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左室射血分数、血管生成素2与慢性心力衰竭预后的相关性

2018-02-14王立立耿彦平杜荣品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8年12期
关键词:射血收缩压资料

王立立,耿彦平, 杜荣品

慢性心力衰竭(CHF)主要以心室充盈与射血功能降低为特征的一种由心血管系统疾病发展至终末期的复杂症候群,患者会发生于肺循环、体循环瘀血相应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及体征[1]。临床上尚无可有效阻止CHF进行性发展的特效药,尽管得到积极的治疗,患者5年死亡率仍高达50%[2]。左室射血分数(LVEF)属于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反映机体心脏收缩功能的生物学指标,可反映CHF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通常被用于CHF患者的治疗监测以及预后评估中[3]。血管生成素2(Ang-2)是血管生成素家族之一,由498个氨基酸组成,属典型的分泌型生长因子,是新型CHF标记物之一,有研究报道发现其在CHF患者的血清中存在明显的高表达[4]。然而,目前临床上针对LVEF与Ang-2对CHF患者的预后评估相关研究并不多见。本文通过研究LVEF、Ang-2与CHF预后的相关性,以期为有效评估CHF预后提供有效指标,现作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2013年1月~2015年1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接受诊治的CHF患者129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CHF的诊断标准[5];②存在呼吸困难、下肢水肿及乏力等临床症状;③合并心动过速,肺部湿啰音,呼吸急促以及肝脏肿大等体征;④超声心动图检查存在异常(30%≤LVEF值<45%或节段性运动异常;LVEF值<30%;35 mmHg≤肺动脉收缩压<50 mmHg)和(或)利钠肽(NP)水平升高(>2.85 pg/ml);⑤年龄>18岁,临床病历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或心脏瓣膜疾病者;②伴有恶性肿瘤疾病或正接受手术治疗者;③合并肝、肾等脏器功能严重障碍者;④存在神经系统疾病或交流沟通障碍者;⑤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两组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我院伦理委员会已批准。

1.2 研究方法①所有患者入院后均予以禁食12 h的处理,随后采用我院自制的病患基本资料登记表记录患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糖尿病、高血压与心肌梗死等基本资料。②于次日清晨采集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以3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层血清保存于-80℃冰箱中待检。③采用GE Vivid-E9与ALOKA α1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LVEF:要求患者取左侧卧位,常规同步连接心电图,告知患者平静呼吸,采用单平面Simpson程序功能自动存储3个以上稳定周期的动态图像,由两位专业影像科医师采用双盲法进行诊断,如诊断结果不一致则通过讨论进行结果判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Ang-2及NP水平,具体操作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相关试剂盒均购自美国ADR公司。

1.3 随访通过门诊或者电话进行随访,每月随访1次,持续3年,根据随访结果将其分为生存组98例与死亡组31例。

1.4 观察指标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MI、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与心肌梗死病史等基本资料,收缩压、舒张压、LVEF、Ang-2及NP等生化指标水平,并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1.5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CHF患者预后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生存组性别、年龄、BMI、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心肌梗死病史与死亡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s),n(%)]

表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s),n(%)]

基本资料 生存组(n=98)死亡组(n=31)χ2/t值 P值男性 65(66.33) 20(64.52) 0.034 0.853年龄(岁) 64.32±5.39 64.40±5.42 0.072 0.943体质指数(kg/m2) 23.48±3.02 23.40±2.97 0.129 0.898糖尿病 14(14.29) 4(12.90) 0.037 0.846高血压 43(43.88) 12(38.71) 0.257 0.612心肌梗死 23(23.47) 7(22.58) 0.010 0.919

2.2 两组患者各项生化指标水平对比生存组收缩压、Ang-2、NP水平分别低于死亡组,而LVEF则高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各项生化指标水平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各项生化指标水平对比(±s)

注:LVEF:左室射血分数;Ang-2:血管生成素2;NP:利钠肽

生化指标 生存组(n=98)死亡组(n=31)t值 P值收缩压(mmHg) 140.02±6.30 145.05±6.11 3.902 0.000舒张压(mmHg) 79.47±7.36 79.33±7.82 0.091 0.928 LVEF(%) 47.54±3.97 43.29±3.27 5.404 0.000 Ang-2(pg/ml) 5.69±0.30 5.92±0.17 4.060 0.000 NP(pg/ml) 2.70±0.28 2.94±0.13 4.608 0.000

2.3 CHF死亡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Ang-2是CHF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而LVEF是保护性因素(P均<0.05),表3。

表3 CHF死亡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CHF是一系列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表现以及主要死亡原因,主要是指由心脏结构和功能性疾病引发心室充盈与射血功能降低,心排血量无法满足机体组织代谢所需的一种疾病[6-8]。针对CHF患者,尽管予以积极的药物治疗,但预后依旧不良。近年来,随着相关研究的逐渐深入,临床上已出现越来越多的新型CHF标志物,然而对该病患者能够进行早期有效的诊断、判定疾病进展情况及评估预后的生物标记物仍较少[9,10]。因此,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可通过发现影响CHF预后的重要因素,从而为临床积极合理治疗提供指导作用,进一步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其预后。其中LVEF是目前临床上用以CHF诊断、治疗以及判断患者预后最为广泛的左心室收缩功能指标,且在国内外多项研究中表明[11,12]:LVEF水平越低,患者死亡率越高。另有研究报道显示[13,14]:血管内皮完整性的丧失在CHF的病理生理机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Ang-2基本由内皮细胞分泌,在内皮细胞的生理功能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可通过降低血管的稳定性,进一步促进血管生成。

本文结果显示:生存组性别、年龄、BMI、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心肌梗死病史与死亡组相比均不明显,这与王刚等研究报道相符[15],说明上述因素不会对CHF患者预后产生影响。然而,另有研究报道显示BMI与CHF患者预后存在密切相关,且BMI水平越高,预后越差[16]。导致该结果的主要原因可能与样本量存在差异有关。因此,在今后研究中应增大样本量,以获取更为准确、可靠的数据。此外,生存组收缩压、Ang-2、NP水平低于死亡组,而LVEF高于死亡组,这表明了收缩压、Ang-2、NP、LVEF可能与CHF预后存在一定相关,且随着收缩压、Ang-2、NP水平的逐渐升高,LVEF逐渐降低,患者预后越差。分析原因,笔者认为可能与上述指标在机体中的具体作用机制有关。具体而言,血管生成素属于最初被确定来源于人肿瘤组织的细胞因子,具有促血管生成作用[17,18]。其中该家族细胞因子包括Ang-1、Ang-2、Ang-3、Ang-4,且Ang-1与Ang-2以及内皮细胞存在互相影响,且两者均能与Tie-2受体特异性结合,其中Ang-1可通过激活Tie-2信号,从而对血管的成熟以及稳定发挥至关重要作用,而Ang-2对该效应具有拮抗作用。另有研究报道证实[19,20],Ang-2在静止的血管内皮细胞中低表达,而当机体受到外源性刺激引发内皮细胞活化后,Ang-2表达升高,进一步有效促进激活炎症因子与血管因子。而LVEF是反映心脏有功能的心肌细胞数量与收缩能力的指标,且其水平越低则表示有收缩功能的心肌细胞越少,机体心脏收缩功能越差,进一步促使患者预后越差。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Ang-2是CHF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而LVEF是保护性因素。这充分证明了上述结果,提示了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可通过对Ang-2与LVEF水平进行检测,从而有效评估CHF患者的预后。

综上所述,LVEF、Ang-2与CHF预后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临床工作中可通过联合检测LVEF与Ang-2水平,从而对CHF患者的预后进行有效的评估,值得重视。

猜你喜欢

射血收缩压资料
陈朝金教授运用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经验
更 正
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可溶性ST2与心脏重构的相关性
M型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自动计算方法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简单三招轻松降压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强化降低收缩压不增加卒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