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与学前儿童创造力开发的研究
2018-02-13王瑶王琪徐升伟
王瑶+王琪+徐升伟
摘 要:创造力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能够取得的成就,同时它也是作为一个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由此,培养个人的创造能力便显得尤为重要。幼儿期作为培养人类創造力的关键期和敏感期,具有其至关重要的地位。如果抓住这个关键时期,在幼儿时期培养幼儿养成创造性思维,开发其创造能力,就能在幼儿以后的发展起到事半功倍之效,使其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表现出非凡的创造力。本文在原有的理论基础上,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通过分析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并将其与创造力的相关理论结合起来,最终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育观运用到对幼儿创造力开发的实施中去。它提出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学前创造教育对教师及教学环境的要求,其重点在于开发创造,以人为本。即幼儿园等早教机构和教师群体尊重学习者的环境,让儿童自由学习,通过学习活动实践,进行自我发现、自我评价和自我创造,从而获得有价值的,有意义的经验。本研究通过对学前儿童创造力开发问题的探讨和总结,希望能为幼儿教育现状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可行的方法,从而促进对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和培养。
关键词:创造力;学前教育;人本主义心理学;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内涵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美国,60~7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视研究人的本性、动机、潜能、经验与价值的西方心理学的思潮、取向和革新的运动。由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既反对行为主义的机械决定论,又反对精神分析的生物还原论,强调“以人为本”和“以整体人为对象”,关注人的价值与尊严,研究健康人格和自我实现,故称它为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取向,以现象和存在主义为基础,以正常人特别是精英为重点,强调研究人的本性、潜能、价值、经验、健康人格和自我实现。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越来越关注教育领域。
人本主义心理学教育观的内容包括五个方面:(1)倡导教人、做人、成人的教育,以期达到自我实现;(2)主张将情、智融为一体,开展最佳成长的内在学习;(3)坚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4)主张进行课程改革,实施意义学习和经验学习;(5)提倡学习是一种人际的相互影响,发挥教师“促进者”的作用。
二、创造力综述
创造力的内涵
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创造力与一般能力的区别在于它的新颖性和独创性。它的主要成分是发散思维,即无定向、无约束地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维方式。按照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的看法,当发散思维表现为外部行为时,这就体现了这个人的创造能力。其行为表现有3个特征:1.变通性。思维能随机应变,举一反三,不易受功能固着等心理定势的干扰,因此能产生超常的构想,提出新观念。2.流畅性。反应既快又多,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表达出较多的观念。3.独特性。对事物具有不寻常的独特见解。聚合思维在创造能力结构中同样具有重要作用。所谓聚合思维是指利用已有定论的原理、定律、方法,在解决问题时有方向、有范围、有程序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二者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人们在进行创造性活动时,既需要发散思维,也需要聚合思维。任何成功的创造性都是这两种思维整合的结果。创造力与一般能力有一定的关系,研究表明,智力是创造能力发展的基本条件,智力水平过低者,不可能有很高的创造力。
三、对学前创造教育的思考
进行学前创造教育的必要性
创造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创造教育是泛指一切开发人的创造力的活动,狭义的创造教育是指青少、幼年的创造教育,它包括专门学校的创造教育与中、小、幼、普通学校的创造教育。“学前创造教育是对学前儿童实施的创造教育。即旨在使幼儿最大限度地内化人类的本质与本质力量,获得更大自由的教育;是以幼儿创造性的充分发展为轴心统合能力和人格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为幼儿高度人性化以达到与自然、社会及自身和谐的奠基教育,是依据创造原理和创造性发展规律,把造就创造型幼儿作为培养主体,实现个体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素质教育。”
四、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学前创造在实践中的要求
人本主义心理学学前创造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由于对幼儿实施创造教育的主体主要是教师,所以对教师具有很高的要求。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以学生为中心”思想的核心是重视人、尊重人,把学生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把教师视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因此,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尽管采取的具体形式多种多样,但都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内发性和积极性,坚决反对教师成为学习活动的中心人物或绝对权威,把教师的作用定位在“催化”或“促进者”上面。这就要求教师真诚一致地和学生交往、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和理解学生。在实践中,教师只是引导幼儿进行思考,在其需要时进行提示,而不是直接的指导。在2015年11月的入园实习中,我在大班进行见习。在其中一节手工课的时候,上课之前,老师先带领幼儿去幼儿园的小公园中认识落叶,并告诉幼儿们等一会儿的手工课需要落叶来做拼贴画,所以需要幼儿带几片他们认为漂亮或者觉得等一会儿上课所需的落叶回教室。在课堂上老师给幼儿准备了剪刀、浆糊以及白纸,让幼儿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及想象力,将手中的落叶剪成任意的形状并粘贴在白纸上从而拼成不同的样子。在此过程中老师耐心地询问幼儿他们想要将手里的落叶剪成什么形状、提供修剪的建议,并且积极主动引导幼儿进行自主思考,使学生的学习具有主动性、内发性和积极性。在课程快结束的时候,老师收集了全部的树叶粘贴画,并且一幅幅的夸奖幼儿的树叶粘贴画。这既尊重了每一个幼儿的创造力,又激发了幼儿未来的无限创造潜能。教师耐心的细细诱导,使得孩子养成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1]马金凤.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教育教学的启示.大众科技2010,3(期):6段.
[2]王炳德.创造、创造性和创造力论析[J].社会科学辑刊.2003,3(期):26~27.
[3]王炳德.论创造动机的激发[J].北京大学学报.2000:41~4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