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背景下卫生类高职教育发展刍议
2018-02-14朱传连
朱传连
卫生高职教育,承担着培养医疗卫生人才,特别是基本医疗和基层卫生人才的重要任务[1]。如何积极响应“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新要求,抢抓医改大机遇,推动卫生类职业教育大发展,是当前卫生类高职教育的管理者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1 医改新政策为卫生类高职教育的发展搭建了广阔平台
医药卫生事业是关系亿万人民健康与幸福的重要民生事业。作为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全民性的改革,中国医改可以说与每个人、每个行业都密切相关,其涉及面之广、涵盖领域之多是其它任何一项改革都难以企及的。卫生类高职教育兼跨卫生与教育两个行业,更是与医改紧密相联。医改的不断深化和推进,为卫生类高职教育的发展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1.1 新医改对高等医学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给卫生类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优势
“调整高等医学教育结构和规模。加强全科医学教育,完善标准化、规范化的临床医学教育,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加大医学教育投入,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社区的高等医学本专科教育,采取定向免费培养等多种方式,为贫困地区农村培养实用的医疗卫生人才,造就大批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的合格医生[2]。”其中,无论是全科医学教育,还是面向农村、社区的医学教育,都与卫生高职教育紧密相关。卫生类高职教育的使命就是培养面向基层的医药卫生专门人才,其主要任务就是以培养面向农村、社区医院的助理执业医师以及医学技术、辅助医疗和药学专门人才为主,即“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3]。当前,我国城乡医疗卫生发展中“倒三角”现象依然严重,优质医疗资源、卫生人才、技术设备主要集中在大中型城市,基层社区和广大农村的医药卫生资源及人才十分紧缺。许东升等研究发现,与广大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对健康的需求相比,乡镇卫生院的卫生技术人才队伍还存在一些现实的问题,特别是卫生技术人员数量不足[4]。王前强、黄羽舒研究认为,广西乡镇卫生院流失人员逐年增多,特别是骨干人员流失更为严重[5]。根据《淮安市2016年基层卫生人才调研报告》,2016年底该市115所乡镇卫生院缺编人数超千人,其中个别乡镇卫生院人员严重不足,村卫生室人才更是紧缺,且年龄老化,平均年龄达48.4岁,处于青黄不接,甚至是有黄无青的状况。所以,卫生类高职教育应抢抓国家大力发展基层卫生人才的重要机遇,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人才培养结构和模式,积极策应国家医改新政策、新要求。
1.2 新医改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出的新目标,给卫生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市场
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到2020年,要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根据《江苏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7-2020年)》,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公共卫生人员应达到0.83人,目前仅为0.467人,预计到2020年,全省公共卫生人员缺口将超过3万人;到2020年,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生数应超过3.5人,而目前仅为3.2人,预计到2020年,全省全科医生缺口将超过3 500人。同时,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截止到2016年底,60岁以上老龄人口达2.3亿,老年人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文化等需求日益增长[6]。实施单独两孩生育政策后,我国新增出生人口将持续增加,妇产、儿童、生殖健康等相关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急剧增长。医改的新目标以及经济社会和人口发展的新形势,必然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产生新的重大影响,这也将推动许多新的医疗卫生服务种类的产生和发展,如中医康复、心理卫生、眼视光学、养老护理、妇产、儿童保健等新型专业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卫生高职教育作为培养应用技能型卫生人才的重要基地,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
1.3 新时代党和政府对高职教育的高度重视,给卫生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对高职教育越来越重视。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批示中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李克强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通过改革办好办大职业教育,促进充分就业,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党和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财政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明确提出要“加大医学教育投入”。目前,我国高等职业学校生均财政拨款水平达1.2万元以上,这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经费保障。所以,从医改和高职教育的双重视角来看,卫生类高职教育都处于发展的黄金期,应积极抢抓新时期新医改的大好机遇,为社会多培养基层能“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卫生人才。
2 卫生类高职教育的发展可以助推医改新政策的实施
医改新政策及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既为卫生类高职教育的发展带来有力的政策支撑和明确的方向引领,也使卫生类高职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明确。面对这一战略发展机遇,卫生类高职教育必须积极策应,在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校企合作等方面创新举措、主动作为,才能更好地实现科学发展,并以发展的成效推进医改不断深化。
2.1 加强专业建设,主动适应医改新政策的人才需求
“专业是学校教育和社会需求的结合点,是架构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更是学校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的载体和平台”[7]。专业建设是高职教育的基础和保障,专业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发展水平的高低。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强调:“要变革医学教育,改变培养和需求脱节的现状,使医学人才培养与医改目标和人民需求更紧密地结合”[8]。从目前现状来看,我国的医学人才呈现出一种倒三角,大医院人才远远好于、多于小医院,城市好于农村,经济发达地区好于欠发达地区。要加强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重点是加强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护理人员的培养培训。潘湛等人在研究中指出,地方医学院校要加强社区卫生人才的培养,要根据社区卫生人力资源现状及社区服务功能的要求,构建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教学为一体的实用型社区卫生人才培养方案[9]。卫生类高职教育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上,一定要瞄准基层、瞄准农村、瞄准经济欠发达地区,注意保持自身专业建设与基层医院发展需求同步,人才培养目标与基层医院工作任务需求同步,技能训练与基层医院岗位需求同步,职业素养培育与基层医院文化职业精神同步。以江苏护理职业学院为例,多年来学院一直存在学科门类单一,优势专业偏少的问题,近几年来该院结合国家医改要求和当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实际需要,增加了助产技术、中医康复、口腔护理、生殖健康服务、呼吸治疗技术等专业。
2.2 完善课程体系,主动适应医改新政策的岗位需求
课程建设是高职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环节,课程设置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能否培养出符合岗位要求的人才队伍。医疗卫生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密切相关,卫生高职教育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业务技能要求更高更严,课程体系必须更加科学合理。在课程建设中,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岗位要求为根本,合理设置新课程,建立新标准,完善新体系。要完善全科医师任职资格制度,健全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人员在岗培训制度,鼓励参加学历教育,促进乡村医生执业规范化,尽快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有合格的全科医生。加强高层次科研、医疗、卫生管理等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强化继续医学教育。加强护理队伍建设,逐步解决护理人员比例过低的问题。培育壮大中医药人才队伍[2]。所以,卫生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必须针对医改中提出的全科医生、乡村医生、护理人才、中医药人才等专业和岗位,围绕学生的知识理论、职业水平、综合素质、人文素养、创新能力等方面,加强并完善课程体系建设,特别是在信息化、公共卫生、预防医学等方面的课程建设要进一步加强。同时,还应加强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校本课程。
2.3 加强校企合作,主动适应医改新政策的社会需求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与相关企业合作,利用学校和企业的资源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对于卫生类高职教育来说,其科学性、技术性、实践性要求较其他类别的职业教育更高,更需要建立长期稳固的校企合作关系。中共中央、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加强医教协同,建立完善医学人才培养供需平衡机制”[10]。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78号)中指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基本建成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阶段有机衔接的标准化、规范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江苏几家卫生类高职院校在强化校企合作方面都形成了较为成功的特色做法,如江苏护理职业学院中医康复技术专业与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淮安市中医院合作开展“双导师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学生在校学习与在医院跟师学习相结合,实现了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个对接。江苏医药职业学院充分利用“社区卫生人才培养示范区”平台,创新护理专业“三结合、三突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三结合、递进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11]。
3 医改与卫生类高职教育互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自2009年我国新医改实施以来,已取得了重大成就,但医改毕竟是一项“世界性难题”,加之我国卫生资源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衡、供给主体相对单一、基层服务能力薄弱等问题仍比较突出,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的制度体系仍需不断完善。特别是随着医改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深层次体制机制矛盾的制约作用日益凸显,利益格局调整更加复杂,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明显增强,任务更为艰巨。李习平等认为,在“新医改”纵深推进过程中,有些难以逾越的“鸿沟”值得深思,同时,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也对“新医改”提出了新的挑战,如增加药事服务费与医保支付、患者支付能力的矛盾问题、社会资本办医与公立医院平等的政策落实问题,等[12]。金今花等认为,尽管中央和各级财政也重点投向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以吸引患者首诊选择基层卫生机构,缓解大医院的接诊压力。但是,基层医疗机构尚不足以有效分流患者,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失衡趋势并没有得到扭转,大医院仍人满为患,偏僻地区百姓就医地理可及性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百姓“看病依然难”[13]。尽管医改为卫生类高职教育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但作为卫生高职教育的管理者,必须认真学习、思考、研究医改的精神,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积极探索、创新、实践。同时,要立足地方,做强特色,找准定位,走特色发展、创新发展之路。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的通知》中要求,“持续开展健康领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健康服务业,扩大健康服务相关支撑产业规模,优化健康服务业发展环境。”
总之,卫生类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新时代医改新政策的各项举措紧密相关。作为集医疗、教育于一体的民生行业,我们必须抓住国家医药卫生事业改革的契机,积极响应“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卫生与健康发展新方针,创新发展举措,才能为更好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现教育强国梦、健康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1]祎莉娜,郭 岩.中国卫生职业教育的现状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1):39.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Z].
[3]《关于医药卫生类高职高专教育的若干意见》(教高[2002]4号).[Z].
[4]许东升,尹 丽,司建平.新医改背景下农村卫生人力资源现状与医学教育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30(1):60.
[5]王前强,黄羽舒.深化新医改的挑战与反思[J].卫生经济研究,2014,37(10):49.
[6]《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国发〔2017〕13号).[Z].
[7]董大奎.内涵建设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J].高等职业教育,2010,19(1):47.
[8]陈 竺.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以健康梦助力中国梦[R].北京:北京大学,2014.
[9]潘 湛,张 淇,杜友爱.新医改背景下地方医学院校加强公共服务职能的思考[J].医学与社会,2013,26(1):65.
[10]《关于印发“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78号)[Z].
[11]陈国忠,秦红兵,侍杏华.新医改视阈下高等卫生职业教育改革初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38(4):68.
[12]李习平,胡慧远,史华英.是硕果累累,还是暗藏鸿沟?——“新医改”政策再思考[J].Negative,2016,7(6):53-54.
[13]金今花,胡凌娟,张 金,等.医药卫生政策失灵:新医改难以破解“看病难、看病贵”的深层原因[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3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