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炳彩治疗痰、湿二邪部分药对举隅
2018-02-13杨坤伍建光江西中医药大学07级硕士研究生南昌330004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昌330006
★ 杨坤 伍建光(.江西中医药大学07级硕士研究生 南昌 330004;.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南昌 330006)
伍炳彩教授作为我省的国医大师,一生坚持学习,研读金匮,善用经方,师古不泥古。伍老从医50余载,医人无数,不仅脉诊了得,用药更是匠心独运,对药对的使用出人意料,但又尽在医理。伍老认为两药合用,一是相互协调增强药力,二是化裁古方,以凑全方之效。学生有幸伺诊于侧,获益匪浅,现将其部分针对痰、湿二邪的药对整理如下。
1 蚕沙配宣木瓜
蚕沙,味辛甘,性温,归胃、脾经,有祛风除湿、和胃化湿之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风湿痹证,吐泻转筋,风疹、湿疹之瘙痒。宣木瓜,味酸,性温,归肝、脾经,为吐泻转筋之要药。陶弘景云:“凡转筋呼木瓜之名,写木瓜之字,皆愈”。《霍乱论》所载的蚕矢汤中就曾有配伍此二药,用于治疗湿热内蕴之霍乱,吐泻腹痛,肢冷转筋的案例。伍老认为,蚕沙作用较缓,又善祛风,不论风重、湿重均可应用;木瓜善舒筋活络,长于治疗经脉拘挛。故合用之,取祛湿化浊、宣化畅中、利湿舒筋之意。临床中治疗湿浊内蕴之吐泻转筋,尤其用于诊治下肢经脉挛急之腿脚抽筋疗效甚佳。
2 枳壳配桔梗
枳壳,味苦酸,性微寒,《药性赋》云:“宽中下气,枳壳缓而枳实速也”。因其辛散苦降,能入脾、胃二经气分,善宽胸利膈,行气消痞,故常用于气滞痰食所致胸脘痞满、胁肋胀痛等症。桔梗,味苦辛,性升散,归肺经,为上行之药。《温病条辨》有云:“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故方中常用其宣通肺气,条畅气机。此二药皆为枳桔二陈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桔梗辛散,枳壳苦降,一升提,一降泄,二药相合,以增开宣肺气、燥湿化痰、止咳平喘之力,伍老常用之治疗痰湿阻滞之胸脘痞满、气机不舒、咳嗽咳痰等症。
3 白及配黄连
白及,味苦甘涩,微寒,入肺、胃经。《滇南本草》谓其:“治痨伤肺气,补肺虚、止咳嗽,消肺痨咳血,收敛肺气”。黄连,性寒,味苦,归心、胃、大肠经,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开宝本草》称其:“味苦、微寒无毒,五脏冷热,久下泄澼,脓血,止消渴大惊,除水利骨,调胃,厚肠、益胆,疗口疮”。伍老此二药相配,一取清热杀虫,祛腐生新,治疗肺结核伴咯血之症;二取其清热燥湿、收敛止血,治疗消化性溃疡伴出血等病,看似毫无关联,实则颇有深意。经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白及对结核杆菌、肿瘤细胞等有明显抑制作用,有可弥补肺损空洞的作用;黄连对抗炎抑菌、抗病毒等方面亦有奇效。
4 蒲公英配(浙)贝母
蒲公英,性苦、寒,归肝、胃经,具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之效。《本草求真》云:“蒲公英入阳明胃、厥阴肝,凉血解热,故乳痈、乳岩为首重焉”。(浙)贝母,性苦、寒,归肺、心经,可清热解毒、化痰止咳、散结消痈。两药合用,清热解毒、利湿消痈之效倍增,主要用于湿热内盛、血络阻滞之乳痈、乳岩。据伍老临床经验,此二药可用于治疗乳痈、乳岩,但又不止于此。现代人因饮食不节,嗜食肥甘,情绪多变,易伤肝脾,而致肝郁化火,痰热内蕴,出现胃脘灼热,反酸嗳气,用蒲公英可消肝胃之火,(浙)贝母可开郁化痰,用于治疗胃脘灼热疼痛甚者,合用金铃子散效果更佳。经现代药理研究,此二药用于消化性溃疡,均具有良好的保护胃粘膜的作用。
5 (川)贝母配金荞麦
(川)贝母,性凉、甘、平,入肺、胃经,可润肺止咳、化痰平喘、清化热痰。金荞麦,味苦、微寒,有小毒,归肝、脾经,具清热解毒、排脓祛瘀之效。伍老认为,(川)贝母善清降肺气,金荞麦善解毒排脓,此两药相合,以期降气化痰、清热排脓之效增,用于治疗咳嗽、咽喉不适、肺痈吐脓等痰热内蕴之证,疗效颇佳。
6 乌贼骨配(浙)贝母
乌贼骨,味咸、涩、性温,归肝、胃经,有收敛止血、涩精止带、制酸止痛、收湿敛疮之效。因其属于贝壳类,含有钙盐,能中和胃酸,可缓解泛酸及胃脘部烧灼感。(浙)贝母也具抗溃疡之效。临床上常用此二药治疗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等病,均获满意疗效。但据伍老经验,经中医辨证,凡证属痰热内盛之象,均可合用二药,尤以溃疡、胃脘烧灼、返酸效佳。
7 茯苓配杏仁
此药对选于茯苓杏仁甘草汤。该方功能宣肺化饮,用于治疗胸痹轻证,饮阻气滞而偏于饮邪盛者。《金匮要略》云:“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1]。方中茯苓利尿逐饮,杏仁合之亦可祛在里之水,大凡水饮停胸所致之气机不畅,而见之胸闷、胸中气塞、短气均可用之,疗效甚佳。临床中,伍老常化裁此方,用于治疗痰饮内停,阻滞气机之胸闷、气憋等轻证。
8 瓜蒌配黄连
此药对出自小陷胸汤。方中黄连清热,瓜蒌缓下,共凑宽胸散结涤痰之功。伍老认为,临床中化裁用之,针对痰热互结之咳喘确有良效,用于治疗证属痰热型的顽固性咳嗽、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显著。经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瓜蒌确有祛痰、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对急性心肌缺血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9 麻黄配麻黄根
此药对出自《医宗金鉴》麻黄宣肺酒,原方用于治疗酒糟鼻。麻黄辛温,轻扬走表,既能开腠理,透毛窍以发汗,又能开宣肺气以平喘。麻黄根甘平、微涩,入肺经,能行周身之表而固卫气,敛肌腠、闭毛窍,为敛肺固表止汗之要药。二药合用,一散一收,一开一合,开合相济,开不耗散,合不留邪,共凑开合相济、平喘止咳之功。临床用于治疗哮喘,尤其是小儿支气管哮喘,无过于峻烈或敛邪之偏,既达宣肺平喘目的,又无过汗伤正及恋邪之弊。伍老经验,临证时,麻黄根用量略大于麻黄,目的在于抑制其发汗而增强其平喘作用。
10 牡蛎配泽泻
牡蛎功能潜阳补阴、重镇安神、软坚散结、收敛固涩、制酸止痛;泽泻可利水渗湿、泄热、化浊降脂。此药对出自于牡蛎泽泻散。原方用于逐水消肿,主治大病愈后,水气停聚,腰以下浮肿,小便不利,脉沉实有力者。《伤寒论》原文:“大病差后,从腰以下有水气者,牡蛎泽泻散主之”[2]。伍老用此药对,取牡蛎敛汗,泽泻利湿,共治湿热内蕴所致之自汗、盗汗,常获佳效。
11 赤小豆配当归
赤小豆,解毒排脓、利水消肿;当归善走血分,可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此药对化裁于《金匮要略》赤小豆当归散。原方赤豆可排痈脓、祛湿热,当归活血,以加速脓液外散。二药相合,对于全身各处内外痈脓皆可奏效[3]。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赤小豆具有利尿之效,对心、肾病水肿患者均有益处。因此,二药合用,活血利水之效显著,伍老常用其治疗血分湿热证。
12 芦根配滑石
芦根,清热泻火、除烦、生津止渴、利尿、止呕;滑石,利尿通淋、清热解暑、外用祛湿敛疮。此对灵感来源于叶天士《温热论》所云:“盖伤寒之邪留恋在表,然后化热入里,温邪则热变最速,未传心包,邪尚在肺,肺主气,其合皮毛,故云在表。在表初用辛凉轻剂。挟风则加入薄荷、牛蒡之属,挟湿加芦根、滑石之流,或透风于热外,或渗湿于热下,不与热相搏,势必孤矣”。临床中伍老谨遵叶氏之法,芦根、滑石相配,甘淡渗湿,使湿从下泄,利尿而不伤阴,常治湿热伤阴者,效果显著。
伍老遣方用药之精妙,学生只领悟一二,欢迎各位同道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