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教育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的实践与体会*
2018-02-13周庆高建林
周庆,高建林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南通市 226001)
近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等部委先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进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5+3”医学人才一体化培养模式改革(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完善了院校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继续医学教育的完整医学教育体系[1]。作为医学教育和保障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附属医院(教学医院)临床教育教学内容和层次不断增多,临床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越来越复杂,对精细化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整合临床教育教学管理职能,优化教育教学资源配置,提升管理效能和确保医学人才培养质量,是医院管理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改革任务。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自1911年创建以来,即履行临床教育教学和医学人才培养职能,有着百年的历史传承。2016年初,医院对临床教育教学原“分块式”管理模式进行职能整合,设置教育培训处统筹全院临床教育教学管理和教学资源优化配置工作,显著提高了管理效能,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
1 临床教育教学管理职能整合与资源优化配置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自2004年南通大学成立以来,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承担了南通大学7个二级学院医学和医学相关类专业的本科生、留学生、研究生临床教学任务。由于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原因,各二级学院下达给附属医院的教学任务缺少统一协调管理部门,医院原设置的临床教学管理科仅有与南通大学医学院和省内外兄弟医学院校实习工作衔接安排职能,南通大学其他学院(如护理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杏林学院等)临床教学任务由各学院与相关对口部门或科室直接衔接,如护理部承担护理学院临床教学工作,医学检验中心承担公共卫生学院相关教学工作等。另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工作由原人事教育科承担,研究生临床教学管理工作由科技处承担,进修生管理工作由医务处负责。由于不同管理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联动机制,从各自管理职能召开教学工作会议或下达临床教学任务时,要求层次不够清晰,多有重叠、冲突,给临床科室医疗和教学工作造成诸多困扰,教学资源浪费严重,效率低下。由于教育教学管理职能较为分散,医院整体教育教学工作缺少统一的考核机制,绩效考核的杠杆作用难以实现,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的管理要求。如何提高临床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效能,更好地为临床服务为学员服务,对医院教育教学“分块化”管理模式进行职能整合,优化临床教学资源配置显得非常重要和迫切。
2 教育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显著提高管理工作效能
2.1 整合管理职能,节省人力物力,提升管理效能
2016年初,医院针对临床教育教学多头管理、职能交叉重叠、效能低下、教学资源浪费严重等存在问题,为优化教育教学资源配置,加强管理效能建设,整合了原临床教育教学“分块化”管理职能,设立教育培训处,统筹本科生和留学生教学(含南通大学其他医学相关类二级学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型硕士研究生规范化培训、进修和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形成院校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继续医学教育的完整医学教育管理体系,使三者之间管理和教学工作实施实现有机衔接和无缝对接,解决了分块化、碎片化多头管理造成的职能重叠、工作冲突、资源浪费、效能低下的矛盾。临床教育教学管理职能整合后,教育培训处在原临床教学管理科基础上仅增加2名管理人员,即承担了原来5个部门分块管理的职能,节约了人力、物力等资源成本。
教育培训处针对不同管理对象进行了部门内部工作分工,并结合医院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工作部署,加强医学教育规律和管理知识的培训与学习,努力打造“学习研究型、主动作为型、服务主导型、优质高效型、廉洁奉献型”管理团队,使管理人员系统掌握院校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继续医学教育等教育教学特征、区别与联系,为提高管理人员教学管理能力和工作效能奠定良好基础。在重要或重大工作需要时,如迎接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和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以及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现场评估等,管理人员分工不分家,团结协作,同向同力,确保医院教育教学重要和重大工作高质高效地完成,教育教学管理和运行效能得到显著提升。
在绩效考核改革过程中,管理职能的整合使各级各类教学工作一体化考核得以实现,避免了多部门临床教育教学考核标准不一、考核权重难以合理分配的弊端,强化了绩效考核的杠杆作用和临床教育教学薄弱环节整改的导向作用。如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推行伊始,临床教师重视程度不一,临床科室之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和培训质量参差不齐,教育培训处通过提高绩效考核KPI指标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考核权重,有效地调动和提高了临床科室做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积极性,同时将教学工作考核与临床教师职称评聘考核直接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制[2],强化了临床科室和临床教师做好教学工作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和大局意识,医院履行医学人才培养职能的学院型医院理念得到深入贯彻。
2.2 优化教育教学资源配置,提高管理和临床教学工作效率
教学工作会议是布置和反馈临床教学存在问题的重要方式,教育培训处将各类医学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统一部署,清晰院校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使不同层次的医学教育工作有机衔接,方便临床科室分管教学科主任和教学秘书统筹布置和贯彻落实科室教学工作,优化临床教学资源在各类学员之间的合理配置,减少工作争议。加强各类学员教学查房、教学讲座、病例讨论等规范性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资料台账分门别类的收集和整理归档考核,避免重复劳动,提高临床教学工作效率。统一召开各类学员、带教老师和教学秘书座谈会,可以一次性收集各类学员和带教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反馈和督查整改。在科室开展教学或业务讲座的基础上,教育培训处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医院层面的教学大讲座,让所有类别的学员从中受益,节约了分级分类分批培训的时间和空间成本,教学工作会议和教学任务下达效率显著提高。
教育培训处根据医学人才培养的特殊规律,优化教学资源配置,统筹安排不同阶段和不同层次人才培养工作。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根据不同层次不同要求医学人才培养目标,优化制定了各类学员技能培训课程和培训计划,将各类学员临床技能共性培训项目与差异化培训项目相结合,有计划地实施技能培训工作,大大节约了临床教师分级分类分批培训各类学员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临床技能培训中心亦在教育培训处统筹安排下向各类学员开放,极大地提高了模拟教学培训效率。
医院聘请的教学督导专家督查临床教学工作时,可以系统督查临床教师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和各类学员培训情况,便于发现临床科室整体教学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并提出整改意见建议和进行后期针对性的督查整改情况[3]。为加强临床科室教学工作考核,医院引进应用了网络考试系统,加强各级各类各专业学员有区分度的考试考核,客观评价科室带教质量,并通过绩效考核的杠杆作用,有力地强化了临床科室和临床教师的教学意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4]。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充分运用,提高了临床教学的工作效率和医学人才培养质量。
2.3 临床教育教学整体化改革取得实效
在管理职能整合之前,医院临床教学研究课题由原临床教学管理科牵头组织申报,申报课题亦局限于本科教学,制约了医院整体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均衡开展,影响到医院整体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升。管理职能整合之后,教育培训处统一组织教学课题的申报工作,立项课题涵盖院校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含专业型硕士研究生规范化培训)、继续医学教育等完整的医学教育体系,并针对临床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的薄弱环节,通过导向和引导作用,加强教育教学薄弱环节的教学改革研究。如针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及与之并轨的专业型研究生规范化培训临床教师重视和理解程度不一致的情况,通过有意识的引导,充分发挥教学研究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加大住院医师和专业型研究生规范化培训研究课题申报的政策倾斜力度,让临床教师在教学课题研究过程中,认识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政策推行的目的和重要意义,以及培养目标等,有效改变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重使用轻培养”的不良状况,为加强住院医师管理提高规范化培训质量奠定了良好基础。教育培训处成立伊始,就顺利通过了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的专家组对医院进行的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现场评估。教育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配置,形成了医院教育教学管理研究一盘棋的良好研究氛围。
3 实践体会
目前,国内医学院校附属医院或教学医院临床教育教学管理主要有两种管理模式,一是科教一体,教学和科研由科教科(处)负责,由于科研与教学任务都很繁重,加之科研成果的显性特征,容易出现重视科研工作的功利性倾向,管理过程中难免会出现 “重科研轻教学”现象,使医、教、研发展不均衡,不利于医院整体事业发展;二是不同培养对象由不同部门分块管理,如由与医院一体化的临床学院或教学办公室负责本科生和留学生临床教学管理,人事科(处)负责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科技科(处)负责研究生管理(包括专业型硕士研究生规范化培训),医务处负责进修生管理。分块管理模式造成教学职能重叠、教学资源浪费、教学管理和考核标准不一、管理效能低下等弊端[5]。临床教育教学资源优化配置和管理职能的整合,可以显著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效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临床教育教学管理职能和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改革实施以来,管理效能得到显著提升,取得了一系列的标志性成果。先后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和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顺利通过了国家卫生计生委委托中国医师协会组织的专家组对医院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现场考核,以及江苏省卫生计生委和全科医学中心组织的国家级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现场考核。近两年,医院承担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研究课题等各级各类教学研究课题54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63篇,获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教育研究类)成果奖二等奖1项,南通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南通大学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和一等奖各2项。医院将在此基础上,研究开发基于过程管理和临床教师教学质量档案建设的医院特色教学管理系统,使临床教育教学资源在进一步精细化管理和优化配置的基础上发挥更大的医学人才培养作用。临床教育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的管理模式在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具有较大的借鉴和推广价值。
[1] 周庆,桑爱民,高建林.“4+3”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可行性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11):17-18.
[2] 周庆,季颂华,高建林,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技能结业考核结果分析与思考[J].医学教育管理,2016,2(6):779-783.
[3] 周庆,桑爱民,高建林.双导师制在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现代医院管理,2017,15(6):84-86.
[4] 周庆,李丽,季颂华,等.“医视”网络考试系统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中的应用与思考[J].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2017,1(1):48-50.
[5] 徐智,王织云,张祺,等.“四归合一”临床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实施与评价[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4,34(5):753-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