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冰似玉,中国古代龙泉青瓷
2018-02-14田倩洁
田倩洁
(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景德镇333000)
引言
龙泉窑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青瓷窑场之一,已知窑址有数百处,主要分布在浙江省龙泉,云和等县。从出土的标本来看,它始于五代,盛于南宋和元,而衰于明,终于清代康熙年间.有近800年的烧瓷史。
1 青瓷的发展史
青瓷最早出现在商周时期,它们已基本上具备了瓷器的特征,但其还带有原始性,如气孔较大,胎料中杂质较多,釉色还不够稳定,故称为原始青瓷。
青瓷历经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到东汉有了重大突破,这个时候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成熟青瓷。
唐代瓷器制造业出现了“南青北白”的局面,其指的是以北方邢窑为代表的白瓷体系和以南方越窑为代表的青瓷体系。青瓷在当时的整个占主要地位,常用类冰似玉来形容。越窑青瓷代表了当时制瓷业的最高水平。
宋代的龙泉窑,官窑,汝窑,耀州窑都属青瓷窑系,龙泉青瓷传统有“哥窑”和“弟窑”。哥窑与著名的官,汝,定,钧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虽然在这个这种釉色的瓷器相继出现陶瓷业空前发展得时期,但青瓷并没有因此衰落,相反不仅衍生出著名品种,而且工艺技术,审美格调以及影响力等方面都达到了历史的巅峰。
元代青瓷随着国内外市场的需求,特别是海外贸易的扩展,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在此时得到了较大发展。因为元代不同文化的背景下,青瓷的装饰在此时有了许多新颖的元素注入。
明清两代随着青花及各种颜色釉的兴起,青瓷的发展空间被进一步挤压,其生产空间无可避免的走向衰落。
2 龙泉青瓷的发展史
龙泉窑是宋代著名青瓷产地,位于浙江省西南部龙泉县,临近的庆元,云和,丽水,武义,江山等县以及福建浦城,孙溪县都是盛产青瓷的地方。其中尤以龙泉青瓷为佳。龙泉窑窑址分布在龙泉的大窑,金村,溪口等处,总面积约50.6万平方米。(1)龙泉青瓷见诸文献记载,最早始于宋代。自序署于《鸡肋编》云:“处州龙泉县多佳树,地名豫章,以木而著也。山中尤多古枫树,又出青瓷器,谓之秘色,钱氏所贡,盖取于此。宣和中禁廷制样需索,益佳工巧”。叶寘《坦斋笔衡》:“本朝以定州白瓷器又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瓷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江南则处州龙泉县窑,质颇粗厚”。这两书应该讲的是同一件事,时间符合,内容也一致。所以“宣和中”“禁庭制样需索”的应该有龙泉窑瓷器。(2)南宋时期龙泉窑生产空前发展,器物品种迅速增加,出现了炉,瓶,渣斗,盆等许多新器形。南宋中期以后烧制成功的粉青,梅子青釉,达到我国青瓷工艺的最高水平。南宋晚期龙泉青瓷的影响扩大,除龙泉县内的许多窑场外,临近的许多地方,都烧制与之风格相近的青瓷,使得龙泉窑迅速崛起并很快步入了它的黄金时期,形成了以大窑为中心得庞大的瓷窑体系。这样,龙泉窑取代了越窑的青瓷主流地位。(3)如果说南宋官窑的制瓷技术使龙泉窑的产品骤然走向成熟,那么,元代繁荣的对外经济贸易则促进了龙泉窑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大,产品类型和产品数量的急剧增加。南宋时,龙泉窑的外销已初具体规模,泉州,明州,杭州,广州四大港口都以陶瓷与丝绸作为对外贸易的大宗商品。龙泉窑是瓯江的主要发源地,水上交通便利。巨大的市场需求量使元代龙泉窑的生产规模迅速扩大,盛况空前。据考古调查发现,元代龙泉窑遗址的数量骤然增加到了300余处。如此多的窑址,其产量是不言而喻的。元代中国制瓷业呈现了新的秩序和格局,所谓的宋代几大名窑已相继衰落,名窑林立的局面已然成为了过去。景德镇青花瓷刚刚创烧不久,生产规模难以与龙泉窑抗衡,此时独步天下的仍然是龙泉窑生产的青瓷器。(4)元代以后,正是因为海外市场巨大的需求,支撑着龙泉青瓷的迅速发展,所以随着明代中期朝廷实行海禁,海外贸易被迫中断以后,龙泉窑的瓷业生产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重创。而此时的景德镇窑烧制出五彩缤纷,胎体轻巧的成化斗彩,嘉靖五彩等彩瓷新品种,在国内大行其市,深得朝廷和世人的喜爱。失去了海内外市场的龙泉制瓷业没有了内在的驱动力,质量下降,产量徒减。(5)清初,境内只有寥寥几家窑址还在生产,但质差量少,再难重复往昔的荣耀与辉煌。
3 龙泉青瓷的分期特征
(1)五代至北宋早期,龙泉窑与越窑,婺州窑,瓯窑瓷文化碰撞的同时,烧制出了独具风格的淡青釉瓷器,这类瓷器丰富精美,种类繁多,器形如大小香炉,四管灯,梅瓶,茶托,茶盏,六角壶八角壶,温壶,盆口壶,碗,盆,杯等。这些起舞的制作工艺非常精致,很明显有浙江越窑母亲窑的血统与兄弟婺州窑和瓯窑的工艺特征,人们称这时龙泉窑的瓷器似越非越,似婺非婺,似瓯非瓯。制作这批淡青釉瓷器,由于地方土质和水质的差异,烧制出来的瓷器就非常特别,装饰也很丰富,刻花有粗工,细工,粗工带细工,表现手法自然流畅,纹样有双龙戏珠,唐草,水草,莲花灯。这时期的瓷器,古董商与收藏界命名“五代官窑”。
(2)北宋时期,江南是鱼米之乡,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从上到下,人们对生活热爱无比,对宗教无比信仰,龙泉窑的制瓷人在纹样装饰上有了进一步的创新。将佛教和道教文化元素融入在器物中,如刻莲花是北宋时期龙泉窑的装饰一大特色。早在汉代画像石中莲花的纹样就有出现。北宋年间宋徽宗非常信仰道教,如金村窑“刻玄武朱雀”人物故事纹盘,“玄武朱雀”是道教主题,也是采用了当时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时代精神。这个时期龙泉窑青瓷器物装饰纹样有人物花鸟,动物,表现手法有刻花,半刀泥刻花,镂空,模印等,工艺写实,线条流畅,栩栩如生。器物瓶类有刻花梅瓶,盆口瓶,长颈瓶,四方瓶,多管瓶,小玉壶春瓶,石榴瓶,观音瓶等:炉类有刻花鼎炉,兽足炉,六角形八卦炉,印花四方炉,刻花傅山炉等;壶类有刻花垫壶,盘口壶,李子壶,扁壶等;盒类有刻莲花印盒,刻人物纹样粉盒等;碗类有跳刀花纹碗,斗笠碗,单面刻花碗,双面刻花碗以及各类杯,刻花盘,刻花碟等。很多器形和装饰纹样,是从早期青铜器,晚唐金银器演变而来,北宋龙泉窑瓷器品种与装饰纹样之多,令人叹为观止。
(3)南宋这时的制作手法有写意刻花,划划,模印,捏塑,镶嵌,贴花等。器物如鬲式瓶,铁胎莲花如意纹炉,尊,穿带瓶,贯耳瓶,八角盘,六角杯,鸟食罐,斗笠碗,龙耳瓶,凤耳瓶,鱼耳瓶,穿带鱼盘,水注,印盒等,这些器物都体现出来北宋晚期至南宋时期登峰造极的信息,看器形就具备了皇家气色,这类瓷器也只有当时统治阶级所追求,也是他们心目中另类的龙泉青瓷,高雅的艺术品,更是南宋朝廷唯一可以打造瓷器王国的一张金色名片—中国龙泉窑青瓷。
(4)元代龙泉窑青瓷也在不断变化,器物装饰纹样技艺手法有刻花,贴花,贴鱼,露胎,点彩等。器物上贴鱼的融入,是最成功的装饰之一。古人双鱼的寓意是钱余与粮余。器物上贴龙也是最华丽的装饰,元人制度龙的纹饰不受限制,就有了各种神态的龙的纹饰题材出现,如云龙,升龙,草龙,凤龙,鱼龙等。元代龙泉青瓷的人物,动物,捏塑,雕塑都体现出了制作工艺的高超水平。
(5)明代所制瓷器,可以这样来形容,是一个不落的太阳,金光四射,器物之大,釉色之美,产品丰富,纹样精彩。如“马上封侯,心已锁定”,古人把这样一个寓意用在瓷器上体现是文化的升华。这时期瓷器装饰纹样非常丰富,如人物故事纹,动物纹,双鱼纹,五爪龙纹,莲花纹,八卦纹,小草纹,梅花纹,菊瓣纹,牡丹纹,蕉叶纹,太阳花纹,菊花纹,铜钱花纹,芙蓉花纹,宝相纹,汉瓦图纹,十宝纹,山茶花纹,四季花纹,波涛纹,折扇纹,飞马海涛纹,福寿纹等,这些纹样增添了龙泉窑明代青瓷的特有魅力。
结语
龙泉瓷是中国陶瓷史上最后形成的一个青瓷系统,它的文化内涵庞杂,生产规模最为壮观。它既是我国大江南北两大窑区不同瓷业文化交流和融合的结果,也是宋代形成“官窑”和“民窑”两大瓷业相互关联,相互激荡的结果,在一定意义上,不妨视为中国陶瓷发展过程中青瓷生产工艺技术的历史总成。
参考文献:
[1]廖张波.论龙泉青瓷的传承与发展.
[2]龙泉窑瓷碗的造型流变
[3]沈琼华.龙泉窑盛衰述略.
[4]李刚.龙泉窑源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