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中医病因病机探讨

2018-02-13黄晖朱慧志安徽中医药大学合肥23003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合肥23003

江西中医药 2018年12期
关键词:哮病肺系同治

★ 黄晖 朱慧志(.安徽中医药大学 合肥 23003;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 合肥 23003)

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CARAS)是同时发生在临床或亚临床的上、下呼吸道的过敏性炎症,是同一综合征在呼吸道两个部分的表现。随着空气污染、环境变化,CARAS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已经成为全球性健康问题。现代医学对确诊的CARAS,大多提倡联合治疗,但据相关研究报道[1],由于治疗重复和药物叠加,容易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因而降低了患者的依从性,联合治疗效果并不明显。现代医学的联合治疗多是机械性的药物相加,并非从中医“肺鼻同治”的整体观出发,所以收效甚微,这也是中西医治疗CARAS的区别所在。

随着2004年CARAS这一新的诊断学名称的确立,我国非常重视用中医药治疗CARAS,且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至今为止仍未找到一种令人满意的中医治疗CARAS的方法。因此,突破传统理论的束缚,探索一条治疗该病的新方法、新途径,成为当务之急。本文根据中医“肺鼻同治”理论,结合CARAS发病机制和病生理特点,对CARAS的中医病因病机进行探讨,希望能为本病的中医治疗研究提供一些思考。

1 “肺鼻同治”理论源远流长

中医“肺鼻同治”理论并非传统中医学理论,而为现代医家针对相关肺系疾病的病因病机创新性提出来的,但在古代中医典籍中可窥其理论原型,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记载:“肺主鼻.在窍为鼻”、《灵枢·脉度篇》云:“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灵枢·五阅五使篇》云:“鼻者,肺之官也。”及《灵柩·经脉》云:“手太阴之别,名曰列缺……别走阳明也。”又云:“大肠手阳明之脉……上挟鼻孔。”以上阐述了鼻与肺的官窍与脏腑之间的络属关系,是中医“肺鼻同治”理论之源。而“肺开窍于鼻”是“肺鼻同治”理论的精髓所在。中医认为肺与鼻在解剖上相互贯通、生理上息息相关、病理上互为影响。

1.1 古代“肺鼻”解剖中医经典 关于“肺、鼻”的解剖早有论述,认为肺鼻在解剖结构上是相互贯通的。如《素问·金匮真言论》记载:“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认为鼻与肺在解剖位置上密切相关,鼻为肺与外界相通的通道,更是肺与外界相通的门户所在,鼻通过咽、喉、气道与肺相连,鼻于外,肺在内,内外相互联系,互相影响。肺鼻在解剖结构上的连贯性,使“肺鼻同治”成为可能。

1.2 古代“肺鼻”生理 中医将“鼻、喉、气道、肺”统称之为肺系,四者密切协调,共同维持人体气息出入的正常生理活动。其中,鼻作为交通内外的门户,更有“天气通于鼻”和“肺气通于鼻”之说。肺开窍于鼻,鼻为肺之官。鼻与肺在生理上息息相关,中医认为肺主气,司呼吸,主行水,朝百脉,主治节[2];鼻主通气,司嗅觉[3]。二者在生理上相互联系、互为依赖。肺主气、司呼吸离不开鼻主通气的参与,鼻窍的通畅也有赖于肺的宣降功能的正常。因此,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需要两者协调合作。肺主宣降功能正常,精、津得以濡养鼻窍,鼻气通利,可闻香臭;鼻主通气正常,气道通利,气机升降出入正常,肺脏得以宣降。因此,二者互为彼此生理功能正常运行的前提基础,密不可分。

1.3 古代“肺鼻”病理 中医认为,鼻与肺在病理上相互影响。鼻病多源于肺,肺病又可因于鼻。肺失肃降,肺气上逆,鼻窍壅塞,通气不畅,久则不闻香臭,形成鼻塞、嗅觉失灵等鼻病。如《诸病源候论》言:“肺脏为风冷所乘,则鼻气不和,津液壅塞而为鼻齆。”《医学摘粹》亦言:“鼻病者,手太阴之不清也”。反之,鼻失通利,气门塞闭,肺之宣降失常,肺气上逆,则发为咳嗽、喘息、胸闷等肺病。如《辨证录·咳嗽门》云:“夫肺窍通于鼻,肺受风寒之邪,而鼻窍不通者,阻隔肺金之气也。”

2 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与中医“肺病同治”理论

现代医学中很多呼吸系统疾病都是在肺鼻共同病理作用下发生的,两者之间存在着或因或果的关系。比如文中论述的CARAS,主要表现为鼻痒、喷嚏、流清鼻涕、鼻塞、咳嗽和喘息等,这些症状可突然发作,也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与过敏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的一般症状类似。CARAS发病就是在肺鼻的共同病理作用下发生的,因此,CARAS的治疗也要回归于肺鼻的生理和病理。

中国古代医籍未曾找到类似于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的病名记载,但依据临床症状、体征特点,可将其归入“哮病”与“鼻鼽”的范畴。以上二者皆属肺系病范畴,常相互联系、互为影响。如《医林绳墨》中记载:“肺主气,开窍于鼻,鼻之为病,肺病也,治当以清气为主.因肺主气,清气者,清利肺气也”。可见“肺鼻同治”理论在肺系病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中存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在哮喘伴有或不伴有鼻部症状时,都可兼顾鼻部炎症的治疗,即上、下气道的联合治疗,也就是中医的“肺鼻同治”。

3 “肺鼻同治”理论指导下的CARAS中医病因病机探讨

关于CARAS的中医病机可归纳为“本虚标实”,整个疾病过程可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两个阶段。发作期以标实为主,缓解期以本虚为要。中医认为CARAS发病,或因于肺,或因于鼻,肺鼻相通,互相关联。CARAS发病可表现为“鼻鼽”和“哮病”的病因病机特点。而“肺鼻同治”理论要贯穿整个疾病治疗的始终,将其作为CARAS辨证论治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3.1 鼻鼽的中医病因病机 鼻鼽的病因病机可概述为“脏虚和感邪”。脏虚主要表现为肺、脾、肾等脏气亏虚。脾居中土,主运化水液,向上散布精微于肺,向下灌注达肾,地位极其重要。脾虚,运化失常,精微匮乏,肺肾失于充养,则肺气弱,肾气亏。肺脾肾气虚,脏腑功能失调,水液代谢失常,聚而为涕,久之不化则形成伏痰,储于鼻肺。再者,肺气虚弱、腠理疏松、卫表不固,鼻窍易感外邪,如《灵枢·本神篇》所说:“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或肺虚津少,鼻窍失养,出现鼻塞、鼻痒等鼻鼽症状。

外邪有风、寒、湿、燥、火五端,其中尤以风、寒、火见长。中国古医籍对此早有记载,如《外台秘要》言:“肺脏为风冷所乘,则鼻气不和,津液奎寒”,及《景岳全书》云:“凡由风寒而鼻塞者,以寒闭腠理,则经络壅塞而多鼽涕,此证多在太阳经”。风冷邪气袭肺,宣降失常,肺气郁闭,致清道不利,鼻气不和,津液不能宣化,成为鼻涕,发为鼻鼽,再如《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热类》云:“鼻为肺窍,痒为火化。心火邪热……发于鼻而痒,则嚏也。”及《素问·五常政大论》中有“少阳司天,火气下临……咳嚏鼽衄鼻窒。”火热之邪伏于肺经,肺经郁热,肺失宣降,气机升降出入失常,气道不利,则出现鼻痒、鼻塞等症状。外感邪气可单独致病,亦可相互夹杂致病,但始终以“肺鼻”为作用靶点,外邪袭于肺鼻,使之生理功能失调,病理上互为影响,发为鼻鼽。

3.2 哮病的中医病因病机 哮病的中医病机素有“夙根论”一说,认为宿痰伏肺,外邪诱发而致哮喘,不发如常人。李用粹在其《证治汇补》中指出:“哮与痰喘之火而常发者,因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喘。”李师言简意赅,形象描述了哮喘是在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下发作的。历代医家多认为痰饮为哮病的“夙根”,其中尤以丹溪最为推崇,如《丹溪心法》中记载:“哮喘必用薄滋味,专主于痰。”认为肥甘厚味伤脾生痰,储于肺,日久形成伏痰,成为哮病发病的夙根。再如秦景明在其《症因脉治》中提出:“哮病之因,痰饮留伏”。皆强调痰饮在哮喘发病中的重要地位。

概括哮病的主要病因有外邪侵袭、饮食不当和体虚病后[4]。情志、饮食及外感邪气是哮喘发病的主要诱因。情志不调,饮食不当,外感风、寒、暑、湿、燥、火及烟尘、花粉、动物毛屑、异味气体等邪气均可诱发哮喘。如《症因脉治·哮病》记载:“哮病之因,痰饮留伏,结成窠臼,潜伏于内,偶遇七情之犯,饮食內伤,或外有时令之风寒束其肌表,则哮喘之症作矣”。哮病发病,无论内因与外感,皆与肺鼻相关,鼻与肺,息息相通,肺主宣发肃降,鼻主通气,司清化,肺之不调,邪滞于鼻,鼻失清化,肺失宣降,气机不畅,从而诱发哮病。

3.3 CARAS中医病因病机 CARAS是发生于上、下气道的慢性炎性疾病,其发病特点是反复发作,且病程较长,这与中医“宿痰”的致病机理不谋而合。中医将CARAS归于鼻鼽和哮病范畴,其病因病机可从鼻鼽和哮病出,但又异于单一的鼻鼽和哮病发病。总的可归纳为“本虚”和“感邪”两端,“伏痰”为主要病理因素,皆与鼻肺相关。

先天不足和后天脏气亏损同为鼻鼽合并哮病的内在因素。脏腑功能失调,水液代谢失常,水湿内停不化,最终导致痰浊这一病理终产物的形成。笔者以为涕与痰皆为水液运行输布障碍所化生的病理产物,可归于“痰浊”类,储于肺鼻,甚至储于整个肺系,可作为鼻鼽和哮病的共同病理因素,是CARAS发病的关键所在。肺脾肾的虚态在“痰浊”形成的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肺为水之上源,三者密切相关,互为基础。三脏功能失调,水液运化失常,水湿内停,聚为痰浊,储于肺鼻,导致肺失宣降,气道不利,气机升降出入功能异常,水液运行输布障碍,进一步促进痰浊的形成。痰浊日久不化,形成伏痰,或储于肺,或藏于鼻,成为鼻鼽和哮喘发病的共同“夙根”。

外邪同为鼻鼽合并哮病的外在因素。外感邪气,或从鼻入,或直接入肺。邪干肺鼻,肺之宣发肃降失司,鼻之清窍不利,气机升降出入不畅,水液运行障碍,水液停聚形成痰浊,储于肺鼻,发为鼻鼽和哮病。综合相关文献报道,其外在致病邪气主要包括风邪、寒邪、湿邪,及烟尘、花粉、动物毛屑、异味气体等,其发病特点各异。过敏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一般病程较长,具有季节性特点,常骤然发作、即发即止,这与风、寒、湿等邪气致病特点相符。外邪常作为CARAS发病的诱发因素,明确诱因是CARAS中医证治的关键。

4 结语

中医“肺鼻同治”虽为近现代医家提出的理论观点,但仍可从古代医籍中找寻其理论根源。它的提出,是对古典中医理论的继承和创新。“肺鼻同治”理论没有规范的定义界定,它强调了肺系病辨证论治的整体观点,与中医基础理论的整体观念相符合。中医认为鼻病必须从肺治,肺病亦可从鼻治。肺系病离不开鼻与肺的共同参与,所以“肺鼻同治”理论的提出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医认为CARAS发病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肺与鼻两个部位的症状体现。CARAS病因病机可归纳为“本虚”和“感邪”两端,痰浊是其主要的病理因素。CARAS发病离不开鼻与肺以及整个肺系的参与,CARAS的辨证论治要立足于“肺鼻同治”的基本理论,鼻与肺不仅在脏腑经络上互为表里,更体现在功能上的相互影响。正确认识CARAS的中医病因病机,立足“肺鼻同治”理论,达到上下同治的目的,最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哮病肺系同治
从“肺系膜”论哮病伏痰犯膜的病机特点与分型分期论治规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疗效
毓庆宫在乾隆、嘉庆、同治三帝心中掀起的波澜
四水同治
中国官窑瓷器的最后辉煌:“同治大婚瓷”究竟多奢华
小青龙汤加减治疗肺系疾病临床经验
吕梁市岚县:“五水”同治,打造良好生态水环境
治哮病从痰论药
“肺系疾病”中医特色疗法的体会
黄吉赓应用膏方治疗肺系病经验举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