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羊口疮病的预防与控制

2018-02-14刘学华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8年6期
关键词:羊场羔羊羊群

刘学华

(广西省柳州市柳江区进德水产畜牧兽医站,广西 柳州 545100)

羊口疮又称羊传染性脓疱、传染性脓疱皮炎。患病羊只在临床主要表现为口唇等部位皮肤出现丘疹、脓泡、溃疡、疣状厚痂等,该病对羔羊感染性很高。本文介绍了对该病的预防与治疗措施,旨在减少因患该病带来的经济损失。

1 传播途径和诱发因素

1.1 饲养管理不当

饲养管理不当是造成该病流行的一个重要因素,如健康羊群与患病羊同时放牧、同圈管理、同在一个牧区混养放牧给该病的流行与传播创造了机会,增加了该病的患病率。

1.2 饲养管理条件差

多数患病羊的饲养条件差,羊舍内污水横流,阴暗潮湿,通风不佳,饲养密度较高,比较拥挤。这种饲养环境很容易引发与疫病感染。特别是卫生消毒不佳,圈舍地面或草地上的病羊痂皮,体质差的羊只在采食时如有伤口极易会感染,引起该病的流行。

1.3 草场牧草传播

有些草场牧草坚硬带刺,羊群在饲喂或采食时会刺破羊的皮肤ak口腔黏膜导致该病。同时多年一直不停歇的多家混用的牧场感染该病的几率更高。

1.4 羊群自身因素

羔羊对该病感染率较高有一定原因,羔羊乳齿处于生长发展期,其齿龈充血发痒,为缓解发痒羔羊喜欢乱啃乱舔,导致口腔黏膜和口唇部的皮肤极易受伤,易感染病。

2 预防控制

2.1 规范健康引种

抓好源头控制,规模化养羊经常性对外引种及交易,要坚持从非疫区引进绝对健康羊只,入场前务必加强早期检疫检验,及时检出其中阳性感染个体、果断予以劣汰处置;初检假定健康的新进羊必须隔离观察2~3周无任何异常,方可并群饲养。种羊(♂)的健康度对预防本病意义重大,养殖利用过程中要注意对其蹄部进行清洗、消毒,以防止其皮肤及粘膜受到机械性损伤而增加感染带毒风险。

2.2 做好饲养管理工作

本病呈区域性流行,若周边地区羊群已经发生本病,应注意尽量避免“人、车辆、用具、羊只”等可能的携原体之间发生直接或间接性接触,抓好羊场内外生物安全防范管理、落实羊场(舍/栏)的保洁消毒措施,加强饲喂管理,增强羊群的体质和免疫力,对减少感染发病率有积极意义。

2.3 做好疫苗接种

病史区、流行地区的羊场首选与当地流行毒株相同的弱毒疫苗株(或自家疫苗)作免疫接种,针对性最强,所产生的实际免疫效价最高、预防效果最好;自繁自养规模羊场首选细胞弱毒苗作唇粘膜下刺种、0.2mL/只羊,接种15d后产生免疫力,保护期达18个月;建议能繁母羊于产前15~30d接种细胞弱毒苗,其产生有效抗体后对母子保护力极好,只要保证初生1~3d内羔羊吃足初乳,新生羔羊即可获得有效被动免疫抗体从而免于感染发病。

2.4 做好卫生消毒工作

病史区必须落实好定期实施环境消毒、带羊消毒,消毒剂宜选择3%氢氧化钠溶液或20%草木灰澄清液等高敏剂型以增强消毒实效;要加强动态疫情监测与处置,及时发现群内个别发病个体,作妥善的隔离治疗、专舍饲养及相关污染物无害化处置,养殖期末实行“全进全出”管理,以降低历史病复发风险;防止饲料和圈舍内垫草中存在尖锐芒刺,避免造成羊消化道皮肤及黏膜创伤性感染;及时补充羊必须的盐类(主要是氯化钠、钙、磷等),防止羊缺乏微量元素而产生异食癖,以减少其采食坚硬异物损伤消化道皮肤及粘膜的几率,重点保护口腔黏膜不受损伤,以减少发病;根据当前实际,随羊的生长发育,适时均群,避免过于拥挤而造成争食、打斗等,有效降低本病感染发病风险。

3 防治措施

用0.1%高锰酸钾对患病羊口腔进行清洗,以消除口腔中的病菌,减少疾病带来的继发感染。再用7%的碘酊对患病处进行涂抹,1次/d,直至痊愈。对齿龈及口腔黏膜上有脓泡的病羊可用碘甘油涂抹患处,防止感染。

病情严重者可考虑肌肉注射药物,100mg/mL病毒唑、5mg/mL地塞米松注射液按照2:1的比例混合2mL后注射,2次/d,效果良好。

猜你喜欢

羊场羔羊羊群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初生羔羊窒息症状的原因与防治
羊群莫名蒸发疑案
羊群莫名蒸发疑案
规模化育肥羊场免疫程序的探讨
城里的羊群
种羊场生存发展之路
羔羊的试图(外三首)
羊场疫病防控体系创建思路及分析
团结的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