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医学专业内科学教学现状及对策
2018-02-14周永兰徐州卫生学校江苏徐州221400
周永兰,朱 强(徐州卫生学校,江苏徐州221400)
【提 要】 内科学是农村医学专业的临床专业课和主干课,内科学所阐述的内容在临床各学科的理论和实践中具有普遍意义,与其他专业课程有着密切关系。如何使学生能更好、更快地掌握内科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值得该课程教师的深思及探讨。该文通过分析近年来农村医学专业内科学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专业培养目标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范畴的问题,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精炼教学内容;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教”与“学”的相长,提高教师队伍的数量与质量,从而为农村、社区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实用型医疗人才。
农村医学专业的内科学是介绍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发展规律、诊断、治疗和预防的一门临床医学课程,是医学相关类专业的临床专业课和主干课。内科学所阐述的内容在临床各学科的理论和实践中具有普遍意义,与其他专业课程有着密切关系。如何培养学生能更好、更快地掌握内科学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是作为本课程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分析近年来内科学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达到专业培养目标,实现与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有效对接。
1 教学现状
1.1 学生现状 2010年教育部公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新设了农村医学专业。其目的是为了培养与新型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相适应,适合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实践能力较强的技能型医学专门人才,从事常见病、多发病的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健康管理及康复指导等工作[1]。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及就业学历上移的冲击,中职学校普遍存在着生源危机,绝大多数中职学校招生分数线不足中考总成绩的一半,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低,在起点上“先天不足”,四年制专业教育很难弥补其不足,这也成为农村医学教育无法逾越的障碍[2-3]。
许多家长尤其是农村的家庭青睐卫生学校(以下简称卫校)的主要动机是因为学医是一门技术,便于就业,不至于失业;而对于学生而言,上卫校学医并不是绝大多数学生的初衷,而是迫不得已的无奈选择。因此,许多学生缺乏内驱力及上进心,对学习消极懈怠、兴趣不浓,对将来所从事的卫生职业工作热情不高。
1.2 课程设置现状 农村医学专业为四年制中专生,在校学习时间短。前2年尚需学习如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基础文化课。内科学学时不足180学时,相对较少,但内容繁多,通过短暂的教学使学生扎实地掌握内科疾病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对于基础素质低、学习能力不强且从未接触过临床的学生来说显得异常艰难。因此,要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所有课程,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显然已不能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主观能动性[4]。
1.3 教学资源现状 自卫校停办社区医学等涉及临床类的专业以来,临床类教师已陆续退休、转岗、分流。此外,中职卫校属于全额财政拨款单位,受制于编制、财政经费的影响,每年教师资源人才的引进受到很大的限制。上述等因素导致农村医学专业临床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存在知识老化与临床脱节,年龄层次差别较大,缺乏中流砥柱的中间力量,难以保证农村医学专业内科教学的要求。
2 教学对策
2.1 依照“必需、够用”为原则,精炼教学内容 农村医学专业内科学教材包括呼吸、循环、消化、泌尿、血液、风湿、内分泌和代谢、神经系统疾病等内容。每个疾病的编写内容又包括概述、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预防等。其内容涵盖之多、之广,要想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掌握消化这些内容,只有精炼教学内容。
如何精炼教学内容,应本着农村医学专业设置的初衷,依照“必需、够用”的原则。近年来,由于大气污染加重、人们不良生活方式的滋长、人口结构的老龄化、工业经济发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内科疾病的流行病学和疾病谱分布正在发生改变。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脑血栓形成、脑出血)、内分泌系统疾病(糖尿病、痛风)的发病率显著增加,尤其是糖尿病、高血压病的发病率逐年递增,已成为乡村医师预防保健、健康档案管理的首要任务。上述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应增加篇幅重点详细讲解,而相对少见的疾病谱如血液系统、泌尿系统则相应的缩减课时,或可让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自学。依照“必需、够用”的原则,每个系统也要有重点,有主次,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否则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原本学习理解能力就不强的学生很难掌握。比如循环系统,重点应放在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章节,而肥厚性心肌病、感染性心内膜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等少见的疾病谱则缩减篇幅,做简要讲解。此外,每种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部分只做简单概述或“只谈结果,不述过程”;临床表现部分重点介绍临床特点或特征,且通俗易懂、便于掌握;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与预防等部分着重诊断依据、鉴别要点、治疗原则和预防措施等方面,并且体现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和新技术等“四新”的原则。
执业助理医师考试是从医资质的门槛,重要性不言而喻,授课内容也要结合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内容,有的放矢,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的通过率。
2.2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在内科学的授课中,若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良好的授课方法无疑是重要的手段,单靠某一种授课方法或缺乏必要的授课技巧,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内科学的授课中,临床教师要根据授课的内容、学生的特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把几种授课方法与技巧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易于使学生抓住重点,从而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5]。以下是者作在内科学的教学中较多使用的几种授课方法与技巧,现简单介绍如下。
2.2.1 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 在教学中,充分地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和方法,改变传统的、单调的、陈旧的教学方式,对于教师来说尤为重要。借助于人民卫生出版社《内科疾病防治》配套光碟,在授课过程中,利用好图像、动画、视频等多媒体信息,使传统教材中的文字表述和补充性图例等变得更加形象、具体,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及掌握[6]。
2.2.2 案例分析法 采用临床案例教学法,可促进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学会思考和善于思考,对临床病例的把握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最终在紧密结合实际的理论学习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选择一个典型、真实、难易适中的案例进行分析,带领学生通过病例分析获得患者的阳性体征、阳性实验室结果等,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在案例分析时,注意纵向和横向分析,从病因、临床特点进一步延伸至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及治疗措施,并在此期间可穿插提问,进一步增加教师、学生之间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7-9]。
2.2.3 归纳综合法 教师在充分挖掘和利用内科教材内容,将需要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与临床知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并进行归纳、综合,使讲授内容简单明了、条理清楚,包括单一疾病、系统疾病和纵横归纳综合等[10]。如归纳综合能引起心房颤动的内科疾病如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冠心病、高血压病、甲亢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扩张型心肌病、糖尿病心肌病等。通过归纳综合分析,能够让学生学会独立获取知识、综合运用知识、触类旁通地解决内科临床问题。
教师也可尝试使用以PBL教学法,从问题着手,通过分析实际病例、学生间讨论、查找相关知识及教师的引导,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高临床教学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临床思维及医疗实践能力[11-12]。
2.3 通过“教”“学”相长,提高教师队伍质量与数量教师只有具备过硬的临床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地上好每一堂课。医学理论不断更新,临床诊疗技术日新月异,作为一名内科学教师必然要深入到临床实践。没有教学任务的时间,内科学教师要到教学医院进行临床实践。只有通过临床实践,才能进一步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同时可以把临床经典案例运用到课堂,吸引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面对临床教师的严重不足,也可尝试有偿聘用教学医院各科经验丰富的中青年临床医师参与临床教学。临床医师在授课过程中,也是其再学习的过程,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从而进一步充实和提高临床医师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临床技能,这样有助于教师和学生“教”“学”的相长。
综上所述,农村医学专业作为现时期一个新兴专业,它不同于五年制的医学本科专业,也异于已被取消的三年制的临床专科,而针对此专业设置的内科学教学,目前仍处于不断探究和完善阶段。作者认为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专业培养目标、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精炼教学内容;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教”与“学”的相长,提高教师队伍的数量与质量,从而为农村、社区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实用型医疗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