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矿山地质灾害主要类型及防治对策分析

2018-02-14刘艺

建材与装饰 2018年39期
关键词:岩土灾害巷道

刘艺

(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物化探大队)

引言

在大自然的演化当中,矿山地质处于稳定状态,但因为矿山开采工作的介入,会破坏其原本矿山结构之间的平衡关系,导致矿山土体出现不规则运动,在开采工作不断深入之下,此现象的程度会不断累积,当达到某个临界点时,就可能爆发矿山地质灾害。目前,我国大多数矿山开采单位为了对地质灾害进行防治,会采取许多不同种类的措施,但实际上,因为矿山地质灾害的种类繁多,盲目的进行防治未必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所以真正落实灾害防治,必须要加强对地质灾害的认知,再针对实际环境进行勘察,确认灾害类型后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1 矿山地质灾害主要类型

1.1 岩土体变形灾害

在矿山开采工作的背景下,岩土体会发生不一样的运动,此时就造成了局部镂空现象,在此现象下局部岩土体的荷载能力会相对下降,此时如果上部岩土体的应力超过荷载能力,就会导致岩土体出现变形,而变形之后荷载岩土体的力学结构就会被破坏,通常情况下都会表现出荷载能力进一步下降的问题,此时就很容易出现变形灾害[1]。岩土体变形灾害主要可以分为4个种类,下文对此进行分析。

(1)滑坡岩崩灾害。当矿山开采工作出现过度开采现象时,可能会导致采剥失调问题,此问题最大的特点在于边坡的倾斜度过大,同时会对开采巷道的整体应力结构形成破坏,之后因为应力结构不足以支撑上部岩土体、因为倾斜角度过大造成了上部岩土体下滑应力加大,引发滑坡或者岩崩灾害,此灾害常发生在建材矿山当中,具有较高的威胁性。

(2)坑内岩爆。坑内岩爆同样是一种极具威胁性的岩土体变形灾害,其形成原因在于,因为开采工作的不断深入,导致岩土体发生运动,使得岩土体局部对于地壳运动的抵抗能力下降,此时在地壳运动之下,会对某个挖空区域的自由面带来巨大的挤压应力,此时应力会先将部分岩土挤压成碎块状,再将应力向自由面释放带动碎块喷发,当这些碎块喷发至开采人员身上时,会造成重大的物理打击,导致人员负伤甚至可能出现死亡,所以需要对此保持重视。

(3)地震现象。地震现象的产生原因与地壳运动有着密切联系,坑内岩爆现象可以被看作地震灾害的前兆。一般情况下,如果矿山开采工作中出现了不规范的开采动作,就可能导致坑内岩爆现象发展为地震现象,而且因此类原因形成的地震的震源较浅,所以其影响面十分广泛,会对开采巷道的上下部位、开采井等造成巨大破坏,同时容易诱发滑坡、岩崩问题,所以地震的威胁性在各类岩土体变形灾害当中首屈一指。

(4)场库失稳。场库失稳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尾坝出现崩塌,并形成了泥石流现象。当场库失去了应有的稳定性,泥石流会倾斜而出,此时其不带会对开采人员造成巨大危害,还可能对周边环境的居民打来威胁,所以要对此保持重视。

1.2 地下水位变化灾害

我国地质环境十分复杂其中存在许多地下河道、暗流等地下水体,在天然的环境下,地下水体往往不会发生太多变化,但是在矿山开采工作当中,会因为多种原因的影响,导致地下水位发生变化,并引发一系列灾害事件[2]。下文将对2类地下水位变化灾害进行分析。

(1)地下水位涌入开采巷道。因为矿山开采工作属于地下作业类型,所以在开采过程当中,很容易遭遇地下水体,一般为了避免地下水体的影响,在正式开采之前,都需要对水体进行预估,了解其走向或者规模等,但因为地下水体的复杂性,预估计算容易出现计算错误的现象,此时当开采行为挖穿了地下水体的防护壁,就会导致水体瞬间涌入巷道当中,使得巷道水位迅速上涨,对开采人员造成巨大的威胁。

(2)矿坑泥沙堵塞。当出现地下水位涌入开采巷道现象时,涌入巷道的除了水体以外,还包含了大量的矿坑泥沙,因为泥沙的规模庞大、自重较轻,所以在水体的带动下,泥沙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在某个阶段堆积,最终会形成堵塞现象导致水流无法从巷道出口流出,由此可以开导地下水体涌入的危害会更加严重,很容易对人的生命造成威胁。

1.3 矿体内因灾害

在矿山开采工作当中,即使没有引发岩土体变形或者地下水位变化灾害,也会因为一些正常因素而导致灾害发生,例如瓦斯爆炸、地热现象等。在瓦斯爆炸方面,因为地下环境当中很容易存在沼气,沼气当中就带有瓦斯成分,如果开采巷道的通风效果不好,就会使得瓦斯开始聚集,在与某种化学物质结合之下就可能会引发爆炸现象;在地热现象方面,主要是因为矿山内部存在大量的硫,所以会散发出较大的热量,此现象随着开采深度的增长会愈发严重,但一般情况下如果能控制好开采的深度,此现象的威胁性较小。

2 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对策

在开采巷道当中,不同区域发生灾害的概率并不相同,因此依照概率,可以划分为重灾区域以及次重灾区域,下文将对此两个区域的灾害防治对策进行分析。

2.1 重灾区域防治

在重灾区域当中,首先需要进行地质勘察工作,工作当中需要采用先的科学设备来对地质的强度、结构、走向、复杂性等进行分析,在此分析基础上设定开采方案。其次,需要采用监控设备实时的对开采边坡的变化进行监督,以此可以有效避免岩土体变形的灾害。最终,要重视开采当中的安全隐患,即针对某些已经出现灾害趋势的节点,需要尽快采取防护措施,例如建设挡土墙等,来防治地下水位的喷涌现象。此外,在开采当中,需要注意矿渣的清理工作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2.2 次灾区域防治

次灾区域主要是指开采工作的周边环境,针对此环境,需要重视开采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以地下水为例,为了避免地下水的污染现象,在开采之前需要重视排水系统的建设,例如排水沟,排水沟不但可以避免少量地下水的污染现象,还能够对开采工作中产生的废水进行管控,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

3 结语

本文主要分析了矿山地质灾害主要类型及防治对策。首先,本文介绍了矿山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主要包括岩土体变形灾害、地下水位变化灾害两类,之后针对重灾区域、次灾区域提出了相关的防治对策。

猜你喜欢

岩土灾害巷道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我省汛期常见气象灾害及防御
基于FLAC3D的巷道分步开挖支护稳定性模拟研究
推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新跨越
采空侧巷道围岩加固与巷道底臌的防治
深埋断层与巷道相对位置对巷道稳定性的影响
《岩土力学》2014年第9 期被EI 收录论文(40 篇,收录率100 %)
《岩土力学》2014年第7 期被EI 收录论文(40 篇,收录率100 %)
《岩土力学》2014年第5 期被EI 收录论文(41 篇,收录率100%)
《岩土力学》2014年第6期被EI收录论文(43篇,收录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