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当代美术馆的空间设计

2018-02-14郭捷傅欣

建材与装饰 2018年39期
关键词:展品艺术作品当代艺术

郭捷 傅欣

(武汉纺织大学 湖北武汉 430073)

1 引言

当代美术馆的性质犹如一个工厂,这个工厂一直都在产生当代的思想,来到这个地方它会让人进行反思,让人们获得灵感。设计和建筑是这个工厂运营下去的必要条件,展示成列设计对美术馆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意味的展示陈列设计不仅能传达丰富的展示信息,还能带给人们思考和视觉审美的冲击。展示陈列设计的快速发展导致美术馆的空间布局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兴的观念艺术与新媒体的冲击,使得展示陈列设计呈现多元的变革,要求设计师应当更加合理的将美术馆的展示陈列内容与美术馆建筑空间布局结合起来的,达到有效的并且有感染力的展示效果,提升美术馆整体的艺术魅力。

2 当代艺术对美术馆展陈设计的影响

“当代艺术”是落脚于当今时代的艺术,在内涵上也主要指具有现代精神和具备现代语言的艺术。当代艺术是时代的先锋,最能代表这个时代,它不强调艺术与非艺术的界线,不断地把非艺术对象纳入艺术的范畴。具有新观念、新形态、新载体等特征。因此越来越多的年轻艺术家开始热衷于这种多元化的艺术形式,为了让社会更加了解这类艺术,美术馆就是一个集中展览这些艺术品的平台。艺术品展览活动的增加,为那些有思想有潜力的艺术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展露头角的舞台。一个优秀的展示设计,能够呈现展品与周围环境的高度和谐统一的展示效果,营造一种符合与该展示内容的相呼应的氛围,让参观者充分感受展品所传达的艺术理念,提高参观过程中的综合体验。运用活泼、变化性、互动性的设计,引发观众的好奇心及探索的潜能,成为展示设计的重要趋势。我们应根据艺术家们的作品来制定展览的形式。

2.1 融合性

现代科技的发展,互联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也使得当代美术馆的展陈方式多样化,现代化,新颖化。有的展品是直接通过录像表达,有的则是借助网络展示,任观众任意体验。当代艺术的表现形式呈现多元的发展趋势,美术馆则成了一个集中展示这些艺术作品的综合载体。美术馆在举办展览过程中则要考虑多方面的展览因素,只有达到各个方面如灯光,展台,布局,环境的和谐统一,才能有效的发挥其承担的社会价值。

2.2 互动性

当代的艺术作品参观活动已不再像传统那般简单机械,相对来说互动的环节越来越多。艺术家个人的思想表达与创意表现由作品延伸到观众,通过作品来与观众产生沟通与交流,观众的回应又作用于艺术作品,使这种回应也成为展示艺术作品的一部分,在展示过程是中让观众能够参与其中,完成一次完整而有意义的艺术品观赏活动。这种互动或许体现在间接的或直接的,在场或不在场的,或者是融入观众个人的理解参与到艺术作品的创作中去。

3 美术馆中展陈设计的发展与更新

3.1 人性化设计的完善

美术馆,曾经被许多人认为是神圣的、神秘的艺术殿堂,它由以前仅供皇室贵族参观到如今面向全社会公民展示,体现出美术馆越来越重视与公共社会的交流,与公民的互动。而残疾人士作为社会公民的一份子,我们当然也不能忽视。在提供参观过程中对残障观众群体的人文关怀显得尤为重要,需要设计一个更合理的参观体验,为他们提供一个特殊的途径来参观,比如说让他们在更安静的环境下参观。

而对于视力残障的参观者要怎么样进行艺术教育呢?现在,当代艺术中只有视觉艺术这一形式,对于盲人来讲,他们很难体验到这些艺术品。但是他们可以触摸,可以通过触摸一些雕塑来感受这种艺术形式。所以,我们应该考虑开发一种特殊的空间,也可称为“展厅”,在这里成列雕塑作品的模型,这不仅为视觉障碍的人设计,也可让正常人闭上眼睛通过触摸来感知这些作品,从另一种形式来理解它。

此外书店、咖啡休闲区在美术馆中也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如何把这类空间融入到美术馆中而不显得突兀,也是设计师们值得思考的问题。去年我去北京考察,北京的当代美术馆里的个小书店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映像。美术馆2号展厅的二层有个设计独特的书店,入口是圆形,墙里挖空的书架是圆形,收银台是圆形,就连休息区也是由一个个圆形的墙体笼罩着。整个书店也全以白色调为主。整个书店与美术馆内部空间融为一体,非常协调,但又不失特色。

3.2 灯光照明在美术馆中的运用

一个好的展览离不开灯光的照明。灯具的样式,光线的角度及亮度都影响的展品的质感及色调。如今,灯光设计不仅要考虑其使用的功能性和美观性,还要结合新兴的科学技术,使得展示环境中的灯光效果更具有生命力和活力营造出应景应情的,有感染力的光环境。如“印象派珍品展”中对每幅品不同的展示处理,有色彩倾向的背景和不同角度的射灯对作品的照射,使得画面效果更加出彩,有效的烘托出作品的气质与内涵。此外自然采光也在当代美术馆中也很常见。除大面积的开窗外,天窗采光也是美术馆常选择的,有的美术馆可以控制或关闭天窗的天空光,以保证展品的照度稳定。

4 当代美术馆建筑空间的演变——以北京今日美术馆为例

4.1 交通空间

当代艺术呈现出多元化的形式,不再是单一的绘画或者雕塑等形式,随着声光艺术,影像艺术,大地艺术,行为艺术等交互式展演与公共艺术的出现,其展示的方式亦具多样性,打破了场域的限制。有的作品需要吊挂,有的需要大跨度的场地,有的则需要单独一个空间进行展示,因此我们就要考虑如何摆放这些艺术品才能让其达到最佳效果,以及如何引导观众以正确的交通流线进行观看而不至于眼花缭乱,观众与行政人员不会相互干扰。

4.2 无障碍空间

无障碍空间设计作为现代公共理念发展的产物是不容忽视的,如今无障碍空间(如轮椅通道、盲道等)的设计成为了建筑界建筑设计中的题中应有之义。北京今日美术馆的入口的设计令人印象深刻记忆犹新,它的设计入口是一个饶有意味的梯形金属框架,就是把常见的梯形和金属栅栏加以提炼和创新,不仅加深美术馆的现代感,也从侧面传达出他对老锅炉房建筑的一种思考和传承。

这样的设计处理优势在于它可以避免大幅作品在运送过程中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且将损坏程度降到最低。这个梯形金属框架呈“之”字形坡道,从远处看可以准确找到入口,但却没有楼梯,走近才发现是入口的通道。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观众初到美术馆,在欣赏艺术作品之前,需要一个心理导入过程。原以为已找到入口,但却找不到上去的楼梯,足以引起来访者的好奇心理。等走近才发现是一条直通入口的坡道,这种千呼万唤始出来的设计给人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妙感受。在坡道行走给人以攀登、渐入佳境的奇妙体验,进入美术馆的仪式感便油然而生。而且“之”字形的走道设计,能使观众从不同的角度来观感受美术馆及四周景观,在还没进入美术馆就已经开启艺术体验的奇妙之旅,在心理层面上做足欣赏艺术佳作的准备。从建筑功能角度来看,坡道的设计是流畅的无障碍的通道设计形式,可以为美术馆的管理者和参观者带来诸多便利。

4.3 展示空间

现代主义建筑大师格罗皮乌斯提出:“建筑意味着把握空间。”意大利有机建筑学派的理论家布鲁诺.赛维认为:“空间空出来的部分—应当是建筑的主角。”展示的理念与方式对展览空间的形式设计和建筑设计起决定性作用,尤其是展示空间的设计与安排。矶崎新设计的奈义町当代艺术博物馆,尝试将艺术品与空间同步进行设计,在明确永久展品之后,根据不同的主题塑造配合特定的展览空间,使得展示空间与展品达到高度统一、不可分割的融合效果。

5 建筑造型的多元化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因此,建筑空间的“无”,最后要归到“有”即建筑物本身构建的讨论上。建筑物是内部空间的界定者,也是环境空间的参与者是建筑空间概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建筑造型的构建、建筑立面的大小、材质的应用等对建筑的空间感都具有重要影响,同样关系到外部的环境空间和内部的功能分区。

随着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的不断发展,为建筑师实现奇异的建筑造型提供了可能。那么究竟怎么样的美术馆建筑物造型才算是理想的呢?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认为,“建造美术馆设计直观重要,而设计的主角不是房子而是展品。”这就又归根到了国际主义建筑大师苏立文提出的“形式决定于功能”的立场。赖特设计的古根海姆加建工程中的坡道设置,即被认为是创新的设计,同时也被认为加大了参观的体力负担而为博物馆学着和观众所诟病。

通过参观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后,发现矶崎新将美术馆的功能性与美观性完美的统一于一身。美术馆的空间设计可以满足各种各样艺术作品的展览需求,但这种需求又不以牺牲内部展示空间的美感为代价。其设计手法在于采用大弧面曲线,以不规则又不失秩序的曲线划分出多个层面,线、面结合变化丰富,富有层次和空间感,现代感十足。为了使整个美术馆内部展示空的造型达到和谐统一,对设备的选择应用也很注重,尤其在灯光环境和展示陈列条件上的布置,既使用又能突出美感,打造出展示作品与内部空间的完美协调。

猜你喜欢

展品艺术作品当代艺术
当代艺术看得懂
2022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展品展示第2辑
展品被盗了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
BIG HOUSE当代艺术中心
CIM T2017部分展商主要展品预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