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式教学法在综合英语课程中的应用
2018-02-13唐建南
唐建南
摘 要:面对英语专业发展艰难的前景,立体式教学法有望推进该专业的微观改革,它以全人教育理念为引导、以教学统一为原则,致力于教学全过程的立体化,以此拓展内涵,为专业改革提供内在的驱动力。综合英语课程作为英语专业最有代表性的基础技能课程,其改革是专业发展的风向标,立体式教学法在该课程的实践表明该教学模式对于英语专业课程的改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立体式教学法;英语专业;综合英语;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8)12-0040-04
英语专业曾经是高校的热门专业,王佐良、周珏良、许国璋等先辈用真知博学和教研激情鼓励了无数英语爱好者投入到该专业学习中,可是,随着21世纪的到来,曾经风光的英语专业却遇到了发展的“寒冬”,究其原因,可以发现如下导致其困境的因素。首先,全球化背景下英语能力的培养纳入国际化人才的必备内容,全民学英语成为当前的一大现象,因此,英语专业学生夯实基础能力和丰富学科知识,体现其专业优势并立足于职场,成为该学科的巨大挑战。其次,网络时代下信息爆炸,大量的英语学习材料唾手可得,如何采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从而与大量的英语学习应用和网站竞争,成为英语专业革新教学手段的新命题。如果说前两条是导致英语专业走下坡路的外因,那么该专业本身调整过缓、定位摇擺为内因。新时代的信息化和全球化飞速发展,坚守传统的英语专业并没有及时调整,很多学校还停留在基础技能训练的阶段,而这种培训又根本无法与崛起的大量语言学习机构相比。另外,英语专业的特色之争导致多年专业定位的摇摆不定,是开展地域研究?还是结合学校大环境改造英语专业为专业英语?成功转型的专业院校固然不少,但是东施效颦而改革付诸东流的院校也触目即是。在此,文章并不立足宏观展望,鉴于内涵式的课程改革才是新时代英语专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以极有代表性的综合英语课程为例,回顾英语专业教学中三个中心的改革,提出立体式教学的意义与应用,并作为教学实践探索,为英语专业的微观改革提出可行性建议。
一、综合英语的三个中心教学理念
在多数高校,综合英语是英语专业本科阶段课时最多、学分最高、学习周期最长的必修课,一般跨度2—4年,周学时为2—6学时,可以说,该门课程能最大程度地代表英语专业技能课的改革情况,是专业改革的风向标。该门课程是注重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简称“双基”)为一体的传统精读课,在高等教育和外语专业改革的春风中,也在力图开拓创新,以满足培养多元化国际人才的需要。纵观多年的改革,综合英语作为英语专业代表性课程,从教育理念上也经历了“以语言为中心”到“以内容为中心”(Content-Based Instruction,简称CBI)再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的演变,这三种理念并不是更迭的关系,而是互有联系却又互不相同,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学校、对于不同老师,这三种理念可以是混合并用或偏重其一的关系。传统的“语言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集词汇练习、语法分析、阅读理解为一体,沿用了中小学的外语教学方式,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知识灌输式教学模式,被称为“老调重弹”的“‘精读情结”再现[1]。“内容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于上世纪60年代提出,盛行至今,它主张将语言学习与学科知识融为一体,有利于“提高英语阅读教学质量,拓宽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动机”[2]。但是该方法过于注重阅读内容,却容易忽视了学生这一阅读主体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它强调阅读内容的内涵和外延,包括课前阅读、课内语篇分析及课后延展阅读,但阅读主体在学习过程中更偏向于知识的接受者,而非知识的应用者。“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于上世纪50年代由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近二十年成为教育工作者奉行的新理念,它旨在改变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帮助学生提高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3]。与该理念对应的是教材改革,课后练习除了传统的词汇语法训练,也提供了大量的思辨能力培养的口语话题和主题拓展阅读,在教学方式上,近几年流行的慕课或翻转课堂更让“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实践成为可能。但是,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对于同样的教学内容,个体的参与性和获得感大相径庭,习惯被动式教学的学生惧于语言障碍、心理障碍和文化障碍的三座大山而不敢参与,看似热闹的课堂实质上还是由学习好、胆量大的小部分学生来主导。另外,激发学生兴趣和主体性的“学生为中心”课堂设计很容易形式大于内容,学生在热烈的课堂讨论或表演或比赛后却发现所获甚微。
可以看出,教育理念总是在推陈出新,面对如此尴尬的前景,综合英语作为英语专业的代表性课程,其深入改革势在必然。在此,文章认为,在全球化浪潮席卷的网络时代,立体式教学法有望将这门传统的精读课程注入新的活力,它旨在从教育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上实现立体化,避免传统教学单一化、片面化的弊端,以全人教育为目标、多元化的教学内容为基础、丰富的教学方法为手段、综合性教学评价为依托,帮助学生夯实基础技能的同时,促进知识应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批判式思考能力的培养,成为肯定自我、关爱社会的个体。
二、立体式教学思想
英语专业提倡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高素质,培养多元化、多层次的英语专业人才是英语教学的重大目标。作为该专业本科阶段学时最多、学分最高的必修课,综合英语非常有必要拓展其内涵,满足培养多元化国际人才的需要,而该课程采用立体式教学思想有利于该目标的实现。
首先,在理念上,立体式教学法符合外语专业的全人教育思想。全人教育概念最早由美国教育家朗·米勒(Ron Miller)于上世纪80年代提出,它反对西方传统文化中“机械论”的教育观点,旨在纠正后者的工具化功能,培养“真正全面发展、人格健全、和谐统一” 的“全人”[4]。当前,全人教育理念被认为是“21世纪的教育方式”,有望“满足所有类型学习者的需求,帮助教师获取成就感和满足感,培养关爱他人、社区和世界的未来市民”[5]。而全人教育的核心就是“帮助学生在充满关爱的学习群体中找到力量,该群体能唤醒教师和学生内在对学习、对他人的强烈热爱和巨大潜力”[6]。具体在综合英语的教学实践中,立体式教学法有助于改变传统精读课程中对“双基”的过度重视,纠正这种培养以英语为谋生手段的“工具人教育”理念[7]。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非英语专业学生在世界性英语的洪流中已经掌握了英语作为手段的技能,相比而言,止步于“双基”的综合英语教学势必失去其育人优势。另外,工具人本身是人格不健全的人,而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将学生培养成“有道德、有知识、有能力、和谐发展的‘完人”,否则,培养工具人无异于工厂大批量生产机器零件,所有个体都成为无个性、不完整、缺乏创造潜力和自主机制的“半人”。立体式教学法突破传统精读课程的单一教学模式,主张智商和情商的统一、物质和精神的统一,注重包括语言运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批判式思考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以此“使教育真正回归自己的本质和起源”[8]。
其次,在原则上,立体式教学提倡以人为本、教学统一,认为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从而避免“将老师和学生割裂开的片面教学模式”[9]。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推行“一言堂”,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灌输式教育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现代单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过于強调学生的主导性,学生成为主演,教师成为课堂的导演、甚至观众,忘记新时代中教师的多重功能:组织者、创造者、咨询师。换而言之,教师教书育人的主体性需要再次受到重视,只有教学融合、老师和学生加强互动,才能真正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另外,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上,立体式教学也主张全面立体化。内容不再拘囿于传统的词汇训练、语法讲解和翻译实践,而是将语句运用、语篇结构、文化解读、主题拓展、社会思考等渗透入课堂。尽管多个高校的英语专业缩减综合英语的课时,但是采用立体式教学不仅在内容上没有大打折扣,反而不断拓展其内涵,让学生在获取多元化知识的同时能从多个角度看待同一个问题,以此丰富其人文知识,培养其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包括阅读和课后练习的很多内容需要在课外完成,这也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自主性,而这也无疑是立体式教学的一大亮点。在教学方式上,教师需要根据内容主题、班级气质、个体特性等进行不同的教学活动设计,比如记叙文体可以采用表演法,议论文采用研讨训练或头脑风暴等,对于比较沉闷的班级可以稳中推进,采用启发式、研讨式或合作式教学等,而比较活泼的班级除此以外可以采用话剧表演或演讲辩论等形式。在教学手段上,教师可以采用课本-多媒体-板书-网络平台等多元化方式实现。在传统课本的基础上,教师有必要不断丰富多媒体课件,从技术上提高自己的技能,从信息量上做到与时俱进。另外,多媒体的使用并不意味着传统板书可以退出历史舞台,相反,一定程度的“守旧”却能激发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主动性,教师不再止步于读PPT,而是用思维导图或图表等形式立体地展示教学内容。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课程的网络平台建设也是综合英语改革的一大部分,将课外思考或阅读内容或补充练习进行资源分享,有利于学生发挥主动性进行自主学习。在教学评价上,教师也不再以考试成绩论英雄,立体式的过程评价可以考察学生的知识面(包括专业知识和人文社科知识)和综合能力(运用能力、合作能力、交际能力、思辨能力等)。这种评价也是基于 “以学习为中心”的评价体系,是一种结合“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方法” [10]。
可以看出,立体式教学注重从教学理念到教学全过程的立体化,它注重以人为本、教学统一,提倡多元化、立体化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从而真正推进全人教育。
三、立体式教学实践
如何在综合英语课堂上践行立体式教学,以下将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综合教程》(3)为课本依托,提出具体的实践策略。
(一)精读与泛读的结合:平行文本阅读训练
传统的综合英语是精读课程,强调词汇、语法、句子结构等诸多细节,但是这种过于“抓细”的教学模式与中学应试教育的方式相差无异,也已经不适应于新时代的大学生,在网络上可以实现浏览阅读的大学生面对“灌输性”的细节教学只会更加厌倦语言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注重精读与泛读的结合,根据课堂教学主题,补充相同主题的阅读材料,通过对平行文本的比较,让学生了解同一主题不同语篇的共性与差异,对主题进行批判性思考的口语训练,针对文本中的美文部分进行朗诵或背诵,在语言输入后再通过仿写强化思辨写作能力,以此有效地将阅读、口语、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体现立体式教学的特点。除此以外,也可结合班级英语水平补充其他泛读材料,比如英文原著,通过大量的输入提高学生的总体水平。需要强调的是,泛读的目的并不是要取代精读,而是让学生扩大视野,学会从多维度思辨同一主题。由于课内时间有限,泛读一般都在课外由学生自主完成,课内教师不再针对词汇语法满堂灌,而是讲解课文重点难点,并指导学生在平行文本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讨论、演讲等活动,实现语言输入与输出的统一。
(二)自主学习与基础科研的结合:自主科研能力探索式训练
通过鼓励学生掌握基本的自主科研能力进行特色教学,根据课文提出研究话题,让学生通过文献搜索、调查实践、数据汇总等过程汇报研究结果,以此加深课文了解,通过实践基本的科研方法而提高学术科研水平。比如针对Unit 2中有关“过劳死”的话题,鼓励学生比较100年前与100年后对工作的不同看法,理解“过劳死”的深层社会原因,并自学弗洛伊德有关“自我、本我、超我”的人格理论,分析过劳死上班族的个人对社会、家庭、工作等方面的内心思考和焦虑;结合课文Unit 3中有关“美国走路危机”的主题,让学生调查大学生群体的健身习惯,并探讨国内的不同因素对健身习惯的影响。这种探索式训练试图突破精读课程的基础能力训练,鼓励学生学会结合生活和社会常识、 运用本专业知识提高“思辨、创新和参与科学研究的能力”,而这也是《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简称《新国标》对英语专业学生提出的能力要求之一。实践证明,这种突破学生的“小我”、关注大社会的训练能更大程度地扩充综合英语的内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促进当代大学生加深对社会的思考。
(三)东方与西方文化的结合:跨文化思辨能力训练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语言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其中文化常识储备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传统的精读教学过于注重语言工具层面的训练,认为二语习得本身就是一种跨文化训练。但是,在立体式教学框架中,将文化讲解有机地融入课堂,让学生先通过网络自主探索某一文化背景,然后对文化现象进行研讨式思辨训练或文化对比训练,以此进行“跨文化意识和敏感度培养”,提高学生的“自我文化意识和认同感”,为国际化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11]。在教学过程中,每一单元都可渗入文化讲解部分,比如宗教、神话、政治体制等,并结合相应的中国文化进行比较。比如Unit 4涉及“及时行乐”的主题,让学生自学后展示carp diem/epicureanism/hedonism的文化背景,并比较西方的酒神文化和李白的《将进酒》所反映的酒文化。或者在讲解某一语言点时,给学生分享中国古诗或散文的翻译版,从中文和英文的两个方面加深了解共同的语言现象。
(四)讲授与研讨课堂的结合:基础能力与批判性思维训练
相比传统课堂,讲授比率下降,也并不意味着将课堂全部或大部分交给学生,教师依旧需要高屋建瓴地将重点难点解析或汇总。针对课程中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提前自学,在课堂上老师通过讲解进行汇总和扩展,加强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从而夯实学生的基础能力。另外,通过研讨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课前提供学生课文的预习话题和主题相关的思辨话题,让学生提前查阅相关材料,在课堂上和同学进行头脑风暴训练,尤其对社会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批判性思考。比如结合“过劳死”的话题探讨job/career/calling的区别,分析热爱事业的人为何过劳死亡率很低的内在原因。
(五)智商训练与情商提高的结合:人文知识的获取应用能力与个体—社会关系促进训练
根据《新国标》,学生应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毫无疑问,综合英语需要颠覆原有提高学生基础能力的理念,有必要将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正确的三观培养结合起来。实践中,以阅读内容为依托,融入通识教育和人文社科知识,帮助学生了解思考社会问题,并试图解答或解决社会问题,这是对英语专业大学生更高程度的智商训练。但是,立体式教育也要摆脱传统教育过于注重的智商训练,而需要通过一定的德育和美育帮助学生提高情商,以更准确的方式评价自己和他人,从而改善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成为有社会担当、有文化自信的国际人才,而这也是全人教育的重要部分。比如教材中第四单元涉及“fun”的主题,教师让学生比较fun/happiness/thrill的区别,并结合哈佛大学的积极心理学课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建立正确的幸福观。
在一定程度上,立体式教学融合了“知识为中心”、“内容为依托”、“学生为中心”三种教育理念的优点,尽量避开其弊端。从内容的讲解到板书的使用,教师充分发挥主体性对知识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汇总,用传统的手段革新传统精读中面面俱到、“抓小放大”的教學模式;扩充大量阅读内容,尤其注重平行文本的输入,贯彻了CBI的教学模式;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也促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保证对课前—课内—课后的学习全过程主动投入,成为学习的主体。
四、结语
综合而言,基于以上综合英语课程的教学实践,可以发现立体式教学法的采用有利于外语专业全人教育目标的推进。它致力于培养热爱学习、关爱社会、自尊自强自爱的个体,不再局限于语言的工具性学习,而是超越培养“工具人”的角色,着眼于塑造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关注社会的“全人”。而教学全过程的立体化能最大程度上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积极性、主动性和互动性,学生在提高“双基”能力的同时,也能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思辨能力,以联系发展、关爱世界的观点看待社会问题并解决社会问题,从而真正实现教育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陆明,万江.换“药”不妨也换“汤”:论英语专业基础英语教
学与教材改革[J].外语界,2002,(1).
[2]刘洋.CBI 教学理念下的高校英语阅读教学研究[J].外语
学刊,2015,(3).
[3]周双.“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专业阅读课教学模式[J].长
春大学学报,2017,(4).
[4]文旭,夏云.全人教育在外语教育中的现实化[J].外语界,
2014,(5).
[5]Mahmoudi,Sirous.“Holistic Education:An Approach for 21
Century”[J].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tudies,2012,(5).
[6]Miller,Ron and Rob Koegel.“The Heart of Holistic Educ-
ation:A Reconstructed Dialogue between Ron Miller and
Rob Koegel”[J].Encounter,2003.
[7]常慧.全人教育视角下对衔接期的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
堂的探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1).
[8]文旭,夏云.全人教育在外语教育中的现实化[J].外语界,
2014,(5).
[10]俞佳君.以学习为中心的评价研究:理论与方法述评[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12).
[11]付小秋,张红玲.综合英语课程的跨文化教学设计与实
施[J].外语界,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