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符号美学视域下《路边野餐》的诗意表达
2018-02-12吴文格
吴文格
【摘 要】2016年毕赣导演的《路边野餐》成为该年度文艺片黑马,其原因是影片符号元素的独特运用所带来的诗意呈现。此文在电影符号美学视域下,从超现实的物象符号、诗意化的语言符号以及非时序性组合时空三个方面具体分析《路边野餐》奇妙的诗意表达。
【关键词】物象;语言;诗意表达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31-0089-01
一、电影符号学阐释
克里斯蒂安·麦茨认为电影不是现实之镜而是创作者进行的有意识的符号建构,他沿用符号学理念,将电影纳入一套完备的符号表意系统并以符号形式多方位构建电影。符号元素已然成为电影中一种特定语言表现方式,通过解码导演精巧设计的隐喻元素探知其言外之意,体悟符号设置的绝妙和由之生发的电影气质。
二、《路边野餐》符号美学分析
(一)超现实物象符号——魔幻诗意。《路边野餐》中符号意象设置是一种创造性表现,电影运用符号学的巨大能量凸显了寻找与告别、爱与救赎的主题,在导演精心设计的意象中完成观众对人物的想象,内蕴深厚的传统美学气质自然地生发出诗意之美。
1.人物情感依托:芦笙声、舞厅球灯。芦笙声贯穿全片,打破正常叙事节奏,每一次都寓示陈升的情感变化,暗喻对母亲的怀念及寻找情感家园的寄托和归宿。颇具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舞厅球灯代表着对妻子的怀念和记忆同时也承担起镜子的哲学功能,球灯的镜面能反射周边一切,照亮虚无的梦境与摇摆的心识。
2.人物内心外化:野人、熄火的车。野人是厄运来临的预兆,自带恐怖危险的属性预示着萦绕人物内心的梦魇,同时野人也是虚幻的化身增添了影片的魔幻性和神秘性。影片中经常出现的车却总是熄火的状态,隐喻着人物困顿的心理状态。
3.构建魔幻时空的载体:火车、隧道。火车是影片中重要的“运载工具”连接现实与梦境,具有魔幻色彩。砖石墙上行驶着的绿皮火车,昏昏欲睡回忆往事的火车,代表心识和时空之轮的运转,象征着每个人都是孤岛,归途火车的叠影喻示着新的旅程。隧道是现实空间进入虚幻空间入口,穿越隧道象征人物在无意识情况下开始精神之旅探索未知之境。
(二)诗意化语言符号——韵律诗意
1.原创诗歌。受安德烈·塔科夫斯基影响,自创诗歌的表意方式极具作者风格。贵州方言体诗歌,现代性诗歌,词语组合的迷幻效应,生活化的意象,独具个人的生命感受结合慵懒颓废的嗓音,缓缓讲述间营造一种神秘的诗意。
诗连接两个空间,作为现实与梦境的自然过渡。在河边“把回忆揣进手掌的血管里/手电的光透过掌背”诗歌作为人物自白,完成心灵救赎,标志荡麦这一段落结束,随之是镇远空间。
诗歌承载叙事功能,寥寥几行诗句展现出陈升悲戚孤独的九年牢狱生活。当陈升顿悟一切踏上归途,响起诗句“当我的光曝在你身上,重逢就是一间暗室”,叙事上预示着陈升新“路边野餐”的开始。
作为一种语言符号,诗歌语言的畸变和错位造成的迷离感恰似人物精神的游离状态,诗成为情绪表达的载体。影片中诗歌采用情绪、情感的方式重新组合语句/时空,诗中情绪与影相衬形成流动的意识。诗的意象之间跳跃没有联系,只是隐喻现实。
2.怀旧歌曲。电影中怀旧音乐是角色情感的外化,从回忆的甜蜜到失而不得的遗憾,再到往昔爱情的怀念,从而展现感情线的循环,表达爱与救赎的主题。经典歌曲配合影像的地域性和年代感,怀旧的旋律缓缓响起诗意也随之飘散。
(三)非时序性组合时空——迷幻诗意。《路边野餐》“过去、现在、未来”的文本结构是典型的非时序性组合段。其创造性的虚构的时间意识。“过去”停留在记忆层面;“现在”即当下,贯穿过去和未来;“未来”是现在的延伸。时间的综合需要把过去和未来纳入到同一维度证明时间的共存,这与尼采的“永恒之井”相契合,每一个瞬间都被赋予一种垂直的緯度,过去、现在、未来同时存在于瞬间。
正如电影伊始的经语:“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交代影片的时间布局,“过去”是对妻子和母亲以及过往生活种种的回忆,而“未来”则是陈升的梦境。这三个时间平等共存都是主人公心灵的反映。在时间转换上,导演选择跳接。布尔的情绪理论认为“如果个体处于断裂的的认知过程,那么他就会体验到情绪。”[1]观众在认知中断时情绪会蔓延,彩灯、红桌子作为纽带,现在—过去—现在无缝切换正是对时间非线性的支配,使观众在认知中断时感受迷幻诗意。
荡麦的奇幻之旅,是最富诗意最迷幻的时空段落。40多分钟长镜头是一个塔科夫斯基段落,过去、现在和未来融合在一个封闭的非线性时空。时间穿行在不同维度,一切根据人物意识在变。在荡麦中现实和梦境的界限被彻底模糊,过去现在和未来并置,运用长镜头的真实性去表现超现实时空从而实现“真实时间与空间”,写实的镜头下表现的是过去、当下和未来的交错记忆使观众产生迷幻又真实的影像,在非时序性组合中形成充满诗意的梦幻世界。
三、结语
《路边野餐》是一首可以细细品味韵味无穷的影像诗,在如幻梦的影像中感悟“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的哲学命题。《路边野餐》标志中国独立电影的艺术探究上有了新的拓展。
参考文献:
[1]斯托曼.情绪心理学[M].张燕云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