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高校教学改革的现状及趋势

2018-02-13谭金娥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12期
关键词:高等院校趋势教学改革

谭金娥

摘要: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是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炙手可热的一个重要课题。高等教育不仅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传统教学任务,同时还必须保证向国家和社会输出各类人才。面临社会对人才要求越来越高的标准和条件,以及国际大环境和市场经济运作的重要影响,我国高校如何迎接挑战,如何积极实施教育教学改革,这是必须认真探讨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对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索促进教学改革的对策,最后对高校教学改革的趋势予以展望。

关键词: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现状;对策;趋势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8)12-0041-03

引言

我国高等院校教学改革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而高校教学改革之路却显得十分漫长。纵观国内教育教学改革的风雨历程,我们可以从中总结出影响当今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三大因素,即国内教育体制、社会公共环境以及国际形势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共同作用,这些因素交互作用构成了推动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动力之一。那么,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正处于一种怎样的大环境之中呢?首先,当今社会正处于知识经济与全球化影响并举的新时代,一切教育改革都必然要面临这一重要挑战和机遇。知识经济背景下的高等教育以信息与网络技术为基础,全面改革和转变教育模式与学习方式,甚至对于整个高等教育以及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变革产生了革命性的重要影响。全球化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产物,国际学术标准化的建设,以及国际合作办学和留学生交流等教育全球化模式,都诠释了知识经济时代中的教育全球化理念[1]。其次,基于我国基本国情的市场机制与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也对高校教学改革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市场在高等院校资源配置的全过程中都充分体现出积极的基础性调节作用,杜绝和限制了大包大揽的不利现象,转变了社会、企业、学校以及学生等各个方面对就业创业的理性观念,使得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也采用了“市场模式”。

一、高校教学改革现状分析

我國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大大提高了对高等教育的关注程度,社会各界也给予高等教育以高度的认可和评价。四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大得空前壮观,高等院校和专业设置多得琳琅满目,这种规模和内容的快速扩大确实满足了社会、企业和每个家庭对高等教育的期待,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人才培养的速度,弥补了社会经济发展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缺口。然而,规模的壮大却影响到了教学质量,目前国内高等教育已经普遍走出了精英教育的大学模式,而走向大众化的高等教育模式,即追求培养大学生的数量。面对教学改革这一话题,很多高校也只是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层面,往往只重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却没有关注到教学结构的这一重要的改革内容。翻开我国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兵书”,大多都是在泛泛地谈论关于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等方面的改革内容,而且各个院校的改革思路基本上是一致的,很难看到除此之外的改革亮点。笔者认为,正是这种雷同的改革思路和改革方案,才限制了管理者的思维和视野,阻碍了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快速推进。谈到教学改革的现状,我们一定要看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这是下一步我们有的放矢进行持续改革的重要依据。

首先,我国高校教学改革忽视了对“教学结构”的改革。这里所说的教学结构,其实就是在特定教育观念和教学理论指导下,逐渐形成的适应于某种特定教学环境的稳定的教学研究活动模式。它直观地反映了大学教师组织教学活动进程的教育思路,因此集中体现了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理论,以及学生的学习理论等重要内容。笔者认为,高校的教学结构改革应该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改革,其意义也是极其重大的[2]。比如,高等院校最为传统和普遍的教学系统一般包括教师、学生和教材这三个要素,而且这也是仅有的三个部分,而在现代化的教学环境下,就必须要在此基础上增加与课题相关的音频、视频、多媒体资料以及网络资源等重要的媒体信息,从而形成一种由大学教师、学生、教材以及媒体工具资料等诸多要素相互作用和紧密联系的稳定教学结构。

其次,我国高等院校教学改革在课程改革中出现了诸多的问题。比如,教学内容与课程改革没有及时紧跟时代变化,无法适应随着科技迅速发展而带动的社会进步,导致无法满足社会对一些边缘学科以及新兴学科的人才需求。究其原因,当前高校教学与课程的改革基本上都处于一种盲目的状态,启动之前缺少充足成熟的理论研究,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往往缺少系统的理论指导。在这种情况下,不管是高等院校的教学管理人员,还是大学教师,自上而下都缺乏对大学教学与课程改革的理论研究,甚至会走进一个误区,就是简单地认为高校教学与课程改革就是一味地在教材编写和课件制作上下功夫。笔者认为,这种对教学与课程改革的认识程度实际上是非常低的,这种现象也充分说明了我国部分高校的相关责任人员没有站在足够的理论高度上去认知教学与课程改革的基本内涵,这也是导致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效果不明显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

二、推进高校教学改革的对策探讨

高等院校教学改革必须紧紧围绕学生这一中心来展开,在教学和改革的全过程中,都要围绕对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这一重要的教学任务,通过改革创新来帮助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大学研习观念和习惯,培养大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能力,这将是今后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的努力方向。对于推进高校教学改革的对策,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

第一,要在大学教育中不断地强化通识教育。通识教育内容丰富,主要包括了自然科学、体育科学、人文基础以及其他与学习能力相关的方法技巧和工具技能诸多课程。有学者认为,通识教育涵盖了整个大学过程中全部基础课和主要的公共课。该课程涉及的是相对比较基础的知识,且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和可迁移性,要求大学生具备快速应对社会变化的适应能力[3]。近年来,国内很多高等院校都不约而同地增加了有关人文精神的课程,希望能够把对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逐渐渗透到整个大学教育过程之中,不管是理论课程的学习,还是实践环节的教学与研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一定的影响。实际上,笔者认为,我们从终身教育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大学教育应该是人生的基础教育,因此说通识教育的强化对于提升基础教育的质量具有很大的促进意义。

第二,要在高校的课程设置中注重交叉学科。知识经济时代的科学技术发展,最重要的特征体现为各个学科之间的交叉和互补,因此我们要在高校专业设置上重点关注交叉学科,构建一套科学的合理的高等教育课程体系,通过学科之间的整合与相关课程的重组,进行培养方案的构建。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给大学生提供最完整的知识和技能,注重其他学科知识对本学科的影响,以及相关学科在本学科领域中的具体应用。

第三,要基于理论教学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重构。大学阶段一般要掌握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近年来,实践能力的培养备受瞩目,越来越受到社会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和关注,这是因为实践是创新的基础,而理论则是实践的基础。因此,我们也必须重视理论教学与研究,只有夯实了理论基础,实践才会游刃有余,也才会让理论正确地指导和服务于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中,要彻底改变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的状况,为学生提供综合性、设计性、创造性比较强的实践环境,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技能与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首先,高等院校应适当地减少和压缩理论教学时间,适度增加大学阶段的实践教学时间;其次,要制订实践教学计划,统筹安排每学期实践教学环节[4]。各高等院校应根据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适时调整和更新实践教学计划,让实践教学处于一种滚动变化的动态过程中,让人才培养更加符合社会需求。

第四,提高教学与课程改革的理论水平。在高等院校教学与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不能够一味地去改革、去求新,我们还要善于总结,不断地提升教学与课程改革的理论水平,通过对比国内外高校课程管理的最新动态,为我国高等院校课程改革提供最新的发展思路[5]。指导大学课程改革的理念至少应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多元主义价值观;二是主体教育观。在主体教育观的指导下,课程改革中,要承认个性的本体性、本原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方法,让终身学习成为每一个人的内在需求。

三、我国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探讨

近年来,高等院校教学改革基本上涵盖了所有的学科,高校教学改革正处于一个“面广量大”的百家争鸣的状态,而且市场因素对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的影响力也越来越明显。总结起来,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和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与目标趋向多元化。总体来讲,我国高等院校曾在计划经济影响下而受到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单一的限制,国内高校对人才培养的口径相对较窄,人才培养的适用性也相对差一些,而且长期以来缺少对高校教学改革的有效刺激,导致大多数高等院校对于教学改革缺乏主动性,教学改革过程中缺乏主动创新的精神和能力,因此这些高校所培养的人才往往也会稍显逊色。实际上,这种局面已经在近年来的教学改革中有所改善,很多大学都开始重视分层分类培养的模式研究。首先,一些重点大学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或高水平知名大学的过程中,以培养具有国际眼光的创新型人才为重点,提出了追求卓越的教育目标[6]。这种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一般都注重吸收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经验,把通识教育置于人才培养的重要地位,实行宽口径的人才培养,强调各学科的融合。其次,地方院校以需求为导向,着力培养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受我国市场经济以及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影响,地方院校已经不再盲目追求学校发展的高层次、综合性以及研究型办学模式,而是转向具有专业特色和办学优势的地方院校定位,且受到社会的青睐和好评。

第二,高等院校教材建设和课程体系改革已经成为人才培养的一项重点工程。我国高等院校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多元化转变,以及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优化,客观上已经对大学阶段的教学内容匹配变革提出了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配套建设高校教材与课程体系。首先,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突破口,加强课程体系建设[7]。随着我国社会各阶层对人才判定标准的变化以及国内人才质量观的重要转变,大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向大学生传播知识,更要注重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各项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其次,教学内容强调创新性、前沿性和实用性。教学内容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把最先进的科学研究成果及时充实到教材之中,使学生及时把握各学科领域的最新发展方向和前沿。

第三,高等院校逐渐把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视为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理念。实践教学作为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不少学校坚持采用“基础理论与实践训练并重”的培养模式,通过狠抓实验室建设、实习平台与实践基地建设,努力提高实验实践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首先,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不同学科、不同类型学校共同关注的重点。其次,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成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有力保障。

第四,新时代背景下的現代教育技术被普遍运用于高校教学环节,促进了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更新。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云技术在教育领域的逐渐推广和运用,催生了各类教学平台,而且不同的学科还通过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技术得以重新整合和互补,从而创造出一种崭新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模式,为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大学课程体系的建设与研究提供了更多的素材。一是网络技术的运用促进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二是树立系统思想,突出研究性学习,创新教学模式;三是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重视双语教学。

结束语

无论是时代的发展与变化,还是人类社会的进步,都对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和期望,可以说教学改革已经是高校“开弓没有回头箭”的一个必然选择。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高校教学改革隶属于教育改革,因此也必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一代人甚至几代人共同坚持不懈的努力,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参考文献:

[1]袁本涛.中国高校教学改革的现状与趋势分析——来自2005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报告[J].大学教育科学,2006(2).

[2]高军,李美凤.辽宁省普通高校本科教学改革的现状——基于2012、2014年辽宁省本科教学成果奖的分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

[3]盛正发.湖南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现状与趋势分析——基于2014年湖南省高等学校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项目[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5(5).

[4]张陈元.关于中国高校教学改革问题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21).

[5]李彦蓉,于宝证.高校教学改革的趋势与反思——对2014年国家教学成果奖的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7(43).

[6]杜习震,侯娟娟.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探索[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5).

[7]张海钟,张靖,郑新.高校教学成果国家级评奖标准的教育学理论反思[J].高等理科教育,2017(5).

猜你喜欢

高等院校趋势教学改革
初秋唇妆趋势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
浅析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
SPINEXPO™2017春夏流行趋势
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