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治未病”思想为指导的中医健康管理在脂肪肝中的应用

2018-02-13徐丽王河宝孙悦丁成华江西中医药大学南昌330004

江西中医药 2018年2期
关键词:治未病脂肪肝肝脏

★ 徐丽 王河宝 孙悦 丁成华(江西中医药大学 南昌 330004)

脂肪肝,又称肝内脂肪变性,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蓄积过多的一种病理状态。脂肪肝作为临床常见病症,既可以单独病种出现,也可存在其他疾病中,目前无理想治疗药物,而其形成与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有研究发现合理饮食、适度锻炼等生活规律的改变可逆转肝细胞内甘油三酯的累积[1],而早发现、早治疗是治愈脂肪肝的关键。因此,脂肪肝的早期预防,重点是生活方式的干预,如对其进行健康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1 脂肪肝的危害性

当今,随着社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变化,脂肪肝的发生率有了明显升高,目前我国脂肪性肝病患病率迅速增长,且年龄有所提前,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生活中,如不加以调节控制,脂肪性肝病的进一步发展将致肝细胞发生炎症、坏死、纤维增生,少数可致肝纤维化、肝硬化而产生严重后果。尹丽君[2]报道,脂肪肝的存在,导致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升高,同时心血管疾病又是脂肪肝的首要死亡原因。宋洁等[3]研究证明脂肪肝可诱发和加重糖尿病,还可降低人体免疫、解毒功能。

2 中医“治未病”思想在脂肪肝健康管理中的指导意义

中医“治未病”思想首见于《黄帝内经》。如《素问·四气调神论》篇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己乱,治未乱,此之谓也。”《素问·刺热》篇云:“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灵枢·逆顺》云:“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未励者也……故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均指出医术高明者主张“未病先防”。东汉医圣张仲景发展了《黄帝内经》的“治未病”思想,他在《金匾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篇中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概括提出“既病防变”的思想。而在《伤寒论·伤寒例》中曰“凡人有疾,不时即治,隐思冀差,已成痼疾……觉病须臾,即宜便治,不等早晚,则易愈矣。”体现了其“既病早治”的思想。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出“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将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已病”三个阶段,巩固发展了“治未病”思想。中医的“治未病”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注重平素正气培养,以此预防疾病发生,并在疾病产生之后防止其发展,疾病痊愈之后预防复发[4]。这和旨在改善生活方式以提高人民健康素质的现代健康管理的思想殊途同归[5]。脂肪肝是一种生活方式病,与饮食、起居、运动等有密切关系,控制脂肪肝需要从日常生活做起,包括饮食、起居、精神情志、运动、膳食、针灸按摩等方面。中医“治未病”思想与脂肪肝的健康管理模式不谋而合。

3 脂肪肝中医健康管理的原则

3.1 预防原则 早发现、早预防,综合调理。脂肪肝作为肝脏病变若得到有效控制在病变早期即可逆转。寻找引起脂肪肝的危险因素,如膳食不合理、缺乏锻炼、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嗜酒和药物性肝损害等,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参加体育锻炼,调整饮食结构,控制体重,慎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定期检查身体,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积极预防病情发展。

3.2 治疗原则 脂肪肝的治疗主要是去除病因,在调整饮食结构的同时,选择适当的调血脂药物,并辅以中医对症治疗,目标是使体重、血脂和血糖维持在正常生理指标内,消除或减轻肝脏脂肪的蓄积,尽可能保证机体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适当加强锻炼等综合性治疗,在预防措施基础上进一步驱除病因,如控制糖尿病、肥胖症、高脂血症等全身性疾病,少用或停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

4 中医“治未病”思想在脂肪肝健康管理中的实施

脂肪肝是现代社会文明病,与生活习惯等直接相关,根据脂肪肝的病理表现,结合肝脏的生理特点,发挥中医养生保健的优势,采取未病先防、病后调养和既病防变的原则,对脂肪肝进行全程健康调控、管理,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4.1 生活起居 生活无规律,习惯性熬夜,久坐缺少运动,喜欢喝酒聚餐或喜闹不得静均是导致脂肪肝产生的重要原因。为防止脂肪肝的发生,生活起居要有规律,坚持每天适量运动,早起而不贪睡,勤动而不贪坐,坚持餐后散步,戒烟禁酒。

4.2 食疗药膳

4.2.1 饮食有节 “民以食为天”,饮食水谷是人体摄取营养、维持脏腑功能活动必需的物质。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腻、嗜欲太过是引发脂肪肝的重要因素,而合理的膳食则对防止脂肪肝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脂肪肝患者一日三餐应规律饮食,忌暴饮暴食,禁零食、夜食;清淡饮食为主,补充含多种维生素的素菜、水果:如香菇、木耳、芹菜、胡萝卜、绿豆芽、茭白、番茄、黄瓜、南瓜、红薯、苹果、山楂等食物,有助于降低血脂和促进已沉积肝脏脂肪的消退;减少高脂、高糖、高盐饮食;宜食含必须氨基酸的动物蛋白,如鱼类、瘦肉、牛奶及鸡蛋清等,这些食物中脂肪和胆固醇含量较低,是脂肪肝患者的理想食物;宜食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玉米、粳米、豆类、香菇、海带、木耳、鸭梨等,这些膳食纤维有利于降低脂肪肝患者餐后血糖的升高,降低血脂和胆固醇,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宜食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硒的食物,如胡萝卜、番茄、鱼肝油、贝类、鱼、禽类及豆制品[6]。多种维生素是肝脏代谢必需品,宜多食。饮食禁忌:忌辛辣和刺激性食物,如洋葱、生姜、大蒜、辣椒、胡椒、咖喱和酒类等;忌油炸煎烤食物,如牛排,鸡、羊肉,鸭等,食物炸烤后会产生化学物质丙烯酸,该物质经血液循环至肝脏,损伤肝细胞。

4.2.2 药膳 脂肪肝和生活、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制作、应用中医药膳防治脂肪肝成了热潮,现择制作简便、服用效果较佳的药膳方例举于下[7]。

葛花茶:葛花10g,荷叶半张。荷叶切成丝状,与葛花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煮沸10min,过滤去渣,取汁即成。当茶频饮,有解酒毒,降血脂等功效。主治酒精性脂肪肝。

三子降脂饮:枸杞子30g,决明子30g,沙苑子30g。决明子、沙苑子洗净,决明子碾碎,与沙苑子同放入纱布袋中,与枸杞子同入沙锅,加水浓煎,取汁饮。有平肝益肾、降低血脂等功效。对中老年肝肾阴虚型高脂血症并发脂肪肝者尤为适宜。

乌龙决明茶:草决明30g,乌龙茶5g,做茶饮,日饮3~4次。草决明降脂、降压、通腑;乌龙暖胃、消食、利脏腑。适用于各型脂肪肝患者。

荷叶山楂饮:鲜荷叶30g,生山楂15g,银耳30g,冰糖少许。具有健脾养胃,祛脂的作用。对于酒精性脂肪肝更为适宜。

茶香翡翠:芹菜300g,绿茶5g,橄榄油少许,盐、味精适量。芹菜有清肝热,降低血清胆固醇,促进体内废物排出的作用;茶叶可增加血管弹性,降低血中胆固醇,防止肝中脂肪积累。适用于各型脂肪肝患者。

4.3 适度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适度的运动能促进体内的血液循环、促进组织间的新陈代谢和体内脂肪分解,同时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通过坚持体育锻炼,如进行一些慢跑、快步走、骑自行车、游泳等运动,能高消耗体内能量,控制体重增长。随着肥胖的减轻,肝脏内多余的脂肪也随之消退,从而预防脂肪肝的发生。

4.4 调畅情志 人的精神情志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突然强烈的精神刺激,或反复持续的精神刺激,可使人体气机逆乱,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病。脂肪肝病人情志波动剧烈,会引起脂肪等物质代谢失常,发生脂肪蓄积,因此,脂肪肝病人调养心神尤为重要。首先,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既不畏惧,也不抗拒,坚定与疾病抗争的决心。第二,调畅情志:脂肪肝病人培养一些适合自己的业余爱好,如吟诗、作画、听曲、赏花,或垂钓、或品茗、或爬山,怡然自得,保持心情舒畅。

4.5 针灸按摩 针刺内关、丰隆,用泻法。能化痰降脂,适用于痰湿壅盛型脂肪肝;针刺天枢、气海、下巨虚、太冲。气海用补法,余穴用泻法。具有调补肝肾、泻胃降脂作用,适用于肝肾虚衰夹有胃热的脂肪肝。

艾灸关元、足三里、肺俞、丰隆、肾俞。方法:以艾条或艾柱灸,一般取2~3穴,1次/日,10~15日为一个疗程。能温补脾肾,用于治疗脾肾阳虚型的脂肪肝。

耳穴压贴:王不留行籽压贴敷于交感、脾、胃、肺、神门等耳穴,定期按压5~10min,能促进胃肠蠕动,减少能量吸收,促进代谢,起到调脂作用。

5 结语

中医“治未病”思想内容丰富,涵盖面广,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极大贡献。当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医疗保健卫生需求的提高及医疗模式的变革,健康管理应时代要求而产生、发展、完善,作为生活方式病的脂肪肝的防护,更需要一整套完善的健康管理方案作支撑。相信,充分挖掘中医“治未病”思想内涵,并将之运用于脂肪肝健康管理的全程防护,将会有效地提高脂肪肝的治愈率,提高国民健康水平。

[1]王兆江.脂肪肝诊治进展[J].黑龙江医学, 2007, 31(10):757.

[2]尹丽君.论脂肪肝的危害及其预防[J].大家健康, 2016, 10(15):4.

[3]宋洁,张颖彬,王胜男.脂肪肝的健康管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3, 8(26):261-262.

[4]邓翠丽.以“治未病”思想为指导的中医健康管理在非酒精性脂肪肝中的应用[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

[5]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编委会.健康管理概念与学科体系的中国专家初步共识[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09, 3(3):141-147.

[6]陆健敏.脂肪肝的饮食调养[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26.

[7]朱宏.药膳防治脂肪肝[J].食品与药品, 2006, 8(9):76-77.

猜你喜欢

治未病脂肪肝肝脏
七种行为伤肝脏
瘦人也会得脂肪肝
脂肪肝 不简单
肝脏里的胆管癌
王迎春:非肥胖脂肪肝
脂肪肝治疗误区须谨防
加州鲈肝脏养护
大学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孙思邈治未病观与养生理论探析
朱长刚:大医更要“治未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