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18-02-13安成日
摘 要:硕士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而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必要保证。文章主要分析了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建立全面系统的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合理调整硕士研究生课程比例、适当增加方法论方面的课程,调整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适当增加选修课的数量及门类,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估体系等几方面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关键词:研究生;课程设置;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8)12-0073-02
1977年,随着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的恢复,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也得到了恢复,并且有了快速发展,成为研究生教育大国。据国家教育部和统计局2018年最新数据显示,全国共有在校研究生191.1万人,应届毕业研究生55.2万人,研究生招生64.5万人[1]。
但是,伴随着研究生教育数量的增加,其培养质量也出现了问题,频频受到社会各界的质疑,这严重背离了我国开展研究生教育的宗旨。因此,笔者以硕士研究生培养层面为例,分析了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在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改进策略,以期对我国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有所裨益。
一、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中存在的弊端
我国现行的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大多是各培养单位依据国家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调整方案(1997年)》和《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1998年)》相关文件[2],并结合其自身的具体情况,确定了硕士研究生总体课程数量及具体课时数安排。它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公共必修课,包括政治理论课和外语;二是专业课,它又分为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但是這种设置模式,在实际操作层面上存在很多的弊端,具体表现如下。
(一)课程设置缺乏规范性、系统性
目前我国各级各类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在设置硕士研究生课程时大多存在随意性大、课程之间缺少层次性和逻辑性的问题。硕士研究生教育介于本科生教育和博士生教育之间,因此,其课程的设置无论是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需要高于本科生教育,并为其未来的博士生教育奠定基础。但现实情况是,许多培养单位在其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中并未体现出硕士研究生教育有别于本科生教育应有的广度与深度,很多是对本科生阶段课程内容的重复。
此外,由于招生规模的急剧增长,研究生培养单位师资不足问题凸显。这一问题体现在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层面,就是各个培养单位不是按照课程之间的内在逻辑设置课程,而是根据自己现有的师资力量因人设课,为学分设课的现象相当普遍。
(二)在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上重基础理论知识轻方法论教育
硕士研究生教育,重在对知识的创新。他们不仅是知识的“吸收者”,更应该是知识的“产出者”。这就需要硕士研究生,不仅要具备相关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更需要掌握并能熟练使用各种科学的研究方法。但目前国内的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大多是重视对硕士研究生的基础理论方面的教育,轻视甚至是忽略有关科学的研究方法论方面的教育。有资料显示,“64.9%的被调查者在研究生阶段没有选修过研究方法类课程,只有33.5%的被调查者选修过研究方法类课程”[3]。方法论方面的教育,对人文社会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具有重要的意义。正是由于在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中这一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硕士研究生撰写的毕业论文的质量。
(三)在设置硕士研究生课程时,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比例不合理
在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中,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比例不合适,也是目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中存在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由于硕士研究生实行学分制管理,许多培养单位在设置研究生课程时,围绕着必修的学分设置课程,公共课、专业必修课的学分占了大多数,专业选修课的学分所剩无几。然而,对于培养专业研究人员而言,除了专业基础课,开设一定数量的、优质的专业选修课是培养其创新能力的必要补充。特别是开设一些与本专业相关的跨专业的选修课,能为硕士研究生的科学研究提供更广阔的领域,也更容易“产出”有创新的“产品”。
二、改进我国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方面的几点思考
通过对我国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存在之问题的分析,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对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进行改革。
(一)设立系统的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在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在其课程设置层面存在着随意性大,缺乏系统性的问题。因此,硕士研究生各培养单位应根据各个学科的培养目标,制定科学、规范的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使之不能是本科教育的重复,并能为后续的博士研究生的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具体而言,科学、合理的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公共课,包括“政治课”和公共外语课。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始终将这两门课程作为研究生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我国的社会制度和我们对研究生人才培养规格的理解”[4]。(2)专业课,具体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包括专业外语课程在内)。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是硕士研究生进行本专业学习和研究的起点,而专业选修课则可以拓展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有助于硕士研究生自身学术研究方向的确定。因此,专业选修课是完整的“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中的必要的组成部分”。(3)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方法论方面的课程以及学术前沿类课程。方法论课程是探究科学研究方法的课程,它可以为学术研究提供科学的研究方法。而学术前沿类课程,可以帮助硕士研究生很好地了解所学专业的学术前沿动态,为其在研究过程中少走或不走弯路提供保证,并能在自己的学术研究过程中有所突破,取得创新。因此,必须为硕士研究生开设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方法论方面的课程以及学术前沿类课程,它们是研究生课程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科学设定硕士研究生课程比例,适当增加方法论方面的课程
一是有关公共外语课和“政治课”。外语课和“政治课”,是培养学生国际交往能力和思想品质的两门必修课程,是研究生课程设置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共必修课。在硕士研究生实行学分制管理的前提下,在保证总课时不变的前提下,可以将其部分课时分解到其他专业课学习中,使硕士研究生的“政治课”和外语课学习具有更强的针对性。
二是有关方法论类的课程和学术前沿类课程。有关方法论类课程和学术前沿类课程,各培养单位有必要规定最低的学分要求,以保证硕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掌握必要的方法论知识,并能够熟知本专业以及相关专业学术前沿的发展动态。
(三)调整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适当增加选修课的数量及门类
硕士研究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可以帮助硕士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以帮助硕士研究生掌握科学研究必需的外语知识,而专业课可以让硕士研究生夯实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但这些只能是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必要条件,如果想在今后的科学研究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则需要开设更多的选修课,包括专业选修课和跨专业选修课。因为高质量的和足够数量的选修的开设,可以帮助硕士研究生拓宽研究領域,更容易让硕士研究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抑或是结合自己在本科阶段学习的专业(现如今跨专业修读的硕士研究生的人数越来越多,特别是人文社会科类专业)确定自己今后的研究方向。这不仅有利于拓展硕士研究生的知识面和研究视角,也有利于激发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更利于硕士研究生构建具有自身个性特点的知识体系。
但是,在设置选修课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保证课程门类的丰富性,只有选修课的数量足够多,才能保证学生具有充分的课程选择权;二是选修课的内容应当是以本学科专业为主,适当增加相近相关专业的内容,还可以与其他培养单位共同设置一些跨专业的选修课,允许学生自主选课,允许学生跨专业选修其他学科的一些选修课。只有培养单位能为硕士研究生提供大量可供自主选择的、内容丰富的选修课,才能保障硕士研究生在学习基础理论课的同时能够更好地了解学术界的前沿动态,才有可能让硕士研究生根据自身兴趣和需要进行课程选择,确定今后自己的研究方向。
(四)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
研究生培养单位在培养本专业的研究生时,其课程设置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以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但是,任何事情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包括研究生的课程设置。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为此,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也应该有所变化。但是保留哪些课程,淘汰哪些课程,增设哪些课程;保留哪些内容,删减哪些内容,增加哪些内容,都不能靠主观臆断,而是需要进行科学的评估。为此,就需要建立健全的、科学的、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
总之,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虽然存有一些共性的东西,但是没有绝对的、统一的课程设置模式,即使是同一学科,也因培养单位的不同、培养目标的不同,在课程设置上也大相径庭。因此,每一个培养单位在设置研究生课程时,除了要遵守国家的政策、法规之外,一定要从培养单位自身的具体情况出发,从不同学科的特点出发,设置有利于实现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42所双一流大学研究生规模排行榜揭晓,清华大学名列
第一[EB/OL].[2018-11-05].http://www.sohu.com/a/
272541640_100234119.
[2][4]李海生,范国睿.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思
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7).
[3]安成日,蒋利龙.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及教学存在的问题
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