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咪鲜胺混剂的生物活性测定及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2018-02-13刘怀阿张春梅吉春明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24期
关键词:混剂咪鲜胺赤霉病

刘怀阿, 张春梅, 吕 敏, 卫 甜, 吉春明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扬州 225007)

咪鲜胺为咪唑类高效、广谱、低毒型杀菌剂,具有预防、保护和治疗等多重作用。对多种作物子囊菌和半知菌引起的病害具有明显的防效,它可以与大多数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混用,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大田作物、水果蔬菜、草皮及观赏植物上的多种病害具有治疗和铲除作用,如水稻稻瘟病、水稻纹枯病、油菜菌核病、小麦赤霉病、果树蔬菜叶斑病、白粉病、锈病等[1]。

国内众多科研部门和农药生产企业都在研究开发咪鲜胺类的复配制剂,以便能够进一步扩大防治对象,提升使用效果,减少农药使用剂量及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与发展。市售产品众多,如咪鲜胺与烯唑吗啉、咪鲜胺与三环唑、咪鲜胺与甲环唑、咪鲜胺与氟硅唑等在生产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咪鲜胺与戊唑醇作为原料,进行了该混剂的生物活性测定以及田间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试验。戊唑醇为三唑类广谱、内吸性杀菌剂,同样具有保护、治疗和铲除三大功能,杀菌谱广,持效期长,主要用于防治小麦、水稻、蔬菜、果树等作物上的多种真菌病害,在60多种作物上取得登记并广泛应用[2]。

1 材料与方法

1.1 生物活性测定

1.1.1 试验材料供试靶标 小麦赤霉病病原禾谷镰刀菌,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保存并提供,将小麦赤霉病菌菌株接种至PDA培养基平板上,置于生物培养箱中,温度在25~26 ℃条件下备用。试验药剂:丙酮(分析纯);95% 咪鲜胺原药,江苏绿叶农化有限公司提供;97%戊唑醇原药,江苏七洲绿色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1.1.2 试验方法 参照NY/T 1156.2—2006《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 杀菌剂 第2部分:抑制病原真菌菌丝生长试验 平皿法》,采用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3]。

1.1.3 试验处理 药液的配制:分别称取一定量的咪鲜胺原药与戊唑醇原药,用丙酮溶液配制成100 μg/mL的母液备用。根据预试验得知咪鲜胺与戊唑醇对小麦赤霉病菌的联合毒力趋势,设置咪鲜胺 ∶戊唑醇分别为5 ∶1、4 ∶1、3 ∶1、2 ∶1、1 ∶1(体积比)5组配比进行测定,各单剂及各组混剂用0.1%吐温80水溶液稀释成5个系列浓度药液。含药平板的制备:在无菌条件下,依据上述药液浓度从低到高定量吸取药液加入含有定量融化PDA培养基的无菌锥形瓶中,充分摇匀,然后等量倒入4个直径为9 cm的培养皿内,制成5个系列浓度的含药平板,咪鲜胺单剂及各配比测定浓度均为1、0.5、0.25、0.125、0.0625 μg/mL;戊唑醇单剂测定浓度为10.5、2.5、1.25、0.625 μg/mL,同时设置不含药平板作空白对照,每处理重复4皿,即重复4次。接种:在无菌条件下,用直径5 mm的灭菌打孔器沿已培养好的菌落边缘切取菌饼,用已消毒的接种器将菌饼接种于不同处理培养基平板的中央,有菌丝一面朝下,置于25~26 ℃的生物培养箱中培育3 d后,调查测定结果。

1.1.4 数据记载与分析 培养到预定时间后,取出培养皿,采用卡尺以十字交叉法垂直测量2个菌落直径(mm),取其平均值作为该菌落的直径。根据调查结果,由下列公式计算各处理对小麦赤霉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菌丝生长抑制率=[1-(处理菌落直径-5)/(对照菌落-5)]×100%。根据药剂浓度对数值及对应的菌丝生长抑制率概率值作回归分析,利用DPS分析软件,计算出回归方程,求出抑制孢子萌发50%的药液浓度(EC50)、95%置信限及相关系数(r)。根据Warley法计算混剂的增效系数(SR),从而评价药剂混用的增效作用,即SR>1.5为增效作用,SR<0.5为拮抗作用,0.5≤SR≤1.5为相加作用。增效系数(SR)计算公式如下:X=(PA+PB)÷(PA/A+PB/B),SR=X/X1。式中:X为混剂的EC50(g/mL)理论值;PA为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PB为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A为混剂中A的EC50(g/mL);B为混剂中B的EC50(g/mL)值;SR为混剂的增效系数;X1为混剂的EC50(g/mL)实测值。

1.2 田间药效试验

1.2.1 试验对象 水稻栽培品种南粳9108,防治对象:水稻纹枯病。

1.2.2 供试药剂 45%咪鲜胺·戊唑醇可湿性粉剂(WP)由江苏扬州绿源生化有限公司提供,25%咪鲜胺乳油(EC)为江苏连云港市立本农药化工有限公司市售产品,43%戊唑醇悬浮剂(SC)为江苏七洲绿色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产品。

1.2.3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点设在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良种繁育基地,试验田前茬为小麦,土质为黏性土,肥力中等,pH值6.7。栽培方式为育苗移栽,水稻长势良好,常规肥水管理,水稻纹枯病常规中等发生,整个生育期不施其他农药。

1.2.4 试验处理 试验设6个处理,分别为:(1)45%咪鲜胺·戊唑醇 WP 750 g/hm2;(2)45%咪鲜胺·戊唑醇WP 900 g/hm2;(3)45%咪鲜胺·戊唑醇 WP 1 050 g/hm2;(4)25%咪鲜胺EC 900 mL/hm2;(5)43%戊唑醇SC 300 mL/hm2;(6)清水对照(CK)。每处理重复4次,小区面积30 m2,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间筑埂隔开,田间肥水管理一致。

1.2.5 施药与调查方法 本试验用药2次,使用华丰-16型背负式喷雾器,喷孔直径1.3 mm,操作压力3~4 kg/cm2,由低剂量到高剂量依次常规喷雾,用药兑水750 L/hm2,于2016年7月20日水稻孕穗期第1次施药、8月30日水稻抽穗期第2次施药。调查方法:每处理定5个点,每点固定调查5丛,第2次施药后14 d分别调查水稻总株数,各级病株数,计算病指及防效。

1.2.6 药效计算方法 病情指数=∑[(各级病穗数×相对应病级数值)/(调查总穗数×9)]×100%;防效=(空白对照区病情指数-药剂处理区病情指数)/空白对照区病情指数×100%。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DMRT)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物活性测定

根据室内生物活性测定结果,咪鲜胺、戊唑醇以及二者复配剂对小麦赤霉病菌菌丝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不同处理抑制孢子萌发50%的药液浓度EC50为0.116 5~2.354 6 μg/mL(表1)。咪鲜胺与戊唑醇5个配比的增效系数SR≥0.5,表明咪鲜胺与戊唑醇复配没有拮抗作用,复配可行;但不同配比,联合作用表现有差异,其中咪鲜胺 ∶戊唑醇 2 ∶1 的增效系数SR最高,为1.58,表明具有增效作用(表2)。本试验是在室内离体条件下进行的,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扬州绿源生化有限公司依据该试验结果配制成45%咪鲜胺·戊唑醇WP待试验使用。

2.2 田间药效试验

药剂45%咪鲜胺·戊唑醇WP防治水稻纹枯病效果见表3。使用45%咪鲜胺·戊唑醇WP 750、900、1 050 g/hm2第2次施药后14d的防效分别为82.30%、85.75%、88.13%;对照药剂25% 咪鲜胺EC 900 mL/hm2、43%戊唑醇SC 300 mL/hm2的防效分别为79.69%、82.35%(表3),分析结果表明,45%咪鲜胺·戊唑醇WP高剂量、中剂量2个处理的防效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均显著高于该药剂低剂量处理的防效,同时高、中剂量2处理防效也显著高于对照药剂25%咪鲜胺EC 900 mL/hm2和43%戊唑醇SC 300 mL/hm2的防效。供试药剂在本试验剂量范围内对试验作物水稻安全无药害,对环境亦无不良影响。

表1 咪鲜胺、戊唑醇及其混剂对小麦赤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

表2 咪鲜胺与戊唑醇混配的联合作用

表3 45%咪鲜胺·戊唑醇 WP防治水稻纹枯病田间防效

3 结论与讨论

咪鲜胺与戊唑醇复配在室内离体条件下,对小麦赤霉病菌菌丝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复配制剂在对小麦赤霉病田间试验防治效果有待进一步验证。

45%咪鲜胺·戊唑醇WP的本次田间药效试验以水稻纹枯病作为防治对象。水稻纹枯病由立枯丝核菌感染致病,多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生,南方稻区普遍危害严重,是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4]。水稻纹枯病使水稻不能抽穗,或抽穗的秕谷较多,粒质量下降。防治上除了选用良种、加强栽培管理、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合理密植等[5],化学防治是必不可少的。在目前抗纹枯病水稻品种缺乏的情况下,选择适当药剂并采用合适的施药方法是防治水稻纹枯病的重要措施[6]。

市场上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杀菌剂种类很多,比如井冈霉素、甲基硫菌灵、己唑醇、戊唑醇、噻呋酰胺、 氟环唑以及各类

复配剂。本研究田间试验结果表明,45%咪鲜胺·戊唑醇WP 900~1 050 g/hm2对水稻纹枯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生产上适宜推广使用。建议防治水稻纹枯病使用45%咪鲜胺·戊唑醇WP 900~1 050 g/hm2于水稻发病初期第1次施药,之后根据病情发展需要或间隔15~20 d再施药1次;若纹枯病严重发生年份,建议与其他杀菌剂轮换交替使用,防治效果会更好,同时也有利于减缓抗药性的产生。

猜你喜欢

混剂咪鲜胺赤霉病
HPLC-MS/MS法测定32%肟菌·咪鲜胺水乳剂 有效成分含量
小麦赤霉病研究进展
CO2驱气溶性降混剂提高采收率机理实验
甲酸乙酯和异硫氰酸甲酯混用对菜豆象的熏蒸活性研究
芮城县:科学预防小麦赤霉病
超高效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测定蒜薹中的咪鲜胺残留
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杀菌剂应用情况分析
咪鲜胺降解菌群的富集及降解特性研究
叶面喷施VA和钙混剂对番茄冷藏效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