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砖在当代建筑语境中的运用及思考
2018-02-14谈静
谈静
(武汉纺织大学 湖北武汉 430073)
1 当前红砖建筑所面临的问题
红砖最早由古巴比伦人发明,我国在春秋时期就开始使用砖,真正大量使用砖开始于秦朝,有秦砖汉瓦之说,在春秋和战国时期的建筑遗址中就已发现品种繁多的砖制品。我国虽然在大部分城市已禁止使用红砖,但红砖建筑对于人们来说具有特殊的感情,意味着一代又一代的延续,著名建筑学家陈从周曾评价说:“陈嘉庚先生的思想与艺术境界是乡与国,乡情国思跃然于其建筑物上。”红砖建筑寄托着乡情国思。如何从材料改良到建造方式上进行改变,减轻建筑货载,将砌筑方式与当代技术相结合是我们当今所面临的问题。
2 如今建筑市场不再使用红砖的原因
我国自1997年起部分地区已经禁止使用实心黏土砖,红砖自重大,一般红砖的尺寸为240mm×115mm×53mm,实心标准砖的重量为1800~1900kg每平方米,而现今的建筑市场中所用的加气块具有容量轻、吸音好、保温效能高、可加工等优点,一般一立方米加气块重量为500~850kg,它的重量只相当于红砖的1/4,与传统建筑材料红砖相比,建筑物的自重可降3/5~2/3,红砖砌体因自重大引起的地震作用较大,抗震性差。
红砖砌体的砌筑方式基本上是工人手工砌筑,劳动强度大,工作量大,劳动效率低;砌筑1m3标准砖需要512块,尺寸为60mm×240mm×200mm的加气块1m3砖用量34.7块,砌筑所需的砂浆相较于红砖来说也对应减少。
红砖以黏土为材料,进窑烧制而成,砖坯和氧气充分接触后呈红色,所以大量制作红砖会占用农田,影响农业生产,消耗大量的土地资源和煤炭资源,造成严重的环境破坏和污染,据资料统计,每生产1亿块标准黏土砖要毁田100~150亩,消耗标准煤约10000t。
3 红砖的替代方式
3.1 回收利用
我国现存红砖建筑的数量和类型繁多,留下了许多优秀的历史红砖建筑。很多红砖建筑因年代久远,已出现斑驳不堪的景象,有的仍在勉强使用,有的已经废弃、拆除。这些被废弃和被拆除的红砖建筑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如果能将废弃的红砖重复利用,不仅节约资源而且能节约大量的成本。
贝聿铭先生曾说:“中国建筑师的当务之急,就是探索一种建筑形式,它既是我们有限的物力所能及的,同时又是尊重自己文化的。”王澍所设计的宁波博物馆就是秉承这个理念。宁波博物馆的瓦爿墙每立方米需要100块以上的旧砖瓦,建筑师运用现代技术对传统建造进行改造,瓦爿墙只是博物馆的装饰性外墙,旧砖瓦只作表面装饰,内衬钢筋混凝土墙并使用新型轻质材料,使建筑达到特殊的地域文化且获得更佳的节能效果。传统建筑材料代表着某个地方、某个时代的集体记忆,具有地域性,因这种地域性而有别于其他地区;且具有时代性,每一个历史时期的建筑因其特殊性材料而有别于其他时代,如果旧建筑材料不回收,并被创造性地使用,就不能体现它们独特的价值。
3.2 红砖作为饰面材料
在过去的建筑历史中,红砖一直作为承重墙的建筑材料被广泛使用,如今的建筑市场已经出现了新型建筑材料取代红砖,弗兰普顿在《建构文化研究》中提到:“当砌筑不再具备夯土结构的密实形式时,也就是当它以叠层方式组合而成时,它们也就近似于一种编织的形式。”红砖作为表皮砌筑,相当于编织的技艺。
在现今的建造中,框架建构已经逐渐取代砖混建构与砖木建构,占据了统治地位,大多数的建筑呈现出骨架加上表皮的特征,传统建筑材料因其特有的质感、色彩、重量等物理特征是极好的表皮材料,再加上传统建筑材料的构造方式,又为表皮材料提供形式各异的表现方法。如今的砌体用更为环保的空心混凝土砌块,红砖作为外表的饰面砖,红砖作饰面砖通过砌筑方式的不同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效果。如2010年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B4展馆改造设计,由于新砌的红砖墙体只是附着于外部的一层,在纵向上砌筑,没有内部的横墙支撑,因此在墙体内部每隔3m的高度增设钢筋混凝土过梁作为骨架支撑,建筑新的外墙利用原建筑拆下来的废弃红砖,对红砖进行出挑处理,形成花样各异的图案。
3.3 仿古砖
随着传统材料结构作用逐渐减弱,其表面属性的现实意义日渐明显。建筑师通过对材料使用和组合进行新的发明创造,对传统建筑材料进行创新。比如新型材料仿红砖的面砖——仿古砖可以做到与真砖的质感一样,仿古砖是贴面的饰面砖,仿造以往的样式做旧,红砖是一种符号化了的红砖。这种贴面砖用表面上釉或者不上釉的陶土烧制而成,一般用水泥砂浆贴砌于墙表面,是一种用于装饰和保护墙面的砖,具有强度高、防潮、耐用、不易污染、装饰性好等优点。
面砖饰面的构造做法是:先在基层上抹15mm厚1:3的水泥砂浆做底灰打底,分两层抹平即可,粘贴砂浆用1:2.5水泥砂浆或1:0.2:2.5水泥石灰混合砂浆,其厚度不小于10mm,然后在其上贴面砖,再用1:1白色水泥砂浆填缝,最后清理面砖表面。其构造如图1所示。
3.4 生态砖
目前环境问题日益受到重视,为了节约土地资源、利用废弃物,我国已经开发和应用先进实用技术和高新技术,对墙体材料进行改造和升级。利用煤矸石、粉煤灰、矿渣、页岩、炉渣等废弃物为基料,研制出取代黏土砖的空心砖、实心砖和砌块等,在能耗上节约20%,在自重上比黏土砖减少20~30%。空心砖可以节约原材料使用量,同时减轻墙体自重,改善墙体保温性和隔音性能,水平孔空心砖的空洞率一般在30%以上,用于非承重墙;竖孔空心砖空洞率在15%以上,通常用来砌筑承重墙。
3.5 再造砖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拆迁造成大量的废黏土砖碎块,占城市建筑垃圾大约一半左右,对不能够回收直接使用的整砖,将这些零碎砖块作为骨料,以麦秸杆作加强纤维,加入水泥等粘合剂,做成轻质砌块。以这种方式做成的混凝土制品,性能与混凝土的轻质材料接近,并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热工性能。在节约资源的同时,又减轻结构物的自重,提高建筑物的保温隔热性能,减少建筑物的能耗。
为传统建筑材料的创新指明目标、方向与途径,就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筑材料观,为居民创造更加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
4 对未来红砖建筑的思考
作为传统建筑材料的红砖如何在当代建筑语境下继承和发展它特定的文化意义,是现今的时代背景下建筑师的历史使命,对于传统材料的应用与创新可以看作是一种必然趋势。
未来红砖建筑在材料的选择上更加环保,新型建筑材料耐久性更好,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安全性;自重更小,采用人工与机器砌筑相结合;保温性好,新型的保温材料使室内常年保持适宜的温度;表皮化的红砖更加真实,且生产成本低,质感、色彩、温度与传统建筑材料红砖趋近相同。
建筑师运用红砖表达丰富的建筑语言,例如董豫赣设计的红砖美术馆,用现代砖砌的手法与现代技术,营造出一个配备有当代山水庭院的园林式美术馆,实现了通过传统材料与现代技术结合表达出传统文化。在材料的表达上更加具有中国化的特色,运用现代技术与现代砌筑方式,并将红砖与多种材料相结合,例如玻璃、金属、木材、陶瓷等相结合,诠释出丰富多彩的建筑语言;在砌筑方式上进行创新,不同的砌筑方式制造出不同的光影效果,外立面极具装饰效果。
对于传统材料而言,由于其产生和使用的历史悠久,其温暖、亲人的表面属性,其自身物质性所带来的感知,相对于现代材料,更容易与人类产生共鸣,从而突破建筑与人类之间日渐疏离的关系。传统建筑材料红砖自身独特的色彩、质感、尺度具有悠远的魅力,对维系人们的历史情结、延续建筑文脉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