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临床诊断及防治

2018-02-13覃良电黄显站

畜牧兽医科学 2018年22期
关键词:肺脏胸膜猪群

覃良电,黄显站

(1.广西河池市南丹县罗富镇水产畜牧兽医站,河池 547299;2.广西河池市宜州区德胜镇水产畜牧兽医站,河池 546313)

0 引言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属于高度接触性传染性呼吸道疾病,临床上以急性出血性纤维素性胸膜炎和慢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胸膜肺炎为主要特征。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为球棒杆菌,具有很多形态,不具备运动性,革兰氏阴性染色。这种致病菌虽然会造成严重的损伤,但对外界抵抗能力不强,对常见的消毒剂和温度十分敏感,一般消毒药物即可将其在较短时间内杀死,60 ℃环境下5~20 min可被杀死,4 ℃环境通常能存活7~10 d。该种致病菌不耐干燥,通过患病猪排出到外界环境的致病菌生存能力十分微弱。

1 流行特点

任何年龄和品种的猪,都可以受到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威胁,而感染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其中以6周龄到6月龄的猪群更容易发病。大量实践研究材料表明,该种疾病主要爆发在生猪育肥的后期阶段,发病率和致死率在20%~100%。通常猪群的饲养条件、管理条件、气候条件以及卫生环境与该种疾病的发生有密切联系。在养殖场内部,患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的传染源,健康猪通过直接接触或者间接接触患病猪排出的排泄物,均可引发感染。致病原广泛存在于患病猪的肺脏、呼出的气体、甩出的鼻血支气管分泌物中,通过空气传播使健康猪发生感染。在生猪养殖中,如果养殖环境较差,饲养密度较大,圈舍通风不良,卫生环境不佳,粪便堆积发酵,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很容易加速该种致病原的传播流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具有一定的季节性特点,常发生于每年的冬春季节。该种疾病的发生,主要与自然环境、气候环境发生突变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该种疾病也被称为运输病。在临床上,该种传染性疾病常与猪副嗜血杆菌病、地方性肺炎等疾病混合感染发生,导致病情严重,诊断难度变大。

2 临床症状

不同年龄和日龄的猪感染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杆菌后,所表现出的临床症状存在一定差异性。临床上主要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和慢性型4种类型。最急性型表现为突然发病,常发生于新疫区,表现为体温升高到42 ℃以上,心跳加快,精神萎靡不振,食欲废绝,出现短期的呕吐、腹泻症状;急性型的患病猪常不会表现出明显的呼吸道症状,主要表现为脉搏跳动增强,鼻尖、耳朵、腿部以及全身皮肤表面发绀。发病中后期表现为呼吸极度困难,张嘴呼吸,呈现犬坐姿态。直肠温度显著下降,耳尖发凉,口吐白沫,也有部分患病猪常不会表现出任何临床症状,突然倒地死亡,从发病到死亡通常不会超过3 h。新生仔猪感染该种疾病后,表现为急性败血症死亡;急性型发病情况主要表现在新疫区。养殖场的猪群在相同的猪栏或不同的猪栏内相继感染,体温升高到41 ℃以上,呈现稽留热,精神萎靡不振,食欲下降,饮水欲望增加,并伴随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咳嗽明显,张嘴呼吸,心衰,全身体液循环不畅,在临死前,心脏严重充血。急性型患病病程长短不一,有的在发病24 h内由于体质显著下降而死亡。耐过急性型的患病猪逐渐变成亚急性和慢性型,常出现在急性型后期,患病猪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自发性或间歇性的咳嗽,咳嗽异常,尤其是在早晨进食或者运动后表现为剧烈咳嗽;亚急性型和慢性型造成的死亡率较低,但是会严重影响猪群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饲料利用率下降,养殖成本增加。在发病中后期,个别患病猪全身肌肉苍白,心跳加快,突然倒地死亡。

3 病理学变化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主要危害猪的呼吸道系统和肺脏组织。病死猪解剖后,可以发现肺脏呈现紫红色,病变位置主要集中在两侧。通常病灶位于肺脏的心叶、间叶或隔叶表面,病变组织向内凹陷,呈现深红色,患病部位和健康部位界限明显,很容易区别。急性期死亡的病死猪,主要表现为气管、支气管存在大量泡沫状渗出物,在肺脏病变区域,常附着大量纤维素性渗出物,随后出现肺出血和肺间质增宽、粗糙、肝变等症状[1]。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气管和支气管的泡沫渗出物常夹杂很多血液,在喉头表面也会附着血液性液体,导致肺门淋巴结肿大充血。病情加重后,病死猪的肺脏组织被纤维素性胸膜炎侵蚀,肺脏组织和胸膜粘连不能正常剥离,肝脏、脾脏肿大明显,质地变暗。

4 诊断

通过对病死猪进行解剖检查,可以发现特征性的病变,当发现胸膜肺炎损伤时怀疑是胸膜肺炎,通过组织学鉴定,可以进一步检验该种疾病。该种疾病常会在坏死区域出现急性或渗出性肺炎病变,坏死区域被嗜中性细胞包围,这一组织学诊断结果可以进一步证实是胸膜肺炎[2]。有条件的地区应该采集病料,进行细菌学检查。同时,在具体诊断中,还应该将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与猪副嗜血杆菌病、支原体性肺炎、病毒性呼吸道疾病进行区别诊断,在临床上应该加强鉴别诊断过程。如猪副嗜血杆菌感染后,除患病猪胸腔组织出现病变外,还会在胸膜、腹膜、脑膜、关节等处发生不同程度的病变。而支原体肺炎主要导致肺的两侧部位出现对称性的胰变或肉样病变[3]。某些病毒的呼吸道疾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和流产等临床特点。在具体诊断中,应该加强血清学检查和流行病学调查,对上述几种疾病做出很好的区别诊断。

5 防治

5.1 治疗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具有传播速度快、反复感染的特点。由于该种疾病属于典型的细菌性传染疾病,在临床治疗前要做好药敏试验,结合药敏试验结果,选择高敏抗生素进行对症治疗。没有条件进行药敏试验的地区,应该结合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革兰氏阴性的特点,选择革兰氏阴性染色相关的抗生素进行治疗。通常选择氟苯尼考、林可霉素、阿莫西林等抗生素进行针对性治疗,以达到抗菌消炎、恢复体况的目的。在治疗前,还应该结合患病猪的具体临床症状进行对症治疗,降低患病猪体温,减轻临床症状,加速患病猪群恢复。

5.2 预防

生猪养殖中,应该严把引种关,严格规范养殖户的引种行为,避免到疫区引种。同时,养殖场内部还应该遵循自繁自育、全进全出的养殖原则。在猪群出售或转让中,都应该保证全进全出,对非疫区的猪群进行选择性引种,要始终按照检疫规章开展引种工作。养殖场养殖中,应该做好饲养管理工作,控制合理的养殖密度,避免饲养密度过高,导致致病菌快速传播流行。母猪进入产房前,需要进行全面的清洗和消毒,并对产房进行有效的清洗消毒,空置几天后,才能使母猪进入。仔猪出生后,要及时吃上初乳,并控制好猪舍的温度与湿度,根据患病猪的体重、性别、年龄、大小进行妥善分群处理。疫苗免疫接种是预防该种疾病传播流行的最有效手段。仔猪在35~40日龄可进行首次免疫接种,4周后再进行一次强化免疫。免疫接种后,应该定期做好猪群的抗体监测工作,针对多次免疫仍然达不到效果的生猪,将其作为带菌猪淘汰处理。

6 结束语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一种典型的细菌传染疾病,它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临床上由于该种致病菌的血清型较多,并且不同血清型之间不能很好地进行交叉保护,相应的疫苗免疫率低,不能提高很好的交叉保护,导致该种疾病在养殖场发生后很难清理,防治存在很大难度,严重影响猪群和养殖产业的健康安全。猪养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情况下,做好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防治工作显得十分重要。

猜你喜欢

肺脏胸膜猪群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成人胸膜肺母细胞瘤1例CT表现
《肺脏介入医学》已出版
《肺脏介入医学》已出版
论耳与肺脏的相关性
肺脏:隐藏多年的造血器官
纤支镜胸膜活检与经皮胸膜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对比研究
猪群发生传染病时的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