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母羊流产常见病原的临床鉴别诊断
2018-02-13高静
高静
(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畜牧局十字路防疫检疫所,临沂 276600)
0 引言
羊养殖中能繁母羊是养殖场重要的生产材料,母羊成功妊娠后发生流产造成的危害最大,易导致母羊出现不同的产科疾病,严重影响母羊繁殖效率和生产性能。引起母羊流产的致病原因多样,常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共同制约引起。饲养管理不当,长途运输,饲料营养价值差,维生素投入不足,矿物质缺乏,微量元素供给不足,向母羊投喂发霉变质的饲料,多种致病原如沙门氏菌、布鲁氏杆菌、衣原体感染,均会导致妊娠母羊出现流产现象。因此,需根据饲养管理情况、流产病史、是否存在感染性疾病等进行综合判断,有条件的地区还可进一步做实验室诊断,明确致病原,开展血清学调查,然后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治疗,以提高治疗效率。
1 沙门氏菌
1.1 流行病学
沙门氏菌是羊养殖中的一种常见致病菌和条件性致病菌,对腐败、干燥环境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它能引起任何年龄和品种的羊发病,其中对羔羊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致死率也最高。致病原主要存在于患病羊排出的尿液、粪便、乳汁中,通过接触实现致病菌的传播。此外,带菌的种公羊与繁殖母羊交配,母羊妊娠后很可能患沙门氏菌病,常在妊娠中后期出现流产症状。母羊成功妊娠后,在妊娠期间感染该种致病原,将会导致致病原侵染胚胎,使妊娠中断。母羊分娩后,如果感染了沙门氏菌,带有致病菌的乳汁进入羔羊体内,也会造成羔羊死亡。沙门氏菌的传播途径多样,该种疾病发生没有典型的季节性和规律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而母羊通常在每年冬春季节生产,因此妊娠母羊常在冬春交替季节出现流产症状。
1.2 临床症状
妊娠母羊感染沙门氏菌后,常在妊娠后2~3个月相继发生流产,发生流产前,患病母羊体温升高到40 ℃以上,食欲减退,精神萎靡不振,不能正常站立,有些妊娠母羊还会出现腹泻症状,同时,也会造成母羊出现死亡。母羊流产后,即使羔羊能成活,生产下来的羔羊也比较消瘦虚弱,无法正常成长,并持续出现腹泻症状,通常持续一段时间后相继死亡。
1.3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与临床症状,在发病初期对病情做出简单的诊断。要确诊,还需提取患病羊血液样本、病变脏器器官、胎儿、瘤胃内容物、肝脏组织等,带回实验室后进行严格实验室诊断,分离鉴定沙门氏菌。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单克隆抗体检测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能快速检测出该种致病菌[1]。
2 布鲁氏杆菌
2.1 流行病学
布鲁氏杆菌是一种危害十分严重的致病原,除危害牛羊猪外,还会危害人类健康,是典型的人畜共患病。妊娠母羊感染布鲁氏杆菌后,生殖器官和胎儿会出现炎症变化,造成母羊妊娠中后期出现流产。患病羊和隐性带菌羊是该种疾病的主要传染源。妊娠母羊感染布鲁氏杆菌后,会通过体内血液循环进入胎儿组织中,导致胎儿在妊娠阶段感染布鲁氏杆菌病,并出现典型的病理学变化,在分娩后,在羔羊体内也能检测出该种致病菌。布鲁氏杆菌病的传播渠道多样,除通过饮用水传播外,如果养殖场饲养密度过大,羊群之间接触频繁,也可通过皮肤、粘膜、交配等多种方式进行传播,母羊比种公羊更易感染该种疾病。
2.2 临床症状
该种疾病进入母羊身体后,不会立即表现出典型的临床症状,通常具有一定的潜伏期,通常能潜伏2周到6个月的时间。妊娠母羊出现流产是该种疾病的主要症状。流产时间通常在母羊妊娠后3~4个月内[2]。流产前,患病羊精神萎靡不振,食欲减退,从阴道中持续分泌出淡黄色的粘液,随即发生流产,产下死胎、僵尸胎和弱胎。部分妊娠母羊除出现流产症状外,还会出现关节炎、支气管炎等临床症状。流产胎儿胃部存在淡黄色或白色的粘液絮状物,网胃和膀胱表面存在点状或线状出血,脐带呈现浆液性浸润,肺脏可见肺炎病灶,胎衣增厚,胎衣表面存在很多灰白色的坏死病灶。
2.3 诊断
结合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以及流产胎衣、流产胎儿的病理特征,对该种病情作出初步诊断,怀疑是布鲁氏杆菌病。要确诊,需采集患病母羊新鲜血液和流产胎儿胃部内容物,制成涂片,选择革兰氏染色剂进行染色观察,同时进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利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筛选阳性血清,然后将阳性血清再进行试管凝集试验,试管凝集的则可以确诊为该种疾病。
3 衣原体感染
3.1 流行病学
衣原体感染导致妊娠母羊发生流产,又被称为地方性流产,致病原为衣原体,患病羊和带菌动物是主要传染源,健康羊群中如果引进带菌羊,则极易导致大面积感染。患病羊的尿液、粪便、乳汁、鼻腔分泌物、泪液和流产的胎衣和胎儿、羊水中均存在大量病原体,排出后易污染水源、饲料及周围环境,致病原主要经呼吸道、消化道和损伤的皮肤粘膜传播感染,同时也可通过交配或用患病公猪的精液人工授精发生感染。血昆虫叮咬也是该种疾病传播的主要渠道。鹦鹉热衣原体由于对胎衣有高度亲和性,因此,该种致病原进入母羊机体后,如果母羊没有妊娠,常呈隐性经过,直到妊娠后期才会引起流产。在流产胎盘中存在大量衣原体。
3.2 临床症状
该种致病原可以感染2岁以上的成年母羊,潜伏期为50~90 d,没有妊娠的母羊不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母羊常在妊娠中后期发生流产。流产母羊产下的羔羊多为死羔,但也有部分健康羔羊出生。发生胎盘滞留或者体内羔羊死亡而不能分娩时,母羊精神萎靡不振,有时可能会继发感染其他细菌性疾病,导致死亡。母羊流产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从阴道中排出粉红色奶油状分泌物。
3.3 诊断
结合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可对病情做出初步诊断,要确诊还需结合实验室诊断,明确致病原。采集患病母羊的流产物,选择使用布鲁氏菌或马夏维洛鉴别染色法,对制成的涂片进行全面染色,然后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在可视区域内能看到大量原生小体存在[3],呈现淡红色圆形颗粒状,背景呈淡蓝色。采集患病羊新鲜血液常规方法分离血清后,进行补体结合反应试验、血清中和抗体试验和荧光抗体染色试验,能及时明确致病菌感染。
4 结束语
在繁殖母羊养殖中,为防止妊娠母羊在中后期出现流产现象,必须强化养殖饲养管理,确保饲料营养价值全面,减少多种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可能,有条件的养殖场需要将妊娠母羊单独养殖。进入配种季节后,应做好种公羊健康检查工作,避免带病种公羊通过配种将致病原传染给妊娠母羊。同时还应结合养殖场引起母羊流产的常见病原,制定严格的疫苗免疫接种程序,能有效预防该种疾病的进一步传播流行,确保母羊顺利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