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考”背景下师范生教师教育类课程学习现状分析

2018-02-13李姝蓉许剑萍叶志梅李东霖

青年时代 2018年32期
关键词:国考教师教育现状分析

李姝蓉 许剑萍 叶志梅 李东霖

摘 要:本文通过对玉溪师范学院在校师范生教师教育类课程学习现状的分析,总结其存在问题并提出学习建议,以期改善师范生教师教育类课程的学习效果,提高其在“国考”中的竞争能力。

关键词:国考;师范生;教师教育;现状分析

我国自2015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实施教师资格证“国考”(以下简称“国考”)制度以来,各个省份陆续加入“国考”大军,云南省也于2017年开始正式实行教师资格证“国考”制度。教师资格证“国考”与“省考”相比在报考时间和条件、笔试成绩时效性、考试科目及内容难度等方面都产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使得考生复习备考难度增加。在此情况下,高师教师教育类课程改革应运而行。

以笔者所在的玉溪师范学院为例,为强化师范生“国考”应试能力、提高考试通过率,学校及时对师范生教师教育类课程的设置进行了调整和优化,从2016级开始,开设课程《教育心理学》《中学教育基础》《班级管理与心理健康教育》,并以“国考”大纲为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学大纲、考试大纲设计的参考依据,使其教学、考试的方式和难度尽可能与“国考”同步。

一、玉溪师范学院师范生教师教育类课程学习现状分析

为了更深入的了解玉溪师范学院师范生教师教育类课程的学习现状,笔者通过对期末考试试卷卷面成绩量化分析及访谈的方式对玉溪师范学院2016级在校师范生进行抽样调查。笔者与其余团队成員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于2018年3月、2018年9月两次收集理科、文科、艺体三个不同学科方向,包括汉语国际教育、化学、体育教育等14个不同专业师范生教师教育类课程的考试成绩,共录入有效数据1628条,获得有效访谈记录20份。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一)《教育心理学》是教师教育类课程中的难点课程

基于对师范生教师教育类课程考试成绩平均分与不及格率的分析(见表1)发现,在学校开设的三门教师教育类课程中《教育心理学》的平均分最低,仅超过及格线0.64分,远低于其余两门教师教育类课程的平均分,而不及格率则高达49.11%,远高于其余两门课程,如此情况若在“国考”中出现就意味着仅因为《教育心理学》将有近一半的考生无法顺利通过“国考”。而在访谈中大部分师范生也表明《教育心理学》对其而言理论性过强,专业名词多且不便记忆,存在很大的学习难度,所以《教育心理学》是目前师范生在教师教育类课程学习过程中的难点课程,也是考生能否顺利通过“国考”关键。

(二)师范生知识体系建构不完善,分类记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较差

为让师范生了解和熟悉“国考”的题型设计和出题方式,考查师范生的知识点掌握情况及其综合运用能力,教师教育类课程在进行课程考核时题型设置与“国考”一致,设置单项选择题、辨析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四种题型,分别考察知识点机械记忆及再认能力、知识点的分类记忆能力以及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

通过数据(表2)显示,师范生在教师教育类课程的考试中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得分率较高,单项选择题得分高表明其知识点的机械记忆及再认能力较强,在材料分析题答题中的综合分析运用能力实际上总体较差。在访谈的过程中笔者了解到,师范生们大多不能将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知识体系建构不完善,对于知识点一般采取机械记忆法,故而对于知识点的分类记忆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分析运用能力较差。

(三)不同学科方向学习情况存在较大差异,艺体方向学生总体较差

因师范生学科方向有所不同,在教师教育类课程学习方面也存在着差异,艺体方向的师范生学习难度最大。通过数据(表3)显示,在三门教师教育类课程的考核中,文科方向师范生的平均分、及格率都是最高的,理科方向师范生次之,艺体方向师范生的平均分、及格率是最低的;各学科方向的师范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艺体方向的师范生在访谈中也表示相较于理论课程其更倾向于进行专业技能的锻炼,所以艺体方向的师范生在课堂之外几乎不进行自主学习或复习,因此其教师教育类课程学习情况总体较差。

二、师范生教师教育类课程学习现状的形成原因分析

(一)课时设置少,课程基础薄弱

以学习难度最大的《教育心理学》为例,我校开设该课程的的课时为36,每周2课时。可本门课程作为教育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应在师范生已熟练掌握《心理学》《教育学》知识点的基础上开设,但受课程设置影响教学课时有限,学校不得不直接开设难度较大的《教育心理学》,所以师范生在学习过程中接受度较低,容易遇到困难,出现问题。

(二)教师“一视同仁”,忽略师范生课堂体验和群体差异

教师教育类课程在高师以通识公共课的形式开设,面向全体在校师范生,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相对固定,所以大多数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会忽略在座学生的学科方向、专业特点和学习差异,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而且大多教师为保证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在授课过程中采取“教师中心”的教学方式,极少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与互动,不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不重视学生的课堂情绪和课堂体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降低,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果不理想。

(三)不同学科方向影响学习效果

高师教师教育类课程都属于交叉学科,其基本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更偏向于社会科学,因此教师教育类课程对于文科方向的师范生来说更便于理解和记忆,相对而言理科方向的师范生在理解及记忆方面要比其弱一些,而艺体方向的师范生则存在较大的困难。总体而言,文科方向师范生学习效果较好,艺体方向师范生学习效果较差,理科方向师范生学习效果则居于中间水平。

(四)学生缺乏危机意识,学习习惯较差

由于玉溪师范学院2016级在校师范生不需要参加严苛的教师资格证“国考”,其教师教育类课程只需要通过学校期末考即可,因此对于改革后的教师教育类课程的学习并没有引起其足够的重视。另外通过笔者与师范生进行的访谈以及数据的分析发现,大部分师范生在教师教育类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依赖于教师的课堂教学,在课后并不会进行复习和归纳,更不会寻求其他途径进行学习,学习习惯较差。

综上所述,在教师资格证“国考”的背景下,师范生在教师教育类课程学习在课程设置、教师教学、学科方向、学习态度及学习习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还存在很多问题。对此学校应当适当增加课程课时安排;教师应当正视学习者之间存在的群体差异,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师范生应当提高对于教师教育类课程学习的重视,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此有效提高师范生教师教育类课程学习效果及其在“国考”中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梁岩岩,崔兴友. 论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师范生的课程优化[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106-110

[2]曾华.新教师资格证“国考”的特点及重要影响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4):230-231

[3]刘贤敏.高校师范专业公共心理学教学方法优化的理性思考[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27(11):111-112.

猜你喜欢

国考教师教育现状分析
病案突进
我国教师教育实践研究综述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