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建筑材料检测中影响检测结果关键因素

2018-02-14葛文

建材与装饰 2018年39期
关键词:建材建筑材料混凝土

葛文

(海安县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江苏海安 226600)

1 建筑材料检测要点分析

伴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免蒸泡沫混凝土砌块砖、水泥发泡外墙保温装饰一体板、水泥发泡轻质复合隔墙板等新型建材逐渐进入到建筑领域中,然而水泥、砂石、钢筋、混凝土依旧是多数建筑的首选材料,因此建筑检测主要包括以下方面:①水泥与砂石检测。水泥和砂石是建筑工程中用量最多的材料,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水泥检测主要包括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细度、安定性和强度等级等方面,确保各项指标达到国家标准和建筑设计要求。对于水泥出厂超过3个月的,还应该进行复检,且以复检结果为准。砂石检测主要包括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坚固性等方面,各项指标满足国家标准和建筑设计要求;②混凝土检测。建筑用混凝土一般是指以水泥为胶凝材料,混合砂石、水、外加剂等搅拌而成的复合材料。混凝土检测主要是检测混凝土的坍落度,混凝土拌合物维勃稠度、和易性等工作性能,此外还要重点检测混凝土的抗渗性和抗压强度,保障工程建设质量;③钢筋检测。钢筋是建筑的骨架,主要检测其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以及弯曲性能等指标,确保其符合建筑设计要求。此外,对于需要进行焊接处理的钢筋,如电渣压力焊、单双面搭接焊、闪光对焊等焊接接头,还要进行拉伸试验和弯曲试验,确保钢筋的机械性能符合加工要求。

2 建筑材料的常规检测方法

目前建材检测领域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检测:①外观检测法。通过观察建材的大小、颜色、表面属性等检测建材的外观质量。②无损检测法。通过回弹法、超声波、电磁感应等在不损坏建材的前提下进行建材质量检测。③仪器检测。主要是通过检测仪器,检测建材的力学性能和成份含量等。

3 影建筑材料检测结果的关键因素分析

3.1 检测取样

建筑材料通常采用抽样法进行检测,因此取样是检测的重要环节,只有保证取样的代表性,才能确保检测结果对施工的监督指导作用。但有的取样人员对取样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减少取样数量,忽视试件的尺寸精度要求,降低试件的代表性,导致检测结果误差较大。

(1)不按标准规定组批取样。砂石每400m3或600T为一验收批次,有不少是整船取样一次或整个工程取样一次;钢材同一牌号、同一炉罐号、同一规格,每批不大于60T。水泥同一厂家、同一等级、同一品种、同一批号且连续进场的水泥,袋装不超过200T,散装不超过500T为一批,混凝土拌合物不超过100盘且不超过100m3或者连续浇筑大于1000m3每200m3取样一次,有些是按照同一层楼、同一配比取样一次,实际取样情况要么按照同品种一次、要么按照最大量取样一次。

(2)不按标准要求取样。钢筋取样要求是在每根钢筋距端头不小于500mm处截取,而取样人员为了省事,往往直接从端部截取。混凝土取样要求随机抽取,但实际情况有少数取样人员特制混凝土专为送检制作试样,甚至在样品中添加石子,这就会对试验结果造成较大的影响。

由于取样不规范,样品缺乏代表性,造成检测结果失真较大,严重影响工程质量。

3.2 检测方法

目前建筑行业的建筑材料检测方法繁多,应该根据建筑的实际需求,建筑材料本身的型号、规格、特点选择科学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测,保障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例如在对混凝土主体结构进行检测时,有回弹法和钻芯取样法等方法以适应不同情况。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当构件混凝土龄期过长,浇筑后缺乏养护或养护不到位,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未充分水化、表面冻伤等等情况下直接回弹法检测;有些构件混凝土表面与内部比较一致而采用钻芯法检测,这两种情况要么检测结果误差较大,要么浪费资源。再如钢结构焊缝检测,常用的有超声波、磁粉、渗透等等方法,操作人员往往吃不透钢结构探伤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和对象,超声探伤和磁粉、渗透探伤往往用混,导致检测结果无法真实反映构件缺陷真实情况。

3.3 检测设备

检测设备的性能直接影响检测的精确性和可靠性,伴随科学技术发展,目前已经研制出了很多新型检测设备,但很多老单位的检测设备水平相对落后。此外,大量建材检测单位不重视检测设备的更新换代,不愿意重金引进先进检测设备,大多沿用老式检测设备,甚至只凭工作人员的工作经验进行简单的人工检测,导致检测时间长,检测结果精确性不高。例如,在混凝土抗压试验中,规范对不同强度混凝土的加载速度有着明确的要求,但实际情况下还有很多单位的压力试验机未配备恒加载装置,不能保证其加载速度满足规范要求,造成检测结果不准确。再如万能试验机未配备大变形装置,操作人员往往仅靠读取试验机的横梁位移数据来做为材料延伸率的检测结果,使试验机的夹头、立柱等变形也包括在内,严重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4 检测人员

国家已经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建筑材料的检测标准。但在实际检测过程中,有的检测人员责任心不强,未能充分认识到检测对于建筑物质量的影响,只为完成工作任务,不注重检测结果的真实性,甚至个别存在检测结果造假的行为。有的检测人员专业素养较差,存在取样方法不科学、检测设备操作不规范、检测方法脱离实际等问题,导致检测结果误差较大。例如操作人员为了加快检测速度,在钢材拉伸试验检测中,钢筋颈缩就停止试验,未按规范拉断试样,造成钢筋原材延伸率计算有误。在混凝土和砂浆抗压强度试验中,在达到对应的强度后就停止试验,造成检测结果的不真实。再如检测人员为了图省事,在钢筋弯曲试验中,样品不全部弯曲,在混凝土抗渗试验中,未按标准逐级加压,一次加足水压等等对检测结果产生不利影响。

4 提高建筑材料检测结果准确性的策略

4.1 增强取样的规范性和代表性

国家针对建材检测制定了严格的标准,检测人员在进行建材检测时,首先要按照国家或行业标准规范取样流程,检测同一建材的不同性能要选用相对应的取样方法,增强试样选取的代表性,减少检测误差,保证检测结果能够代表建材的综合性能。例如在对砂石、钢筋、水泥等材料进行取样检测时,要根据检测标准严格按照吨位、批次、用量等情况选择相对应的取样数量,特别是上述建材分批进场时,虽然有时小于规定最大吨位或数量时,也应作为一批次取样,绝不能省事、混批,造成取样不具代表性,引起检测结果的偏差。混凝土取样严格按照班次、搅拌盘或方量按标准取样,严禁特制样品,造成检测结果的不真实。

4.2 保证检测方法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建筑材料的多样性决定了建材检测方法的复杂性,在此情况下更要强化检测方法选择的科学性和针对性,避免检测方法不当造成的检测误差。不同建材检测,同一建材的不同性能检测均有检测方法之差,例如混凝土主体结构检测时对于混凝土表面与内部不一致的情况,必须选用钻芯取样法进行检测,对于一致的情况,应采用回弹法进行检测,以高效率的达到检测结果。在钢结构探伤检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于需要查找表面缺陷的应该选用磁粉或渗透探伤,对于需要查找内部缺陷的焊缝应该选用超声波进行探伤。检测人员需要熟悉现场实际情况,只有这样才能选择出更具针对性的检测方法。

4.3 采用高性能检测设备

我国建筑材料检测技术起步较晚,技术发展还不成熟,检测设备性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检测行业相关单位应该根据实际建设需求和行业检测标准,积极引进先进的不同类型检测设备,为检测结果提供硬件保障。其次,检测人员在检测前要根据检测试样和检测条件选择对应型号的检测设备,还要根据实际的检测情况对检测设备进行提前校准和调试。检测过程中必须加强检测设备操作的规范性,严格的按照设备使用手册进行操作,检测过程中出现问题要及时调整修正。还要注重检测后的管理与保养维护,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保障检测设备的灵敏性,增强检测结果的有效性[1]。例如进行混凝土和砂浆抗压强度检测时,压力机应配备恒压力装置。进行防水卷材等材料延伸率试验时,应配备大变形装置,这样才能获得准确的检测数据。目前建筑材料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传统的检测设备已经不能满足新型建材的检测需求,因此必须增强检测设备的检测性能,并注重计量校准和检定工作,保障检测结果的全面性和真实性。

4.4 加强检测环境的稳定性控制

影响建筑材料检测结果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温度和湿度,因为温湿度与建筑材料的性能息息相关,检测过程中如果不能合理控制温湿度将产生较大的检测误差。例如在对防水卷材抗拉和延伸率、电线电缆导体电阻、波纹管的环刚度进行检测时,环境温度对结果影响很大。因此检测人员应该根据建材的特性调节合适的温湿度环境,减少检测结果的环境误差,增强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再如,混凝土工作度试验易受温湿度影响,应保持环境温度20℃±5℃,湿度大于等于50%;水泥检测必须保持温度为20℃±2℃,湿度大于等于50%,以确保凝结时间、用水量等指标的准确性。

4.5 提升检测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检测样品处理、检测设备操控、检测结果处理等都需要专业的检测人员完成,因此检测人员的专业素养,操作的熟练程度都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有效性。检测单位应该注重提升检测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通过定期培训、专题讲座、研讨交流等提高在职检测人员的专业素养;通过健全责任制度,营造浓厚的企业文化等提升检测人员职业素养,道德品质,增强其责任心;完善检测人员的管理制度、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激发检测人员的工作热情。检测公司还应该适当提高检测人员的招聘标准,引进高素质的检测人员。建筑材料日新月异,检测方法种类繁多,检测技术发展速度较快,检测人员自身要加强学习,及时掌握新型检测方法,了解检测科学的前沿发展,提升自身的检测水平。此外,建筑材料检测应由建设单位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建材质量检测,建筑主管部门严格审查检测机构的资质,严格监督检测过程的规范性,对检测结果的真实性进行复查,保证施工过程实际应用的建材符合建筑设计标准[2]。

4.6 增强数据处理的科学性减少误差

检测过程中的设备、环境、人员等因素的不确定性,导致检测误差不可避免。但是如果检测人员能够精选检测数据结果的处理方法,加强对数据结果的研究分析,定能降低检测误差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例如检测人员在对检测数据结果进行初步处理时,有时同样的试件所试验的结果会产生很大的离散性,为了能对结果有一个准确的判断,我们要严格按照标准要求,去除偏离过大的数据,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伴随科学技术发展,大量的新式计算机数据处理软件代替了传统的数据处理方法,增强了处理过程的便捷性和精确性,相关人员应该尽可能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保障处理结果的准确性。

5 结语

综上所述,样品、人员、环境、方法、设备等因素均会影响建筑材料的检测结果,建筑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建筑工程建设的实际质量,进而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因此建筑工程相关单位必须要加强建材检测,积极进行检测技术研发,研制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检测设备。影响建筑材料检测结果的因素繁多,因此要着重把握影响检测结果的关键因素,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增强检测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减少检测误差,保证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保障建筑工程质量达标。

猜你喜欢

建材建筑材料混凝土
混凝土试验之家
关于不同聚合物对混凝土修复的研究
昊星建材 MODERN MASTERS
新型环保建筑材料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新型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废旧建筑材料在室内外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昊星建材
混凝土预制块模板在堆石混凝土坝中的应用
微生物建材诞生
混凝土,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