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茂泓从心肝论治神志病举隅

2018-02-13程婷婷王茂泓江西中医药大学06级硕士研究生南昌330004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昌330006

江西中医药 2018年7期
关键词:王师神志防己

★ 程婷婷 王茂泓(.江西中医药大学06级硕士研究生 南昌 330004;.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南昌 330006)

神志病是临床常见的精神类疾病,包括了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的障碍。中医对神志病的认识,渊源颇深,包括癫病、狂病、痫病、郁病、呆病、健忘、小儿客忤、不寐、百合病等诸多病证。临床上可表现为不得眠、谵语、恍惚心乱、发狂、心烦、循衣摸床、默默、惕而不安、喜忘、眩冒等症[1]。王茂泓主任为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长于脉诊和六经辨证,擅用传统中医方法治疗各种内伤杂病和疑难病症。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良多。本文从王茂泓从心肝论治神志病的理论依据、常用方剂之理论探讨、验案举隅三方面来阐述,希望对广大医务工作者有所裨益。

1 从心、肝论治神志病的理论依据

《素问·宣明五气》中记载:“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是谓五脏所藏。”五神藏理论体现了中医学“形神统一”思想。《灵枢·本神第八》云:“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心主藏神,心神乃五神之主宰,并协调统一五脏的精神活动。

心神的正常与否与神志的关系非常密切。正如《灵枢·本神第八》所云:“心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恐惧自失……肝悲哀动中则伤魂,魂伤则狂忘不精。”王师在临床中发现,与夜寐不安相关的神志病非常多见。而夜寐不安主要是涉及魂、魄的变化,而最主要的是魂的变化,并最终影响到心神,导致神魂同病。王师认为,魂最善游,肝不藏魂的机理主要有二:一是由于神之不敛、心之不寂或肝火、肝阳之热扰所致。正如张介宾所说:“魂之为言,如梦寐恍惚,变幻游行之境皆是也。神藏于心故心静则神清,魂随乎神”;二是由于七情内伤或肝血亏虚,导致肝不藏魂。

2 治疗神志病的常用方剂及机理探讨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于《伤寒论》107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王师认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本属少阳病变证,乃患者感受寒邪不解后,郁而化火,本当解表而误用下法后,致使郁热内陷少阳三焦,而少阳三焦是水火及气机的通路,三焦水湿敷布不利,水湿邪气与郁热交争,故出现胸满、心烦、小便不利等症,郁热较重者扰心神可以出现谵语;水湿重故身重,难以转侧;因火郁而胸满,故用小柴胡汤去甘草加桂枝疏散少阳之邪来转枢厥阴;茯苓利水保心气;生龙骨、生牡蛎镇惊安神,其中龙骨尤为重要,《本草求真》有云:“龙骨专入肝、肾、大肠,兼入心,阴中之阳,鳞虫之长。甘涩微寒。功能入肝敛魂,不令浮越之气游散于外,故书载其能镇惊辟邪,止汗定喘。”铅丹镇心截痰安神,用大黄去郁热。但因铅丹有毒,古法炮制后方可使用,现今多无炮制之铅丹,故去之。若郁热不重,可去大黄。王师认为大黄可去铅丹毒,故不用铅丹时,大黄亦去之,若患者大便不畅,临床上可加用厚朴理气。若寸脉浮可加用琥珀镇心安神。

防己地黄汤见于《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即:“治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无寒热,其脉浮。”王师认为,此条是阴血不足、风入心经之候,正如《成方切用》中所说:“此亦风之进入于心者也。风升必气涌,气涌必滞涎,涎滞则流湿,湿留壅火,邪聚于心,故以二防、桂、甘去其邪,而以生地最多清心火,凉血热,谓如狂妄行独语不休,皆心火炽盛之证也。况无寒热,则知病不在表,不在表而脉浮,其为火盛血虚无疑尔。”

百合地黄汤出自于《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即:“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百合病历代均存争议,至今未有定论。《吴医汇讲》称百合病为“心神涣散症”,何任在《金匮要略通俗讲话》中称之为“热病后余邪未清所致的疾病”。关于其用药特色,《千金方衍义》云:“百合病若不经发汗、吐、下,而血热自汗,故用百合为君,安心补神,能去中热,利大小便,导涤痰积;但佐生地黄汁以凉血,血凉则热毒解而蕴结自行,故大便当去恶沫也。”《金匮要略心典》谓:“百合色白入肺,而清气中之热,地黄色黑入肾,而除血中之热,气血即治,百脉俱清,虽有邪气,亦必自下;服后大便如漆,则热除之验也。”王师体会到,本方具有清、轻、平、润的特点,能滋津血、益元气,使五脏元真通畅,使内热无以留存而外泄,失调之机得以恢复。可用于治疗风入心经、阴虚血热者,亦可用于素体真阴不足兼有伏风者。

3 验案举隅

3.1 梦游案 患者黎某,女,73岁,2017年10月12日初诊。主诉:夜寐不安伴呼叫醒来3年余,加重半年余。现病史:近3年由于心理压力大而逐渐出现夜寐时大声呼叫而醒;近半年夜寐叫醒,且伴摔倒在地,而后清醒,醒来后可复入睡。9日前始夜寐时噩梦,呼叫醒来后发现自己窜出床外;食欲可,大便日一次,量少不畅,小便不黄,尚利;近半月右手中指关节疼痛,偶有僵硬感;夏季汗出可湿衣;舌质暗红,苔白底略浮黄;细滑浊弦,左寸浮,右关滑浊弱。辨证为少阳郁热扰心,风入心经。治法:和解清热,滋阴祛风,镇惊安神。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防己地黄汤化裁:柴胡10g,黄芩10g,半夏10g,党参15g,防己12g,桂枝8g,茯神20g,生龙骨25g先煎,生地30g,防风10g,厚朴5g,生牡蛎30g先煎。7剂,日1剂,水煎服。嘱若有效再服7剂。2017年10月27日二诊,服药后夜寐乱动及呼叫已愈。其后原方加减调理,随访2月未复发。

按:本案病变部位始于少阳枢机不利,因厥阴与少阳相表里,由少阳影响到厥阴肝,最后影响到心;不仅影响到魂,也影响到心神。肝藏魂,肝不藏魂则出现夜寐噩梦呼叫醒来。患者夜寐噩梦大声呼叫醒来且窜出床外,可知非但肝魂不藏,并且影响了心神,一般情况下应有心火的参与,《内经·素问》病机十九条“诸燥狂越,皆属于火”,但患者小便不黄,苔白底略浮黄,故心火不重。结合患者脉细左寸浮,右手中指关节疼痛,偶有僵硬感;夏季汗出可湿衣,考虑阴血不足、风入心经。故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防己地黄汤为基本方,服药后疗效甚捷。

3.2 小儿夜啼案 患者乔某,女,1岁4个月,2017年11月7日因夜啼5月余就诊。患儿近5月余夜间突然啼哭,呈歇斯底里状,声高而尖,每次均哭半小时以上方止,或稍有不顺即哭,脾气暴躁,昼轻夜重。予民间所谓“收惊”法数次无效。喜食甜食,不喜正餐,二便如常。望其面色黄滞,鼻根发青。舌质浅红,苔薄,脉细数。处方用百合地黄汤合防己地黄汤加减:防己4g,生地10g,桂枝3g,防风3g,炙甘草3g,百合9g,鸡内金5g,乌梅3g。7剂,水煎服,日1剂。2017年11月14日复诊,服药3天已愈,剩余药物未服,随访1月夜啼未发。

按:小儿夜啼多为脾寒、心热、惊恐所致。所谓寒则痛而啼,热则烦而啼,惊则神不安而啼。该患儿平素鼻根发青、脾气暴躁、易哭闹,夜啼昼轻夜重,脉细数。考虑为素体肝郁肾虚,风入心经证。因肝郁克脾土,脾土失健运故痰湿自生;素体肾阴不足,水不生木故木郁,木郁则化风,风入心经则哭如狂状,甚则如百合病如有神灵者。故处方防己地黄汤合百合地黄汤加减治疗。方中用生地为君药,养肾阴清郁热;用桂枝通心阳,交通心肾、平调阴阳以治本。防风“搜肝气”而不伤阴,合生地涵木、桂枝平肝以调达肝气,合防己除湿利尿[2]。用百合地黄汤补虚清热、清心安神,因患者面色黄滞故用鸡内金运脾消食,乌梅味酸入肝既补肝血又能息风,炙甘草补中、调和诸药为使药。故效如桴鼓。

[1]姜远飞.《伤寒论》论治神志病八法[J].河南中医, 2015, 35(9):2 011-2 012.

[2]李晓林,王玉芬.宋孝志教授应用防己地黄汤经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6, 19(2):41-42.

猜你喜欢

王师神志防己
防己结构中红外光谱研究
白杨树
中秋前读余光中《乡愁》
微商“侵入”中老年朋友圈 老人不想“入坑”该怎么办
简单搓搓可养生
论《金匮要略》木防己汤应作术防己汤
粉防己碱抗肿瘤机制的研究进展
养心重在养神志
《神农本草经》中与神志相关的药物归类分析——胡随瑜教授《神农本草经》讲记(四)
妇女怀孕17个月不见分娩 创下吉尼斯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