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病毒性腹泻发生与防治
2018-02-13周彦伟
周彦伟
(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畜牧兽医局,廊坊 065000)
0 引言
近年,猪传染性疾病流行,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病毒性腹泻是危害最严重的猪腹泻类疾病,主要与各种病毒和细菌有关,饲养的环境不卫生、天气变化、饲料质量不达标等,也可能造成猪腹泻。猪病毒性腹泻的发生比较普遍,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但是在春季、冬季以及季节转换时发生频率更高,如果不能对该病进行控制,则很有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危害。因此,在养殖中必须加强对猪病毒性腹泻的预防,从养殖管理方面着手,为猪群提供更健康、卫生的生存条件,以提高生猪养殖水平。
1 病原与临床症状
猪病毒性腹泻的病原是病毒,主要是由养殖场卫生状况不佳、养殖密度过大引起,肠病毒感染、猪腺病毒感染、杯状病毒、星状病毒、细小病毒、猪瘟病毒等也可能引起腹泻。常见的猪病毒性腹泻有3种,分别是猪传染性肠胃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感染,3种不同腹泻疾病的临床表现略有差异。
1.1 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肠道疾病,通常多发于仔猪,死亡率较高,尤其是10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病率最高。冬末春初季节是高发期,此时天气骤变、早晚温差大,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感染传染性胃肠炎的病猪会突然出现呕吐现象,发生急剧水样腹泻,粪便为黄绿色或灰色,有时也呈白色,粪便中含有凝乳块,气味恶臭。病猪还会出现严重腹水,体重明显下降,被毛粗乱,出现口渴症状。随着仔猪逐渐长大,死亡率下降,通常3周龄以上的仔猪死亡率低。泌乳母猪感染传染性胃肠炎后其泌乳量会减少或停止泌乳,育肥猪及成年猪发病后大约1周可以康复,死亡率很低,发病后体温比正常体温略低[1]。
1.2 猪流行性腹泻
猪流行性腹泻通常出现在天气比较寒冷的季节,每年11月到次年3月期间多发,可以感染不同日龄的猪群,发病率与死亡率也会随着猪的日龄增加而下降。感染流行性腹泻的病猪出现呕吐、腹泻、脱水等现象,其粪便为水样,呈黄色或灰黄色,在临死前,仔猪的体温开始下降,中猪、育肥猪和成年猪感染后精神变得萎靡,并且伴随厌食症状,经过3~7 d开始恢复,但恢复后也常因生病而发育不良。
1.3 轮状病毒腹泻
该病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腹泻,属于人畜共患疾病,分布比较广泛,各年龄段的猪都可能被感染,通常呈地方性流行特征,主要经过消化道传播,感染率有时可以达到100%,还可能引发其他疾病。该病主要危害哺乳仔猪,发病初期病猪的精神比较萎靡,食欲不振,而且部分仔猪还会出现呕吐、腹泻现象,粪便呈黄色、灰色或黑色,发出恶臭。7日龄以内的仔猪感染后的死亡率达到100%,随着猪日龄增大,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降低,8周以内的猪发病率为50%~80%,新生仔猪在缺奶或者缺乏母源抗体时也容易感染该病。病猪剧烈腹泻,日渐消瘦,脱水严重,但如果没有继发感染,则通常不会死亡。
2 防治措施
由于猪病毒性腹泻主要发生于秋冬季节,对各种日龄的猪群都可能造成感染和危害,尤其是仔猪,感染后的发病率与死亡率都很高。而且该病的发生原因多方面,因此综合防治非常重要。
2.1 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是提高猪病毒性腹泻防治水平的关键,仔猪发生病毒性腹泻症的可能性较大,而且由于仔猪的年龄较小、发病较急、死亡率较高,因此要及时做好免疫接种,从仔猪时期开始预防。对于猪传染性肠胃炎,可以使用猪传染性胃肠炎弱毒冻干苗,在母猪生产前大约6周和产前2周分别接种1次,每次肌肉注射1 mL,仔猪出生后可以通过哺乳进行免疫。初生的仔猪还可以口服接种0.5 mL,出生4~5 d后可以产生主动免疫。对于其他的猪,按照体重确定疫苗量,通常10~50 kg的猪接种l mL疫苗,50 kg以上的猪接种2 mL,该疫苗的免疫期可以达到6个月。对于猪流行性腹泻,可以接种二联灭活疫苗和二联弱毒疫苗。对于猪轮状病毒腹泻,可以接种猪轮状病毒弱毒疫苗,在母猪生产前15 d和生产后7 d分别接种1次,其仔猪可以通过母乳得到免疫。为确保疫苗的效果满足接种要求,在养殖场中必须加强对疫苗的严格管理,对各种免疫所用的疫苗进行科学运输、保存,注射前后要检查疫苗的合格性,避免对猪群免疫前后使用抗生素以及抗菌类药物导致免疫失败。养殖场必须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免疫操作,提高免疫成功率[2]。
2.2 加强养殖管理
养殖管理是减少腹泻疾病的重要措施,经过统计调查发现,很多养猪场发生病毒性腹泻,主要是由于养殖环境不卫生、不清洁所致,为提高养殖水平,必须积极加强对养殖过程的监管。
第一,加强饮食管理。饮食不合理、食物不干净或者发生霉变,都可能导致病毒性腹泻发生。在日常养殖中应该要对猪群的饲料进行合理搭配,使猪群的营养更全面、更充足,确保畜禽的饲料符合标准,饮水清洁,同时要及时清除养殖场中的粪便和垃圾,对于饲料的采购、贮存以及加工等,都要加强卫生管理,防止继发性感染以及其他的寄生虫感染。在饲养过程中可以采用全混合日粮,结合养殖场的实际情况,配备新鲜、健康的饲料和饮水。另外,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因此提前做好补料工作,在适当的时间断奶。通常在仔猪出生7~10 d必须补料,使仔猪尽快学会吃料,可以刺激仔猪的胃消化酶发挥积极作用。提早补料和适时断奶可以帮助仔猪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减少腹泻现象出现。
第二,加强养殖场环境卫生管理。养殖场的卫生条件不达标是导致病毒性腹泻发生的主要原因,在养殖中要加强对养殖环境的控制,建立完善的硬件设施,定期消毒,确保养殖场的通风条件良好。养殖场中一旦发生疫病,要及时将病猪隔离,对其余的猪群进行检查,将健康猪放入干净、清洁的猪舍中,使用过氧乙酸、杀毒威、来苏尔等不同类型的消毒剂对猪舍、车辆、用具等进行严格消毒。
2.3 治疗
猪群中发现病毒性腹泻发生时,应迅速采取防疫措施,加强消毒工作。对病猪的呕吐物以及排泄物进行消毒和清洁,大概30 min后再清洗猪舍,猪使用的用具也必须进行消毒处理,同时要及时采取药物进行治疗。对于哺乳期的仔猪与断奶仔猪,使其口服抗菌药物,如氟哌酸、庆大霉素、磺胺二甲氧嘧啶等,可以对感染进行防控,帮助病猪减轻症状。如果腹泻比较严重,则可以口服收敛性药物,如鞣酸蛋白、次硝酸铋、矽碳银等。仔猪腹泻期间出现严重的口渴现象,可以使仔猪自由饮用口服补液盐,用1.5 g氯化钾、3.5 g氯化钠、2.5 g碳酸氢钠、20 g葡萄糖兑水1 000 mL配置而成。对成年猪、种母猪及种公猪进行治疗,可以在其饲料中添加抗菌药物、抗病毒药物,如硫酸新霉素配合黄芪多糖、氟苯尼考配合黄芪多糖等,同时使病猪自由饮用口服补液盐,连续饲喂1周可以达到良好的疗效[3]。
2.4 加强引种监管
养殖场通常从外部引种,为防止带病猪进入养殖场,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监测系统,坚决不从疫区引进种猪、仔猪,从其他地区引进猪群时,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隔离观察,至少1个月以上,进行单独饲养,确保其没有病症后才能将其混入原来的猪群。
3 结束语
猪病毒性腹泻是养殖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危害性较为严重。养猪中要从预防着手,加强养殖场环境管理,及时做好免疫接种,并且随时进行监管,有效控制猪病毒性腹泻的发生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