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猪普通感冒特点及防治
2018-02-14林梅
林 梅
(山西省临县畜牧技术推广站,山西 临县 033200)
1 秋季猪普通感冒特点
秋季猪普通感冒以“物理性感冒”和“病毒性感冒”为主,“物理性感冒”是指猪的上呼吸道黏膜在强刺激性异物源(粉尘、消毒剂、强冷空气等)刺激下,致使黏膜发炎病变,进而形成类似感冒症状的呼吸性病变;“病毒性感冒”则是由于在季节性时令变化、温差大幅波动诱导下,动物感染相关病毒而引起的病变,秋季猪普通感冒多是因感染“冠状病毒”所致,同时也可能是感染各种致病性流行性感冒病毒(H1N1、H1N2、H3N1、H3N2、H2N3等)所致。总之,猪秋季感冒是由于当前生活环境条件恶化、饲养管理缺陷等不良应激源诱导下,相关病原体(病毒、细菌、支原体)占据竞争优势、摧毁机体免疫屏障而引起的一种典型呼吸性病变,其中多以病毒性感冒为主,且本病为“人畜共患”病,当人类“秋凉感冒”多发时,猪群发病率也随之增高;临床上可分为“猪普通感冒”和“猪流行性感冒”,两者有一定差异、混为一谈,其中猪普通感冒病初一般无明显发热症状、呈零星散发、经一周左右可自愈(自愈性),猪流行性感冒症状相对要严重得多,病初普遍出现高热(40℃~42℃)症状,多呈区域性流行、批量发病,潜伏期约2~7d,病程1周左右,病猪容易继发或并发支气管炎、肺炎、胸膜炎,危害性相对要大得多。
2 流行特点
本病的猪易感染的疾病之一,其中以抵抗能力较差的猪只为最易感群体。一旦感染发病,如果不及时得到诊治和治疗,很容易出现病猪高传染性和高死亡率。此病的发病原因与环境条件恶化、饲养管理不善有密切联系;入秋后大幅降温(温差波动)时,猪舍内“恒温保暖、防风(贼风穿舍)、控湿”等措施不能及时跟进,最容易引起易感猪群发病;猪舍布局、构造不合理,长期采光不足、通风换气不畅、粉尘及有害气体超标等,容易诱发本病。通常养殖条件下,此病的发病率并不是特别高,应争取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严格控制好继发或并发感染,改善不适合的饲养环境和加强日常养殖管理。第一时间对猪群整体进行防治和治疗,能否立即使疫情得到控制,降低病情损失。病猪通过及时干预治疗,大多数都可以恢复健康。
3 诊断
本病以症状鉴别为主,主要诊断依据包括:存在即时性致病因子,比如入秋温差急剧波动、贼风穿舍、冷风直吹猪体、冷空气刺激患猪呼吸黏膜、粉尘及有害气体超标等;视诊检查见咳嗽、喷嚏、流泪、涕下、四肢乏力等感冒症状。导致本病一个重要原因突然降温,会暴发猪急性感冒,本病潜伏期是一周以内;患猪普遍表现连续或间歇性喷嚏、咳嗽、涕泪下等,眼结膜潮红,有黏性分泌物附着于眼角下;精神不振,久卧嗜睡,多数成年病猪表现耐过性(自愈性),经7d左右自行康复;少数病猪继发严重的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及全身症状,母畜可致流产、产死弱胎等,偶见病死现象。综合上述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特点等即可诊断为本病。
4 防治
4.1 预防控制措施
(1)积极改善养殖环境条件,科学规划布局猪舍、主动改善内部小环境,维持良好的采光性能、通风排潮性能、恒温控湿性能等,长期保持猪舍内清洁、干燥、良好的通风和适宜的温湿度值,最大化减少发病;(2)建立健全本场生物安全体系,严格对进入养殖场的人和车进行管理和做好消毒工作,尽量避免对猪群带来必须要的危害;(3)笔者建议养殖场内外环境与猪舍具体实际情况并结合自身养殖水平、特点,制定必要的消毒计划,并按照计划认真执行消毒工作,可以考虑可以每1~3d必须进行一次消毒,场区消毒可用2%~3%的火碱,猪舍内带猪消毒可用氯制剂、碘制剂、过氧乙酸等;(4)做好养殖场内疫情监测记录,能够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治疗”,一旦发现群内有类似感冒症状的发病个体,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以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蔓延;(5)发病群针对性投喂整群防治处方,秋冬季节多为“风寒”感冒,治疗的方法是要针对性的疏风散寒,适用的方剂包括“小柴胡散、荆防败毒散、麻黄散加减、桂枝汤加减、葱豉汤加减”等,“姜汤红糖水”、“葱白豆豉汤”是秋冬季常用方剂,必要时配伍使用“可溶性阿莫西林”或“氟苯尼考”控制继发感染,综合防控效果显著。
4.2 常用的治疗处方
(1)黄芪多糖注射液(0.2mL/kg)+头孢噻呋钠或氟苯尼考(0.05~0.1g/kg)+柴胡注射液(0.1mL/kg)混合均匀后颈部注射,1剂 /d、连注 3d。
(2)复方青霉素或氨苄西林钠(0.1g/kg)+柴胡(0.1ml/kg)+双黄连注射液(0.2mL/kg),混合均匀后颈部肌注,1~2剂/d、连注3d。
(3)支持疗法,若病初发热症状明显,可注射氨基比林或安乃近10~15mL,迅速解热疗效更好;对无食欲的病猪,可于另侧颈部肌注1~2剂复合VB注射液10~30mL,再配合复方黄芪多糖散、可溶性阿莫西林、小柴胡散、麻黄鱼腥草散等拌料口服,能缩短疗程且不反弹,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