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建筑与武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耦合发展研究

2018-02-14刘杨刘佳霓周丽

建材与装饰 2018年39期
关键词:武汉绿色建筑

刘杨 刘佳霓 周丽

(武汉商学院 湖北武汉 430056)

1 国家发改委对于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

国家中心城市是指居于国家战略要津、肩负国家使命、引领区域发展、参与国际竞争、代表国家形象的现代化大都市。

武汉作为GDP一直排列在中部各城市的首位的城市,处于长江经济带中的重要节点,高等教育产业、高新科技产业发达,具备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基础条件。

在国家发改委关于支持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武汉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时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原则。而实现所谓的绿色发展的路径则是着眼于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城市绿色发展,着力发展绿色能源、绿色建筑和绿色交通体系,构建绿色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在该指导意见中明确表达了转变发展方式、发展绿色经济是建设武汉国家中心城市的首要考虑的标准。否则即使发展了经济,但如果是以损害资源环境为代价发展的,那这样的发展与建设不符合国家中心城市的要求,不能够起到中心城市在的城市发展中应该有的引领、带动、示范作用。也只有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才能符合习主席和党中央的期望与教诲:“宁要绿水青山也不要金山银山,因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也只有这样才能符合世界文明发展的历史潮流。

2 绿色建筑与中心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相互关系

中心城市的绿色发展道路可以从资源、环境、经济及社会角度方面进行考量。首先从资源层面,城市的发展必须合理、友好、高效的利用其自身的资源。在利用资源上不仅应考虑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也应为子孙后代的发展着想,不能向子孙要发展。其次从环境层面,应不断提高城市的自然、人文环境,发展符合环境生态规律的、符合人类生存发展需求的绿色城市。最后从经济角度,城市的绿色发展应使城市的发展朝更高效更高质量的产出、更长久地维持自身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发展)并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

建筑业作为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其发展的同时,也相应的带动了建材、物流、冶金、机械和化工等等许多相关的领域的发展,其在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建筑产业的现代化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过去这十年,我国建筑业经历了高速发展的时期,建筑物的数量、质量、建造水平不断提高,但建筑及建筑业在中国的城市发展中却是仍占有较高能耗比例的行业之一。这种高能耗不仅体现在建造施工过程中粗放式管理,建筑材料、建筑设备、建筑人力的高消耗及对工程周边环境的污染,也体现在建筑运行中所表现出的建筑设备(如照明、电梯、供热、通风及空调设备)对电力资源的过度消耗。

城市要实现绿色发展方式,作为城市经济中占有重要比重的建筑业也必须实现绿色发展方式。建筑产业的绿色发展的实现途径是就把绿色发展的理念、原则绿色科技运用到从建筑设计、建材采购、建筑施工、建筑运行管理的建筑全寿命周期内的各个环节。尽可能地高效利用能源、降低施工及运行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不断提高建筑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城市可持续发展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城市其他行业的发展有着引领和促进作用,反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又对建筑业的发展起着政策和环境的保障。

绿色建筑是绿色发展理念在建筑产业中的现实体现,同时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也是城市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与方法之一。绿色建筑产业作为城市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发展对城市绿色发展有着积极的引领和促进作用。绿色建筑产业的发展状况亦可以作为衡量城市绿色发展能力、绿色发展水平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

3 绿色建筑的发展与绿色建筑科技的发展休戚相关

绿色建筑的发展需要从政策制定、绿色建筑产业参与者、绿色技术等方面共同进行推进:①城市绿色建筑产业的发展需要城市管理者制定相配套的政策法规,以激励与鼓励产业的发展,对于绿色建筑的开发、设计、施工、使用全寿命周期要有有效的监管手段及方法。②绿色建筑产业各阶段的参与者的绿色发展的理念要不断培养与增强,从开发到设计、从施工到后期的运行管理,绿色发展的理念要时刻融入到建筑中,尤其是注意加强各阶段管理者的绿色发展的思想意识。③科技革命带来了产业革命,在绿色建筑产业中尤为如此。要发展绿色建筑产业,只有加强创新能力,采用创新、高效的方法,才能带来建筑产业革命性的发展,并不断为城市的绿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只有不断的创造、采用绿色建筑辅助软件、绿色施工技术与施工方法、应用高科技的施工设备、利用高效的科学的管理方法,才能降低劳动生产成本、降低施工消耗,才能称的上为绿色发展方式。绿色发展方式,即使有时候前期投入较大,但对于建筑全寿命周期来看,却是值得的。

在以上影响绿色建筑产业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对于武汉市来讲前两者的发展已基本成熟。而目前制约现行绿色建筑发展的主要是加大、加快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水平,提高绿色建筑技术的科技创新能力。在这些建筑新技术中尤其要注重建筑信息模型(BIM)的利用。BIM通过建筑模型的建立,实现实时模拟建筑物的内、外部结构。BIM不仅能够虚拟的展示建筑过程,而且能够同时模拟建筑物的能耗、光照、气流等相关信息。如果加入时间信息(4D),还能使建设过程中的工序管理和时间规划的软件模拟成为可能。如果加入成本要素(5D),还可以使工程的预算、成本控制更加方便。BIM能够在前期设计阶段,给建筑各方主体提供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为各方主体、专家走进模型为其提供建议提供便利。

鉴于武汉地区的特殊气候条件——夏热冬冷,夏季高温闷热,冬季潮湿阴冷,全年的相对湿度较高,空调的冷、热负荷的需求均较大。故在武汉地区推行绿色建筑的发展,首先解决的是房间除湿问题,只有实现节能环保的除湿方式,绿色建筑才能在武汉得以推广。太阳能除湿就是一种节能环保的除湿方式。太阳能溶液除湿空调系统是利用盐溶液除湿、太阳能集热再生的原理进行工作。太阳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而且太阳辐射强度恰好与空调负荷变化相匹配,因此用太阳能调节空气品质最能起到节能降耗的作用。

太阳能除湿技术符合绿色建筑节能降耗的要求,符合武汉地区夏热冬冷,夏季高温闷热,冬季潮湿阴冷,全年的相对湿度较高的特点,也是一剂绿色建筑发展与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升城市综合功能,不断提高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强力耦合剂。

4 绿色建筑在武汉的发展

武汉市目前新建建筑全面执行国家、省、市绿色建筑相关标准和政策,强化对绿色建筑设计、施工过程的监督,在工程验收时严格落实《绿色建筑设计与工程验收标准》(DB42/T1319)相关要求。宾馆、医院等有稳定热水需求的公共建筑、100m以下居住建筑以及2万m2以上公共建筑全部要求设计、安装可再生能源系统。

武汉市2018年发布的《装配式建筑、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目标任务及工作要点》中指出,2018年的目标是各区新建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不低于85%,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标识项目不少于3个,启动绿色建筑集中示范区或绿色生态城区创建项目不少于1个。各区竣工可再生能源建筑面积应达到竣工建筑面积的25%以上;全市竣工可再生能源建筑面积不低于700万m2。各区应完成5万m2以上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全市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达到75.6万m2。

一些具有示范意义的的绿色建筑也在近期得以完工。中建·深港新城项目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阳逻经济开发区,一期工程总用地面积35125.02m2,总建筑面积80885.6m2,由2栋17层、4栋15层的住宅及三栋设备用房组成,其中住宅体系为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项目遵循“绿色发展”理念,采用工业化的建造方式进行施工。例如,实时监控现场噪声扬尘,对项目绿色施工进行管控,并收集装配式施工现场所耗费的模板、木枋、钢管及水电用量等数据进行分析对比。主体结构施工采用外挂式防护架和操作平台。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减少传统的满堂脚手架使用,不仅方便现场文明施工,而且降低非实体性消耗材料的采购成本。中建三局绿色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同心花苑还建小区四期”项目近期亦被授予了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重点专项示范工程。武汉名流世家K2项目作为绿色建筑的示范工程也相继落成。

5 结语

推行建筑节能,发展绿色建筑产业,实现城市的高质量的、可持续的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的共识。武汉市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同时也是国家级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发展与推广绿色建筑以及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势在必行。而绿色建筑产业的发展对于城市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有着引领和促进作用,通过绿色建筑产业的发展不断提高人们的绿色发展意识,从而带动整个城市的经济向高效、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完成武汉作为中心城市引领区域发展的重大使命。

猜你喜欢

武汉绿色建筑
绿色低碳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我们在一起
建筑的“芯”
武汉加油
决战武汉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