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传染性疫病的防治措施
2018-02-14茹善古丽库尔班
茹善古丽·库尔班
(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畜牧兽医站,新疆 温泉 833500)
随着规模养殖的发展,羊的养殖数量快速增长,羊病的发生频也增幅很大,尤其是羊传染性疫病危害范围较大,造成的损失也非常严重,羊的健康问题直接关系到日常生产。本文介绍羊的传染性疫病种类,并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
1 羊传染性疫病
1.1 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羊支原体性肺炎)
该病的病原体通过呼吸道传播侵入羊只的肺部器官,引起支气管的炎症以及纤维素或浆液性炎症,通过血液循环,带动病菌在体内的传播,导致肺部的病变,造成胸膜肺炎。病菌对细胞黏膜有附着性,影响了细胞的新陈代谢功能,引起血栓和血管炎,或引起淋巴栓和淋巴管炎,加速肺部细胞的病变。患病后,病羊的体温升高情况较明显,严重会达到41.5℃,四肢软弱无力,气虚急促,食欲功能丧失,进食困难,鼻腔中黏膜损坏,粘液伴有血丝和血块。发病后,体内的积液不断深入到胸腔,胸腔出现明显的肿块,心肌负担增大,呼吸困难,伴有闷响的呼噜声,最后会死于窒息。严重的急性病羊,从发病到死亡时间平均为一周。慢性的传染胸膜肺炎多发于夏季,没有明显的外表症状,体温升高达到40℃,需要及时的治疗。实验室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除了依靠临床表现外,还需进行实验室检测。在肺部取出渗出的组织液,用革兰氏试剂染色,利用高倍显微镜观察革兰氏菌的性状。
1.2 羊的传染性脓包病(口疮)
该病由病毒感染引起,多发于羔羊,临床多表现为羔羊的口腔周围的皮肤和黏膜有不同程度的破损、红肿,形成丘疹、脓疱以及口腔溃疡。传染性脓包病又以绵羊和山羊的半岁领羔羊发病率最大,成羊发病率小但不为零。引起不明养殖方式的羊苗即可能造成携带病毒感染羊群,引起普遍性的自然感染,且病毒可以附着于各种生活用品,草料、工具而传播,且病毒的活性较强,活泼时间长达2年。患病后的羊在口腔鼻腔内部会形成脓疱,脓疱破损后结痂呈棕黄色,面部其他区域及腭黏膜会有灰白色脓包。
1.3 流行病毒性感冒
当羊出现营养不良时,抵抗力会很快下降,常在于呼吸道的一些病毒和细菌会迅速繁殖并进攻机体,造成流感。季节性变化也容易引起羊的病毒性感冒,这种感冒也会伴有呼吸道炎症和一些相关的急性病症,呼热气,流清涕。体温明显升高,高热不下,平均体温在40℃左右,眼球和黏膜发红,泪腺分泌增多,鼻尖端湿润,且流有脓性鼻涕,食欲不振。
2 羊传染性疫病的防治措施
2.1 羊传染性胸膜肺炎
该病的预防需要对羊群全面使用特效喘痢杀,连续使用一周半,能有效预防感染。患病羊需皮下注射高效呼喘肽0.2mL/kg.bw,早晚各注射一次,连续注射一周。初步治疗后,若羊的病情没有好转,需静脉注射葡萄糖和苏打水氧氟沙星治疗,10%浓度的葡萄糖注射液每次使用不超过200mL。后期观察病羊的体温变化,当体温升高后,需要及时肌肉注射氨基比林和亚硫酸钠混合的诺瓦经注射液,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引起羊的厌食,属于正常现象,如果羊不进食,需要肌肉注射复合维生素B型开胃灵,并同时在草料中添加中药成分,甘草、金银花、苦参、生石膏和黄芪等,早晚各添加一次,连续食用一周。
2.2 羊的传染性脓疱病
当传染性脓疱病流行时,需要及时将病羊隔离,及时汇报传染情况,相关动物检疫部门要做好防控方案和准备工作,及时捕杀和清除病原,隔离病羊,带有病菌的一切用具用品都要消毒杀菌或销毁,对没有患病的羊要及时接种注射免疫疫苗。发病羊的痂疤需要用水杨酸软膏涂抹治疗,脱痂后用中性高锰酸钾溶液冲洗伤口,再配合盐酸地霉素氧四环软膏及呋喃西林乳膏和紫药水溶液涂抹脓包,早晚各使用一次。发炎较严重的羊需要肌肉注射苄青霉素钠注射液。
2.3 羊流行病毒性感冒
发病确诊后,需要对病羊肌肉注射复方氨基比林(Aminophenazoneco)来缓解高热,起到镇痛作用。2d后若病症缓解效果不明显,需要增加用药,配合N2-嘧啶基-4-氨基苯磺酰胺使用,以及增加注射复方磺胺甲恶唑注射液,必要时使用青霉素和链霉素混合物,视病症情况,连续使用半周到一周。病情好转后,再肌肉注射清热解毒注射液,每日2~4次。
羊的传染性疫病的防治还是要依赖于日常的饲养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定期对羊舍消毒杀菌,养殖密度不能过高,且养殖数量要严格控制才能保障养殖质量。对外来引进的羊一定要隔离观察后才能放入羊群中,绝不引进疫区羊。母羊怀孕时要严格保证营养,避免外界感染导致养胎出现病变,孕期母羊不能用药。要根据不同地区羊的消化特点来引进草料,任何接触羊的物品都要消毒,尤其在流行病高发期,草料的消毒要严格把关。只有做好预防工作、增强羊的体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羊传染疫病的问题。
[1]普兰萍.羊传染性疫病的防治措施[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7(1)∶66-67.
[2]陈久银.羊传染性脓疱病的综合防治措施[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6(2)∶31-31.
[3]朱新元.羊场传染性疫病的防治[J].当代畜牧,2012(3)∶2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