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水泥质量检测及其检测工作的质量控制
2018-02-14简国梅
简国梅
(潜江市信息与标准化所 湖北潜江 433100)
引言
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我国的建筑事业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水泥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最为主要的原材料。如果建筑施工所使用的水泥与相关规定不相符,则会影响到整个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与稳定性,基于此,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强化水泥的检测工作,保障施工期间所使用的水泥质量与具体规定相符,以此来保障施工建筑的整体质量。
1 水泥质量检测的重要作用
建筑物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水泥是建筑施工中应用的主要材料,要想保证其应用质量就必须对水泥实施质量检测。但是在实际检测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最终水泥的质量检测始终无法提高。其中主要包括水泥抽样不规范、水泥存储不科学以及检测器械不完善等。除此之外,水泥检测人员对水泥检测的重视程度不够,造成最终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较低。面对此种情况,相关人员必须认识到水泥检测的重要性,同时不断规范自己在水泥检测过程中的操作,根据相关规定将水泥检测中的各项工作顺利完成,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最终水泥检测的质量。如果水泥质量检测的准确度不够,将会对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产生严重影响,由此可以看出水泥质量检测的重要性。
2 水泥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相关要求
建筑工程施工对于水泥有着极为严格的标准,通常来讲,普通硅酸盐水泥以及酸盐水泥需要与GB175的规定相符合,而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以及粉煤灰烬硅酸盐水泥则需要符合GB12958的相关规定。尽管某项特定工程对于水泥有较为特殊的规定或要求,但是在实施工程的过程中,所采购的水泥首先需要确保满足以上基本要求,运用较客观的评价方式来对水泥加以选购以及检测,以此来保证工程材料的质量要求,面对特殊的要求则可制订以此为基础的更高标准,从而保障工程的具体需求。与此同时,在选购水泥时应当控制好水泥的数量以及有效期。众所周知,水泥是有使用期限的,通常情况下,散装水泥单批次验收不可大于50T,袋装水泥单批次验收不可大于200T。在建筑工程的采购工作中,工程方必须考虑工程工期问题,并且根据工程的进度对单批次的水泥采购量进行调整,针对具体批次展开分批检验,这样才能更好的确保水泥排除过期问题,水泥的效用也能发挥其最大化。其三,强化水泥质量的复验工作,在存储水泥时,因不同的施工环境,水泥的质量也出现变化,并且对工程的施工质量造成影响。基于此,在工程检测时,有关单位需要将水泥的复验工作做到位,也就是在工程施工的行进中依照原定的标准加以检验,这样方可保障水泥的使用质量。
3 水泥质量检测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人为操作因素
想要完成对水泥质量的检测是需要人来操作实施的,既然是依靠人来检测,那检测的结果和科学的数值有一些误差就成了不可避免的事情,但是误差是非常小的而且这个误差在检测过程中是可以存在的。这个可以允许存在的误差是在检测工作人员都认真仔细操作的前提下,如果在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出现了操作不规范或者是遗漏了哪些步骤等,这样的测验得出的结果误差是不能允许的。然而在对水泥质量的检测过程中,出现的大部分问题都是由于施工的工作人员没有进行标准化的操作造成的。所以,为了使得检测的结果越来越准确,必须加强对检测工作人员的操作培训,使得每个员工都能保证在检测的过程中认真无误的进行操作。整个过程的完成需要工作人员的积极配合,比如说在水泥到达要验货的地点之后,首先要上前去对即将被验货的水泥进行必要的检测和复验。
3.2 检测设备因素
水泥进行质量检测的时候,仅靠人工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的,需要利用一些设备。这些设备的质量是否达标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水泥的质检结果。如果仪器不标准,那么对水泥的检测结果也不科学,从而会影响水泥质量;如果设备是精准的,那相应的就会对水泥的质量作出较为科学的结论,会使得水泥的质量有保障。除此之外,设备的技术参数也很重要,会对水泥检测结果有影响。检测设备在对水泥检测中的影响表现在对设备的安装、修护和使用这几个部分,在这些部分中最容易出问题的就是对设备的检查和校准部分。例如,设备水泥振实台的基座和标准要求相差甚远,达不到标准就会导致水泥不能很好的在设备中进行传递,这样就使得振实的不充分,最终导致检测的结果没有真实性和科学性。对水泥进行检测的设备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所有的检测工作人员在对水泥进行质检之前,先对相应的检验设备进行校准和检查,从而保证对水泥检测使用的是标准化的仪器,使得对水泥质量的检测结果是真实的。
3.3 环境因素
除了人为操作因素和设备因素外,对水泥质量的检测还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也就是外界因素。设备和人的操作等内在因素出了问题会影响检测结果,而外界环境因素也会对水泥的质检有影响,所以必须对环境进行一定的控制。进行质检的工作人员在对水泥的检测环境进行布置的时候,要对检验时需要的条件和环境有全面充分的考虑,对测验的环境进行严格的把控。比如说,检测到实验室的温度有点高,空气比较干燥或者是实验室温度低,潮度大,这些因素都是会对检测结果造成不好影响的因素,这就需要检验人员对这个环境进行控制。因为当实验室的温度过高或者干燥度过高的情况下,实验室的湿度低,水泥很难发生凝固现象,但正常的水泥凝固的环境是在实验室的湿度超过90%的前提下,而在干燥的实验室做实验,会导致凝固时间延长,导致试验结果的不准确。
4 水泥质量检测的控制措施
4.1 确保检验样品的真实性
在对水泥进行质检时,最要确保的就是样品的真实性,而为了保证其真实性一般选择抽样取样的方法,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样品抽取来做检验,使得检验的结果具有普遍适用性。
4.2 人员监管
在检测过程中人工检验部分会出现误差,这属于人为因素。而在试验中,应该对可以排除的误差进行杜绝,人为因素的误差是可以尽量消除的。而消除人为误差最重要的办法就是对人员进行监管。通过监管,可以使操作人员的操作更加规范,还可以加强对操作人员的操作知识培训,这样可以加强操作人员对操作知识和技术的掌握,可以使其技术和知识更加标准化。另外,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也有问题,通过对其监管,可以督促其改善工作态度,规范工作行为,使得检测结果趋于科学。
4.3 提高检测设备的运行质量
相关人员在正式使用检测设备之前,需要检查检测设备的各项指标,同时对此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同时,根据设备的运行特点制定一份检测计划表,其中记录的每个设备的有效运行周期以及运行时间,管理人员在设备管理过程中需要根据计划表中的时间规定校验设备。如果不在有效时间内管理检测设备,则会达到提高设备在检测过程中出现运行故障的几率。另外,所有设备都具有一定的运行标准,管理人员需要将这一标准和国家标准数据相互对比,保证其在标准运行数据的范围内。如果没有相关的数据对比,则管理人员需要实施人为质量对比,这种方式能够保证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检测人员在此过程中需要仔细观察设备的运行状态,例如,如果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杆件位置偏移的情况,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及时调整,保证设备的检测质量。
4.4 加强水泥质量检测环境监管
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工作人员需要加强水泥质量检测环境的监管。比如说对水泥进行质检时对实验室的温度和湿度都有一定的要求,如果实验室的各项条件都不在标准范围内就会影响实验的准确性,所以需要加强对实验环境的监管。
5 结束语
水泥因为是混凝土的主要原材料使得其不管是在建筑业还是在交通运输业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水泥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所有建筑物质量,为了保证水泥的质量就要对水泥进行一系列的检测。而对水泥的检测就需要对检测环境,检测的人工以及检测的设备进行一定的调试和管理。只有对水泥进行质检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都达到标准才能保证对水泥质量检测的科学性。水泥的质量影响着建筑物的质量,所以从环境、人员到设备都应该引起重视,这样才能保证水泥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