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水运发展的现状与思考

2018-02-14

交通与港航 2018年6期
关键词:江海内河水运

中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是水运大省,拥有通江达海的长江、沿海大型深水航道、密布的水网和设施优良的沿江、沿海、内河港口,水运在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和大宗物资运输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随着江苏省水运事业继续前进,将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 基本情况

1.1 濒江临海,内河成网

江苏依江靠海、河湖密布,水域面积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7%,沿海、沿江岸线分别达到1 039.7 km、1 167.4 km,江港、海港和河港兼具,“濒江临海”“内河成网”的优势明显。近年来,依托“濒江临海”资源优势,各地纷纷实施“滨水开发”“以港兴城”战略,沿江沿海港口充分发挥产业集聚作用,有力促进了沿江沿海产业带和临港城镇轴的形成。同时,江苏“内河成网”的优势突出,随着京杭运河、苏南干线航道网、连申线、芜申线等重点项目建设的推进,通航条件快速提升,内河航道网建设日益完善。

1.2 总量领先,基础良好

江苏共有10个沿江沿海港口、13个内河港口。截至2017年底,全省共有生产性泊位6 925个,综合通过能力达到19.7亿吨,2017年共完成货物吞吐量25.7亿吨。全省共有水运企业1 005家,运输船舶3.6万艘、净载重量达到4 565万吨。近年来,以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工程、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等为代表的一批重点港航项目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港航基础设施快速得到改善,沿江沿海港口万吨级以上泊位共490个,最大泊位等级达到30万吨级,为在更高水平上推进江苏水运发展创造了条件。

1.3 连接内外,贯通东西

水运是江苏对内对外开放的运输大通道,在连接国际、国内市场中发挥了重要的纽带作用。作为物资中转和外贸运输的重要门户,江苏沿江港口可为长江中上游地区提供便捷的转运服务,沿海港口可以为陇海兰新沿线及周边省份提供进出口服务。特别是近年来,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指引下,江苏以港口为节点开行国际运输班列,大力发展以港口为枢纽的多式联运业务,宁满俄、苏满欧、连新亚、宁新亚等国际货运班列开通并稳定运行。全省沿江沿海10个港口均为一类对外开放口岸,2017年外贸吞吐量达4.9亿吨,在全省外贸进出口货物运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 存在问题

2.1 亟需建立现代化的水运服务体系

目前,江苏沿江沿海港口专业化泊位主要为煤油矿箱等四大货种用途泊位,原油、LNG、滚装汽车、邮轮等新兴业务的专业化泊位能力很小,专业化水平还不高。内河集装箱发展刚刚起步,在内河集装箱运输通道建设、航线开辟、船型研发推广等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全省集聚了众多船、货代理企业、无船承运企业、船员服务企业、船舶交易机构等相关服务企业和机构,但在金融[1]、仲裁、法律等方面的高端航运服务业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此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在水运发展中的应用程度仍旧不高,需要加快提升港航信息化发展水平。

2.2 水运基础设施供给仍然存在短板

从航道看,江苏内河航道骨干网络不畅通,高等级航道比重还很低,主干航道连通度不高,且存在400多处不达标桥梁等“瓶颈”制约,内河航道通江达海仍不够畅通。从港口看,沿江沿海等级结构不合理,沿海30万吨级航道、12.5 m深水航道等战略性工程还未全面建成,对接国际航运主流市场的5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能力仅占沿江沿海港口总能力的1/4,全省沿江沿海港口10万吨级及以上泊位大多分布在连云港、南通、苏州等港口,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内河千吨级泊位不到内河港口总能力的1/5,与内河干线航道网建设进程不相匹配。

2.3 水运降低物流成本的优势发挥不明显

受多方面原因影响,江苏水运的低成本优势并未充分发挥,江苏省水路货运量虽然规模大,但总体以内河货运为主,沿海和远洋货运量仅占到水运量的三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水运降低物流成本优势的充分发挥。同时,目前仍有大量宜水的战略物资和经贸物资依靠公路运输,运输组织还不是最经济、绿色的方式。以集装箱为例,江苏作为外贸集装箱生成大省,通过水路运往上海等周边港口的很少,大部分仍通过公路、铁路运输,而在经水运方式运输的集装箱中,主要以支线方式运至上海港、宁波-舟山港。

2.4 水运绿色安全运输水平有待提升

总体来看,江苏水运绿色、安全发展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绿色水运方面,使用清洁能源的港口机械、船舶数量不多,LED、岸电等节能设施设备的应用程度不广,港口粉尘污染、航道水污染、船舶尾气超标排放等问题仍然存在;安全水运方面,危险品运输及仓储的监管压力大,安全监管队伍缺乏,监管法律法规滞后,应急保障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3 发展环境

3.1 国家重大战略实施

“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是国家深入推进的重大战略,将深刻影响江苏水运开放格局。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下,将强化与东南亚、南亚和中东等地区的海上及陆路运输,进一步带动提升江苏水运对接国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综合服务能力;在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实施下,将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推动上中下游地区协调发展,全面提升长江黄金水道江苏段综合功能,从而促进江苏水运深度发挥江海联动、跨江融合功能。在新一轮对外开放格局下,水运将为江苏及中上游更便捷、经济的对接国际市场、长三角以及长江经济带创造更好条件。

3.2 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建设

水运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江苏水运服务江苏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出发,重点是要推进以港口为枢纽的多式联运体系建设。加快长江下游江海联运港区建设,完善集装箱和煤炭、矿石、原油等战略性物资海运直达和江海中转运输体系;依托沿海港口,服务沿海地区北煤南运、北粮南运、原油运输等,打造长三角连接环渤海地区、珠三角地区的物流通道;依托陇海铁路,打造服务江苏及中西部地区物资运输的双向通道,强化铁水联运。

3.3 区域水运发展格局调整

当前,长三角区域水运发展格局继续调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国际枢纽地位进一步巩固;浙江成立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2],在发展江海联运服务方面先行一步,将影响到江苏沿江港口长江沿线江海中转枢纽地位。内河方面,浙江省实施内河水运复兴行动,湖州成为全国第一个内河水运转型发展示范区,湖州等内河港口与宁波-舟山港、嘉兴港等海港的联动发展快速推进。在此背景下,江苏水运需要走出一条特色化、差异化的发展路径。

3.4 水运行业转型升级发展

在加快推进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江苏水运进入绿色环保、集约高效的转型升级发展新阶段。对于江苏而言,水运“大而不强”的阶段性特征决定了加快水运转型升级发展是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重要方向,也是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领域。因此,聚焦江苏水运发展的结构性矛盾,特别是着眼于内河航道联网畅通的有效供给不足、港口等级结构不合理、专业化水平不高等问题,加快推进江苏水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江苏水运发展的迫切需要。

4 相关建议

4.1 加快提升水运现代化发展水平

建立现代化的水运服务体系,是江苏水运发展的重要内容,重点要从基础设施专业化、船型标准化、内河集装箱运输、高端航运服务、水运信息化和智能化等方面加快发展。建议根据江苏港口专业化泊位现状情况,结合当前主要货类运输格局新变化,有序推进集装箱、LNG及液体化工、滚装汽车、邮轮等专业化码头建设。根据江苏内河船舶发展情况和内河运输通道通航技术状况,加强对经济适用船型主尺度标准的研究,并限制非标准船舶生产运营。针对江苏内河集装箱发展,重点是要引导水路运输集装箱化,大力提升面向苏南地区的集装箱运输服务功能,加快开辟相关航线航班体系,吸引苏南地区箱源“陆转水”运输。在高端航运服务方面,重点加快招引专业化现代物流服务提供商、高端航运服务提供商等进驻,同时加快培养本土高端航运人才。为加快水运信息化、智能化发展,要尽快建成以沿江港口锚泊调度中心信息化系统、重大危险源三维动态监管系统等为代表的应用系统,加快推进“感知航道”在全省三级以上干线航道的推广应用,并加快水上ETC的推广应用。

4.2 加快提升水运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要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大局出发,提升江苏水运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沿江要重点加快推进以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三期为代表的深水航道工程的建设,大力推进沿江码头能力优化,形成沿江港口5~20万吨级泊位为主的码头体系。沿海要重点加快建设连云港港区域性国际枢纽港,积极参与构建以新亚欧大陆桥为主轴的物流通道,加强与中亚、俄罗斯等邻国铁路运输的衔接,提升连云港港在“一带一路”开放合作中的战略支撑作用。内河要重点加强航道联网畅通的有效供给,通过建设芜申线、申张线、连申线、通扬线、盐宝线等干线航道,提升中部地区直达长江、内河航运对接沿江沿海港口的能力。

4.3 大力推动宜水物资水路运输

通过水运方式运输大宗物资具有明显的规模优势,结合江苏水运发展现状,建议从推进江海河联网畅通、发展江海河多式联运等方面提升江苏水路运输大批量、低成本优势,吸引宜水物资通过水路进行运输。在推进江海河联网畅通方面,重点是提升苏北纵向入江联运通道、打通苏北横向入海联运通道、畅通苏南入江联运通道,充分发挥江苏内河成网的独特优势。在发展江海河多式联运方面,要结合适宜江苏的江河直达船型研究,大力发展内河集装箱江海河直达运输,并加快发展沿海煤炭的内河集散运输,提升煤炭江海河联运水平。同时,依托连云港、苏州、江阴、常州等港口大力发展铁矿石江海河联运。

5 大力推进水运绿色安全发展

绿色发展、安全发展,是实现江苏水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在绿色水运方面,重点要做好港容港貌改造工作,推进生态航道建设,深化沿江沿海和内河非法码头整治以及干线航道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同时,要加大绿色水运技术[3]方面的研究,推广清洁新型能源应用,扩大集装箱正面吊、自卸车、拖车等流动机械“油改气”技术的应用规模等。在平安水运方面,重点要加强安全条件审查,严把港航项目安全准入关,大力加强企业安全文明建设,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同时,要加大AIS、RFID、北斗等技术手段在平安水运中的应用,提高危险监控和预判能力,保障水上交通安全。

猜你喜欢

江海内河水运
Red tourism sees boom
在露水与江海面前,你会如何选择?
如何提高内河船舶应急部署执行有效性
江海
图说水运
图说水运
图说水运
6000m~3江海直达LNG运输船推进系统分析
内河集散船舱口角隅甲板应力分析
图说水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