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思考
2018-02-14雍雅萍
◎ 雍雅萍,苏 靖
(河套学院农学系,内蒙古 巴彦淖尔 015000)
食品工程原理是食品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以食品加工过程中的“三传理论”及单元操作为基础,研究单元操作过程的基本原理及操作设备的设计过程[1],是一门工程应用性及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该门课程是食品专业学生进入大学初次接触的带有工程应用性质的课程,且课程内容涉及很多半经验半理论公式[2-3],故学生学习起来具有一定的困难。此外,传统的教学模式与考核模式已不能反映当前学生的真实水平,不利于培养符合现代化工程要求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本文以学院转型发展为背景,围绕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从食品工程原理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过程考核等方面,探讨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路。
1 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1.1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学内容,导致学生自主思考能力不强。为了改变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食品工程原理可采用以“学生讲”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4]。首先,教师将教学内容分解成若干任务布置给学生,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然后将学习成果以PPT形式在课堂上展示,展示过程中教师与其他小组学生提出问题,交流讨论,对于重难点内容由教师深入讲解。最后通过测验以检验学习效果,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可进行个性化辅导学习,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这种“以问题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模式可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创新的能力。
1.2 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线上与线下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已成为当今教学改革的流行趋势,教师搜集与单元操作相关的教学视频或将重难点制作成微视频,上传至学习平台供学生自学,学生依托教学资源可以反复学习教学内容,有利于基础好的学生拓展和深化专知识,培养自主高效的学习能力;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理解、掌握知识点和技能点,提高学习兴趣。
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习兴趣
食品工程原理是一门工程实践应用型较强的课程,该课程内容包含大量的单元操作原理、设备结构及选型计算等,但在学校教学中较难实现多种设备的实验教学,教师可利用生产实习教学环节带领学生参观工厂。例如,乳品生产企业中喷雾干燥原理生产乳粉、粮食储藏过程中储藏室风机的选用等,让学生在生产实践过程中理解单元操作原理,并且鼓励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此外,教师要加大实验教学的力度,对于条件有限的实验室,教师可收集教学视频,利用多媒体等方式给学生展示实验过程、现象解释等,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实验原理。同时,在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生活实例拓展学生思维,例如,流体输送教学内容中,利用泵将生活用水输送至居民家中是怎么样实现的,从而引出流体输送机械原理和计算;再比如,列举食品生产中蒸煮、焙烤等加工方式,引出传热的概念及三种传热方式;利用楼房保温原理及保温材料的选择,引出传热计算等。通过不断提问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例引发学生思考,引出教学内容,拉近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对学生学以致用有很大帮助[5]。
3 改革成绩评定方式,全面反映学生综合素质
传统的考核模式是教师以学生平时出勤、作业及结业考试为主的方式进行评定,该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如学生平时作业有严重抄袭现象。所以,单一地依据成绩考核评定方式不能反映当前学生的真实水平及综合素质。因此,改革成绩评定方式,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课堂PPT展示、课堂与教师讨论参与度、课堂测验、案例分析、实验设计及报告等过程进行综合评定,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状况和阶段性学习成果多方面、多形式、分阶段的考核,实行结业考试与过程考核各占50%的综合考核制度,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 结语
食品工程原理教学内容设计面广、公式复杂抽象难理解进而增加了教学难度,同时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使得学生学习起来枯燥吃力。实践教学由于授课时数的有限性及实验条件的不足等,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不足,所以如何培养综合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是教师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除以上几点建议外,教师自身专业水平至关重要,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注重教材研究,采用模块化教学,将科研、当前研究热点引入到教学中,以提高教学质量[6]。食品工程原理的教学改革还有很长路要走,这个过程需要教师不断反思、实践、改进,从而形成适合自己的教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