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把命丢只因剪个脚趾甲
2018-02-13姑苏留声
○姑苏留声
19岁的小杨,在苏州一家工厂实习,是一名流水线操作员。一天下班后剪指甲,不小心剪破了右脚大拇趾头,伤口仅米粒大,也没怎么出血,便没有在意;第二天下班后,发现大拇趾有点红肿,依旧没有当回事;第三天下班时走路已经有点一瘸一拐了,还有点头晕发冷,在同事的劝说下去附近的镇医院做了简单的伤口消毒包扎处理;第四天已经有明显畏寒、发烧,胸闷心慌得厉害,红肿从大拇趾扩展到小腿踝部,工友觉得不对劲,叫来120直接把他送到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
此时的小杨,已经有点神志不清,经验丰富的分诊护士直接把他推进了抢救室,很快初步的病情结果出来了,心跳180次/分,严重的双肺广泛大片白色渗出阴影,白血球5万(正常值4千~1万)。
值班的王医师敏锐地意识到是严重的脓毒症!简要交代病情后,立刻下了病危通知书,积极复苏抢救的同时,联系收入重症监护病房(ICU)抢救。转入ICU后,用了最强的广谱抗生素联合方案,并第一时间请外科会诊、协同清创处理右下肢的伤口,同时留取了血培养和伤口分泌物培养。
小杨的病情并没有停止进展,晚上出现了感染性休克(血压下降、四肢末梢发冷、尿少),需要大量静脉输液和收缩血管的升压药以维持血管循环。第二天,出现呼吸衰竭的恶化,还有咳嗽、咳红色乳状痰,ICU医师迅速施行气管导管术,并上了呼吸机。
细菌培养结果陆续出来:血液培养、伤口培养和痰培养都是同一种叫做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革兰氏阳性细菌。用上了抗阳性菌王牌的万古霉素,并采用了所有能想到的最强的生命支持手段,但感染已经播散到全身。胸部摄片发现肺上广泛的团块状融合阴影和空洞,这提示小杨出现了血行播散性肺脓肿。
接下来的一周,感染仍然在进展,甚至出现了脓气胸,除了呼吸和循环,肝、肾、脑部也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器官衰竭表现。ICU医护抢救团队苦苦支撑了1个多星期,动员了各个相关专科的专家前来会诊支援抢救。但最后不得不遗憾地面对治疗失败的现实,而小杨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19岁。
脓毒症,比流感还可怕的健康杀手
2018年初“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刷遍了朋友圈,很多人从这篇文章中了解到甲型流感病毒的可怕。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卫生防控体系的建立完善,诸如SARS、流感病毒这些有周期性、季节性发病特点的传染性疾病已经逐渐得到控制。但日常生活中,还有一种感染所导致的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常见疾病,却还不为公众所熟知,它就是“脓毒症”。
脓毒症,是病原微生物感染机体(大多是细菌)后导致的一类临床综合征。微生物侵入人体后,除了导致局部感染表现外,还伴随远离感染部位的组织器官出现炎症损伤反应。国际上,脓毒症的最新定义是“机体对感染的反应失调而导致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发烧、呼吸急促和心跳加快,有时候会出现意识不清。
如果出现血压降低则称为感染性休克,是一种病死率很高的临床危重症,需要转入ICU加强监护和抢救。ICU救治措施主要包括微生物培养(血培养和其他培养)和广谱抗生素使用,大量输液和使用收缩血管药来稳定血压,有时候为了得到血流动力学参数指导抢救,还需要在血管内插入监测导管。
如果出现肺、肾、肝等器官功能衰竭,往往需要积极进行机械通气(呼吸机)、持续人工肾脏(血透机)或肝脏替代治疗(人工肝)支持,甚至少数严重病例需要上体外膜氧合治疗。这些救命的尖端技术价格不菲,初期抢救每天医疗费会在1.5万~5万元之间。
全球每年脓毒症发病人数达2千万~3千万,在美国每隔2分钟就有一个人因脓毒症死亡,这个数字比前列腺癌、乳腺癌和艾滋病加起来死亡数还要多。我国脓毒症还没有全国数据,部分研究表明,ICU脓毒症的平均发病率高达40%。许多研究发现,罹患脓毒症抢救存活患者中,遗留躯体运动功能和认知障碍比较常见,往往需要长期的康复治疗和功能训练。
给我们的警示
我们在ICU遇到过很多的脓毒症患者,工作之余我们也常常聊起小杨,这个本不该早早结束美好人生的年轻人。假如他伤后能清理并消毒伤口,换一双干净鞋;假如在第一次就医时就更充分处理伤口;假如在脓毒症早期能给予规范的抢救治疗……
多了解一些脓毒症基本知识真的可以挽回很多宝贵的生命,可是这一切实现有赖于社会范围内脓毒症整体防控水平的提高,在这个过程中,医护人员、公共卫生工作者、媒体、相关社会组织都应担负起自己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