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改扩建道路路基加宽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方法
2018-02-14何钟
何钟
(仪陇县农村公路规划管理中心 四川南充 637600)
1 引言
现阶段,国内的交通流量增长速度不断提升,这使得早期投运的公路已无法达到当前的交通运输要求,所以,必须开展公路的改扩建工程。路基加宽作为公路改扩建的重要程序,它的施工技术将对公路工程质量及长时期的使用性能产生直接影响。路基的加宽可采用多种形式,总体来说就是要确保新旧路基通畅相接,提高沉降的均匀性,从而使其紧密结合,保证改扩建路况的使用性能。通过对各类连接方式特点及问题研究,拼接属于经济、有效的连接方式,并需处理好新老基础的沉降不均匀、路基损坏、路面开裂等问题,进而找出确保加宽路基施工质量的技术和处理方法,以保证加宽路基的性能,提高其使用的可靠性。
2 公路改扩建施工中路基的加宽形式分析
在公路改扩建工程中,加宽路基施工应尽可能的有效使用原有路面,减少加宽施工的困难程度,避免质量问题的产生,确保车辆行驶的安全性。根据当前的具体情况而言,路基加宽施工方法主要包含下面几类:
2.1 双向加宽方式
对路基实施双向加宽,应确保新老路基的中心处保持重合,保留路面于原有压实地基上,对于低路堤的加宽可采取此方式,而高填路堤由于加宽路基存在较大困难,所以通常不选择此方式,同时也无法保证新老路基相连部位的结合紧密性。在公路路基加宽施工过程中,对新填料处应保证充足的加固与压实,避免填土受到冲刷作用。同时,在选择双向加宽方法时,应采取1:6或1:5缓边坡型式,以便于加宽施工质量的提高,确保车辆的运行安全。
2.2 单向加宽方法
对公路路基开展单向加宽施工时,新老路基不在中心处重合,有的新建路面处于新填土部位,和老路基之间产生强度差,从而极易引起沉降差。所以,在施工时,应强化对施工质量的管控,保证路基的稳定性,以达到施工要求。而有的路基处于旧路基部位,如此极易造成新老路基的不均匀沉降问题,造成路面开裂。所以,在施工时要提前制定好施工方案,对沉降强化监控过程,保证新老路基可以得到有效连接,提升公路路基的加宽质量。
2.3 挖方方式
在对傍山路开展改扩建时,可通过挖方来加宽路基。使路基的中心线移向内部,以挖方来进行路基的加宽。虽然该方法具有较大工程量,要求实施大量的挖方工序,但可确保路基的可靠、稳定性,从而有效保证新老路基相连位置的工程质量。施工之前,需对坡体的岩层特性进行综合分析,科学布设挡土墙,以避免滑坡状况的产生,确保边坡的稳固性,利于后续的维养施工过程,从而确保公路改扩建施工中路基加宽质量的有效提升。
2.4 分离型路基
对山坡路段,划分行车线为下行与上行,并设置于不同高度,需要两路段的连接畅通。通常二级、三级、多水地带沼泽路段等常采用分离型路基。通过该法实施公路改扩建,可不对交通进行封闭,尽可能减少对交通行驶产生影响,并且也可以为路基加宽提供方便,对保证路面与路基施工质量有着十分积极的功能。
3 公路改扩建中加宽路基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分析
3.1 路基损坏问题
在路基加宽施工中产生的路基损坏问题,通常表现在:新老路基的连接不流畅,存在很大的沉降差,路面结合处产生滑移,从而使路基产生总体失稳等状况,无法有效确保路基的工程质量。同时,新填路基也可能存在很大程度的形变,这通常是由于在施工过程中因对质量控制过程的不重视,在产生变形后也没有及时处理,导致路基产生损坏或失稳等问题。
3.2 路面开裂问题
在公路路基加宽工程中,路面开裂属于常见问题之一。因新来路基的沉降速度不同,使得在其结合处产生应力集中或突变等现象,严重时也可能会在结合处产生错台。边坡坡脚受填土重力影响,也可能会出现侧向位移现象,并致使上面填土发生侧移或沉降,从而造成路面裂缝的产生。在新老路基的结合处施工中存在很大困难,且施工工艺较为复杂,如果施工设计不合理,缺乏充分密实,则也将造成开裂问题。路面开裂,不但会对路面的外观造成影响,并且若未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处理,则将造成开裂宽度的不断扩大,严重影响车辆的行驶安全。
3.3 性能降低
如果公路改扩建路基加宽施工的设计方案缺乏合理性,且忽略了质量的控制过程,则极易造成总体路基性能的降低。同时,在路面出现问题时,若未及时采取措施处理,或当公路的纵横坡发生改变时,都会使公路的使用性能与工程质量降低,如路面状况、平整度及结构承载性等参数都会降低,从而无法有效达到工程要求,同时,如果未进行及时改进或修复,将严重影响交通运行状况。因此,必须采用相应的改善与修复对策,促使公路改扩建中加宽路基施工质量的提高。
4 公路改扩建中路基加宽问题的处理措施分析
4.1 施工准备工作
在公路改扩建施工设计之前,应做好全面的项目调研,并对旧公路沿线地质、地形、气候、水文等开展充分分析,并仔细收集施工设计的有关材料资料,此外,还应掌握该地区路面路基的病害情况,如坍塌、翻浆等,然后及时采取相应对策加以处理。路基加宽施工之前,还应开展地基的勘探,尤其对软土基础,如此可准确了解软基的分布情况和土层的厚度等。在加宽路基施工设计时,需充分掌握并研究地貌地形、新老路基的土质情况和车辆负载、施工材料等因素,然后验证其稳固性是否满足要求,从而为加宽路基施工方案的设定与优化提供根据。
4.2 新老路基结合部位的处理措施
对新老路基的结合部位采取有效方式加以处理,以确保路基的密室性。在加宽施工前,应对旧路基的边坡进行清除,通过机械和人工开挖形式,按照松土层厚来定出清除量。然后在清除完路基表面土后,进行开挖与台阶筑填,同时有效控制路基的筑填高度,以实现对基础沉降差的控制。同时,应设置土工格栅,并使它位于基础表面以下200mm的位置。通过人工铺设形式,使拼接总长大于150mm,对搭接结点进行捆扎,错格并搭接于曲线部位,且保证绑扎处位于结点之上,然后回填和铺摊填料,并防止机械设备碰到格栅,有效管控填料的回填工序,以防止格栅发生形变或扭动。
4.3 控制填料
保证新加宽路基段与旧路基结构成为一体,是降低新老路基不均匀沉降和提升路基使用可靠性的必要保证。为了达到该目标,需选择与老路基相同的土壤。若使用土壤不同,则应采取高强度填料,如砂砾土、碎石土等。在路堤填筑前,还应严格按照规程的有关规定,对其密实性、塑限、强度等因素开展研究,以确保路堤的压缩形变得到有效控制,同时也可促使承载性能的提高。
4.4 碾压路基
在路基筑填前,应按照施工要求对施工材料进行检验,保证材料的含水量和松铺厚度等满足设计需要,进而便于合理选用压实装置,从而使碾压次数与速度等参数得到有效控制,以保证路基碾压质量,提升基础压实性。此外,还应严格控制加宽渐变处路基压实宽度要求。在开展路基压实时,施工者应尽可能分层实施压实,进而可有效保证每层筑填的厚度及压实性,以提升其压实标准。在路基碾压中,应合理选用机械设备,一般可选择重型压路机等,其碾压的虚方厚不可超过30cm。在进行碾压时,新旧路基结合部位属于重点区域,碾压完后每层都需保证光滑、平整,促进压实施工满足设计需求,保证新老路基的总体结构得以迅速成型。
4.5 优化排水设施
在公路改扩建路基加宽施工中,要减少雨、雪等对公路施工质量的作用,则应有效处理好路面水问题。公路排水措施的优化能够使路面发生水害的可能性得以有效减少,公路路面的排水措施可采用:对新建路基的顶面每间隔20~50m配备一条碎石横向盲沟,并使它和路基的拼接部位纵向盲沟连接,该排水措施对混凝土路面路基加宽尤其重要。同时,还可通过在公路中央部位布设分隔带,且在中间布置相应防水层,从而使路基的坡度降低使路面水流出路基。
5 结语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使人们的出行需要不断增强,所以,必然将极大的增加交通运输量,这就给公路改扩建工程提出了一定要求。其中,路基加宽施工作为公路改扩建的关键工序,对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具有较高要求,而这将需要公路工程施工设计相关人员不断提升技术能力,同时面对路基加宽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应加强对新旧路基处理措施的研究,以确保路面平整性的提升,降低路基的不均匀沉降,从而为公路的改扩建施工质量提供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