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弓形虫病诊断与防治
2018-02-13任明岳
任明岳
(湖南省石门县壶瓶山镇政府动物防疫站,常德 415319)
0 引言
弓型虫主要寄生在猪的细胞内,它可以利用宿主细胞内的营养物质,实现自身的繁殖生长,同时还会破坏宿主细胞功能,繁殖产生的繁殖体会迅速进入新的细胞中,反复侵扰导致细胞组织出现水肿或炎性坏死。同时,弓形虫所产生的后代,还会对机体的实质脏器器官产生干扰,并会在内部大量繁殖,对某些器官功能的正常发挥产生影响,严重的导致猪群身体抵抗能力下降。不同日龄的猪感染该种疾病后,所表现出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对仔猪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妊娠母猪感染该种疾病后常会出现流产,产下死胎和僵尸胎,即便仔猪能够成活,也会由于生长发育不良,最终衰竭而死。由于猪弓形虫广泛分布在自然界中,寄生途径、传播途径多样,一旦养殖环境不良,就会为该种疾病的传播流行提供条件。近年,猪弓形虫病在猪群之间爆发流行,给猪养殖产业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也使人们重新关注该种寄生虫病。
1 流行病学
任何品种和年龄的猪都可以受到弓形虫的感染,该种疾病的发生具有典型的季节性,常发生于蚊虫高发的夏秋季节。每年5—10月是该种疾病流行传播的高峰期。养殖场内饲养猫科动物,也是导致该种疾病传播流行的主要原因。猫科动物体内常会携带弓形虫虫卵,排出的粪便污染饲料、饮用水和饲养工具后,都会成为感染猪的传播途径。患病猪的血液、肌肉、内脏、唾液、痰液、尿液和鼻腔分泌物中,均可以存在弓形虫。致病原主要以口腔传播为主,同时也可以通过受伤的皮肤和损伤的黏膜感染。妊娠母猪感染该种疾病后,还可以通过胎盘垂直传播给胎儿。
2 发病案例
某养殖场存栏生猪73头,2017年7月13日在猪群中发现了2头体温升高、厌食、萎靡不振、嗜睡的患病猪,随后排出的粪便中夹杂粘液,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患病猪呼吸困难,耳尖、鼻镜、四肢下部以及腹部均出现了紫红色的出血斑点。出现发病情况后,养殖户将患病猪单独隔离养殖,使用青霉素、链霉素治疗,没有取得效果,随后更换了硫酸庆大霉素,治疗效果较差,发病3 d后,养殖场已经有13头猪发病。随即养殖户将病情上报当地动物兽医单位,兽医到达养殖场后,对该养殖场发病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养殖户发现整个猪群已经有长时间没有进行驱虫处理,疫苗免疫措施较为恰当,但养殖场的卫生环境不良,潮湿不堪,通风不良,湿度较大,有毒有害气体积累,同时在养殖场内部也存在猫科类动物,傍晚还可以发现猪舍内存在大量蚊虫。结合养殖场的整体卫生情况,兽医怀疑是某种寄生虫病,随即进行严格的诊断,明确病原后,立即制定了针对性措施进行治疗,很好地控制了病情,避免损失进一步增加。
3 临床症状
该养殖场为突然发病,初期患病猪体温升高到42 ℃,精神萎靡不振,食欲有所减退,最后停止采食。发病后,患病猪排出的粪便表面附着大量粘液,随后出现腹泻症状,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眼结膜苍白无光泽,出现黄染,呼吸极度困难,呈现腹式呼吸或犬坐姿势呼吸,吸气深呼气短,有时还会出现咳嗽呕吐症状,从鼻腔中流出水样鼻液,随后逐渐变成脓性。患病猪尿液呈现黄色。发病中后期,在患病猪的鼻镜、耳尖、四肢下端和腹下部均会出现紫红色的出血斑点[1],此时患病猪呼吸困难,卧地不起,后期肢体摇晃,体温迅速下降,最后衰竭死亡。有的患病猪的耳壳表面会有痂皮形成,发病猪体表淋巴结,尤其是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最为明显。
4 病理学变化
养殖场4头病死猪解剖后可以发现,病死猪的皮下组织呈现弥漫性出血,颜色呈现紫红色。肝脏肿大明显,质地变硬,在肝脏表面存在针尖大小的坏死病灶和出血点。胆囊粘膜表面存在轻度的出血和小的坏死病灶,肺脏外观具有光泽感,呈现暗红色,质地肿大,肺间质增宽增厚,肺脏表面存在针尖大小的出血点和灰白色的坏死病灶。脂肪黄染变性,心肌肿胀,有灰白色的坏死病灶,病灶呈粟粒大小。肾脏外观呈现黄褐色或土黄色,表面存在很多灰白色粟粒大小的坏死病灶和针尖大小的出血点[2]。脾脏呈褐色病变,质地肿大,并且存在坏死病灶。胃肠粘膜潮红充血,并存在轻微肿胀,尤其是在胃底部表现得更为明显。肠粘膜潮红,充血肿胀,表面分布有一定量的出血病斑和出血点。将膀胱解剖后,内部的尿液呈现深红色或咖啡色,膀胱粘膜表面分布出血点。胸腔打开后内部蓄积大量积液,全身淋巴结肿大,外观呈现灰白色,切面湿润,切面表面还能看到灰黄色或灰白色针尖大小的出血点。
5 实验室诊断
无菌环境下采集上述病死猪的病变脏器组织,常规方法进行染色镜检,没有发现被染色的致病菌存在。粉碎后,划线接种到琼脂平板和肉汤培养基中,37 ℃培养48 h,在琼脂平板和肉汤上均没有出现致病菌生长。将病料制成涂片,自然干燥后,用甲醇固定,选择使用姬姆萨染色剂染色处理,放置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已发现细胞内有半月状、两端钝圆、包浆蓝染、中央有一个紫红色的弓形虫滋养体存在[3]。根据实验室诊断结果,可以确诊为弓形虫感染引起的猪弓形虫病。
6 治疗
猪弓形虫病治疗主要选择磺胺类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药物治疗前,将患病猪进行科学分群,将没有任何治疗价值的患病猪立即淘汰处理。剩余患病猪选择使用磺胺间甲氧嘧啶,选择使用磺胺间甲氧嘧啶60 mg/kg体重,肌肉注射,1次/d,连续使用3 d。用药3 d后,选择使用磺胺嘧啶配合磺胺二甲氧苄氨嘧啶进行针对性治疗,前者每头猪使用70 mg/kg体重,后者每头猪使用14 mg/kg体重,口服,2次/d,连续使用3 d。通过采用上述手段治疗6 d,患病猪临床症状消失,没有继续出现死亡现象,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连续跟踪随访1个月,猪群生长良好,未继续发病。
7 预防
在做好预防工作的同时,要引导养殖户科学对猪群进行疾病防范。每年春秋两季要指导养殖户定期对猪群进行驱虫处理。同时,还应该禁止猫科类动物进入猪舍,防止猪粪便污染饲料和饮用水。发病后,应该将患病猪单独隔离养殖,并做好圈舍的防鼠灭鼠与防蚊工作,严禁使用未煮熟的屠宰废弃物或厨房垃圾瘦肉汤饲喂生猪,防止猪吃到患病和带虫动物体内的滋养体和包囊而感染该种疾病。养殖场应该制定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保持圈舍清洁卫生,强化猪舍通风换气。夏秋季节,由于外界温度较高、湿度较大,很容易导致猪舍湿度超标,可以选择使用生石灰粉撒播到猪舍地面,吸收地面水分,同时也能起到一定的灭菌消毒作用。定期卫生消毒是防范该种疾病传播流行的最有效措施,常用的消毒剂主要有3%的氢氧化钠溶液和20%的生石灰乳。在疫病流行高发期,应该增加消毒次数。另外,还可以使用磺胺六甲氧嘧啶和磺胺间甲氧苄氨嘧啶联合药物预防。在猪饲料中加入黄芪、党参、白术、板蓝根、金银花等中药制剂能提高猪群免疫力,预防该种疾病传播流行。
8 结束语
猪弓形虫病是严重危害猪健康生长的一类原虫病,在生猪养殖中,要求养殖户制定科学的防范措施,结合养殖场病情流行特点,提前防范,合理用药,提高疾病预防的针对性,避免该种疾病传播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