick(1932)最早研究企业发生风险时的状况,他发现破产企业的财务指标都很差。Beaver和Altman使用Z-score区分经营脆弱的银行和健康的银行,建立Z—Score模型,是最早的多元判别预警模型。Kulkarni将个体银行的指标同宏观的变量结合起来,一起考察银行的脆弱性。Lam使用参数的Logit和非参数的Trait模型预测俄罗斯银行的经营风险,并比较两种模型预测的准确性。Deming使用美国银行1985年2011年的数据建立流动风险预警模型,发现系统性的流动风险指标对银行预警的效果较好。Adeyeye使用D-Score模型来预测银行的风险,并发现该模型预测效果较好问题的研究。Ohlson使用了多元Logistic回归方法构造了财务危机预警模型。随后Zmijewski(1984)使用Probit分析模型,Libby(1975)第一次将主成分分析方法引入了判别分析模型以克服自相关问题。

近年来基于市场价值的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得到很高的重视和相当大的发展,包括期望违约概率模型,以VAR为基础的creditmetics模型等。近几年来,许多学者还用多元概率比模型、人工神经网络也得到了较好的预测结果。

2.2 国内研究综述。陈晓、陈治鸿(2000)运用多元逻辑回归模型,对中国上市公司的财务困境进行了预测,他们研究发现的最优模型总体判别正确率为78.24%。杨淑娥等(2003)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以沪深两市1999年和2000年的67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提出了我国企业的财务预警模型——Y分数预测模型。孙琪(2013)在《论商业银行的风险及其防范》中,将银行风险分为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和操作风险,并认为银行风险是无法从根本上根除的,只有进行有效的测度和严格的管理才能更好地规避和防范。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以及商业银行自主性的提高,国内对于商业银行的风险预警研究也有了较为深入的探索。卜冬梅、李君毅(1998)运用了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研究了商业银行风险预警的指标体系以及赋权问题。姜再勇将商业银行的风险预警指标引入了宏观指标,财务指标与宏观经济指标共同解释,但是并没有后续研究具体的模型构建。贺晓波和张宇红(2001)运用信号灯的方法,引入较为有代表性的指标运用区间估计法来建立模型,更加客观。李良琼使用了BP神经网络模型来建立预警模型,但是这种黑匣子似的模型缺乏现实的解释力度,使得数据抢镜。

2.3 对已有研究的评价。从现有的研究来看,国外对于商业银行风险的研究更加的全面深入,走在时代的前列。国内由于金融发展的时间较短,样本数据较少,造成相应的研究并没有形成自身的体系。迄今为止国内对于适合中国商业银行状况的风险预警模型的研究并不深入,主观性较强,缺乏更加深入、科学的研究方法。由于国内外金融体系的差距较大,即使国外已十分成熟的研究也不能直接生搬硬套来用,需要进行相应的改进以适应本国的金融现状。同时,现在已有的对于风险预警的研究都只停留在预警判别的层面,很少向预测的方向展开。只是对银行风险过去的一种反应,而对银行未来的发展状况的监督所起的作用不大。

参考文献:

[1] 卜冬梅,李君毅.商业银行经营监测预警方法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1998,(4):63-66.

[2] 姜再勇.关于我国银行风险预警问题的探讨[J].当代经济研究,2000,(10):58-65.

[3] 贺晓波,张宇红.商业银行风险预警系统体系的建立及其实证分析[J].金融论坛,2001,(10):32-35.

猜你喜欢

预警商业银行银行
江西银行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法国发布高温预警 严阵以待备战“史上最热周”
园林有害生物预警与可持续控制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中关村银行、苏宁银行获批筹建 三湘银行将开业
把时间存入银行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
机载预警雷达对IFF 的干扰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