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羌县红枣提质增效标准化示范园建设概述
2018-02-13
若羌县红枣科技服务中心,新疆巴州 841800
1 枣园基本情况
红枣提质增效标准化示范园位于若羌县瓦石峡镇吾都勒斯塘村阿克塔什村民小组1号条田,枣园73 370 m2,2001年种植根蘖苗扁核酸,株行距分别为 1 m×4 m、1.5 m×4 m (166棵/666.7m2、110棵/666.7m2),2002年品种改良嫁接为灰枣,该枣园以小冠疏层形为主,2010密植枣园平均产量首次突破 700 kg/666.7m2,2011 年、2012 年、2013年、2014年、2015年平均产量产分别为818 kg/666.7m2、991 kg/666.7m2、1 001 kg/666.7m2、932 kg/666.7m2、725 kg/666.7m2。 2014 年开始随着枣树树冠的不断扩大层间、外围辅养枝多、内膛枯枝,上强下弱、株间郁闭逐年加剧,通风透光性差,病虫害危害严重,因枣树大过密,结果部位年年上移和外移,部分枣树仅仅顶部结红枣,枣果商品率开始呈现逐年下降趋势,造成枣园产量、品质、效益呈现连续三下降,严重制约农民持续增收。
2 疏密改造,调整模式
若羌县红枣科技服务中心高度重视枣园产量、品质、效益呈现下降趋势,经走访入户,枣园实地观察、调查、统计、分析等,查找产量降低、品质下降、效益低等问题的根源,并进行梳理,2015年12月制定枣园提质增效工作方案。2016年春季指导枣农对枣园疏密改造(间移、间伐),组织县、乡、村三级技术人员深入到枣园现场技术指导培训,通过产量、品质、销售价格、效益对比,让枣农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枣树疏密必胜的信心,解除枣农因疏密造成产量效益低的后顾之忧;狠抓枣树疏密间移工作,严格按照提质增效技术方案,进行隔株间挖,将株行距从1 m×4 m(164棵/666.7m2)、1.5 m×4 m(110 棵/666.7m2)调整为株行距 2 m×4 m (83 棵/666.7m2)、3 m×4 m (55 棵/666.7m2),从而降低密度,改善枣树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光合效率作用。
3 增施基肥,改良土壤结构
10月下旬红枣收获后,枣树秋季施基肥,积极引导枣农按照若羌县红枣标准化管理及发展绿色有机红枣要求,深施以家畜肥、家禽肥、人粪尿、堆肥、绿肥、饼肥等为主,枣树施肥量4~6 t/666.7m2,施基肥方法采取轮换沟施,在树冠外围两侧(东西或南北)挖施肥深沟,施肥沟根据树冠大小而定,东西和南北隔年轮换施肥,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便于翌春枣树萌芽、花芽分化、枝叶生长、开花坐果吸收利用。
4 加强冬季修剪,培养丰产树形
冬季开展木质化枣吊清理、枣树落头控高、疏除过密枝及重叠枝;对以往未拉枝或拉枝不到位、开张角度小的主枝或侧枝进行撑拉枝,角度50°左右;逐年实行回缩、短截,更新老化的结果枝组等;枣树高度控制在3.5 m~4 m,降低枣树高度,促进结果枝组下移,扩大树冠,增加结果部位,改造培养结果枝组,优化树体结构,培养骨架牢固丰产树形。
5 强化夏季管理,提高座果率
5月中下旬枣树发芽后,对无发展空间和利用价值的枣头,及时从基部抹除,做到“早、勤、快、净”,花期一般5~7 d抹芽一次;对短截补空或培养骨干的新枣头枝,一般弱枝重摘心(留2~4个二次枝),壮枝轻摘心(留5~7个二次枝),最后一个二次枝向外生长;花期喷3~4次0.2%硼肥和微量元素叶面肥,间隔7~10 d/次;加强枣园放蜂,提高红枣座果率。
6 做好病虫害综合防治,确保优良品质
红枣收获后,及时清园,秋翻冬灌;春季刮老翘皮,春秋喷洒3~5°Be石硫合剂溶液各1次,病虫害危害较重枣园,间隔7~10 d再喷1次石硫合剂溶液;安装杀虫灯1盏/13 340 m2,悬挂黄板密度为45张/666.7m2;复配高效低毒的杀螨剂、杀菌剂预防红蜘蛛、枣瘿蚊、枣壁虱等。
7 充分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该密植枣园,通过枣树疏密间移,加强枣树树形改造与技术攻关,2016年、2017年红枣示范园平 均 产 量 分 别 为 858 kg/666.7m2、1 051 kg/666.7m2;特级枣、一级枣与疏密前相比分别增加10%、15%;红枣销售价格比没有疏密改造枣园销售价格高2元/kg左右;有效解决了若羌县15年枣树郁闭造成的“产量、质量、效益”三下降的问题,实现化肥使用量降低了70%以上,高科技电动修剪工具推广使用,枣农劳动强度降低了85%,作业效率大幅度得到提高,病虫害危害得到有效遏制,劳动力节约成本500元/666.7m2,改造密植园,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共识,带动辐射周边万亩枣园及时改造,为红枣提质增效、提高核心竞争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