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业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制约因素分析

2018-02-12官翃

青年时代 2018年31期
关键词:产教校企实训

官翃

摘 要: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性质更是决定了社会、行业企业与教育本身的密不可分,需要社会、行业、企业等积极参与,通过国家政策调整以及学校与行业企业之间的利益重新分配与组合提供制度、资源、保障的多维支持。探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过程中的的社会激励机制以提升行业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主动性,实现学校与企业的伙伴合作,形成双赢的经济行为,更好的实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目标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关键词:校企合作;制约因素

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瓶颈

职业教育的核心在于职业性,强调对技能型人才培养,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引入行业规范、标准、要求,注重培养学生从事一定专长的职业工作所必须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以满足社会对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互动发展也带动了人才培养模式内容与形式的不断丰富,但与此同时,“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实践中也面临制约因素:行业企业基于社会政策、自身利益等原因,在工学结合过程中参与度较低,更缺乏主动性,难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伙伴关系,成为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发展的瓶颈。

二、行业企业介入工学结合的制约因素分析

职业教育近年来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有多样化探索;在师资队伍建设上,采用行业与学校教师互兼互聘制;课程体系建设中引入行业指导,以职业岗位需求为目标重构课程体系;强调实训教训,建立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加大实训课比例;创新教学模式,形成“订单班”、“厂中校”等新型方式。这些实践探索极大地丰富了高职教育的内涵建设,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但行业企业参与度欠缺的问题在实施过程中越來越凸显:校企合作机停留在浅层,企业参与只是表层化、被动化,最终显现为“校热企冷”的现状,校企深度融合以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难以实现。

行业企业欠缺积极性的原因在于过于强调教育机构的主导作用,忽略了企业的主体特性,企业自身的利益保障性缺失而导致。

(一)地位:行业企业在校企合作体系中地位低下

国家对于高职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对于三者的关系进行了界定,但是三方各自的职、权、利的落实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保证,特别是我国长期的教育管理运行模式之下,政府、学校的强势地位难以改变。从职业教育发展的宏观层面看,职业教育的决策权、职业能力鉴定权在于政府,从微观层面看,办学的主体是学校,行业企业在高职教育发展中的主体位置得不到体现,从而丧失话语权,边缘化,只能是被动参与。

(二)人才:人事制度阻碍企业人才流动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能否实现,一个重要因素在于教师本身的职业素养(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思想、职业行为习惯)。来自于行业企业有行业实务经验的专业人才,能准确及时把握行业发展动态,教学的针对性、实务性更强。但由于人事制度的限制,行业企业人员要想完全进入教师序列将面临年龄、学历、招考等诸多限制,由企业转入学校教育难度太大,所以一般都只是采取聘用制,由于自身工作等因素影响,行业企业人员参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往往缺乏积极性、向心力,使得“产学研”师资人才合作流于形式,呈现单向性,更多的只能依赖学校自身师资,教学与生产服务一线脱节现象严重。

(三)利益:校企利益分配不均,合作缺乏长效机制

校企合作,有着各自的利益诉求。学校一方希望行业企业在人力资源、资金、设备、场地以及技术方面提供支持,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行业作为合作主体的另一方则希望通过合作满足其自身需要的人才和学校提供的技术服务,实现利益增长的目的。这两种利益诉求在本质上是互补相成的,但在现实当中,因为高职院校对于行业企业的各项支持过低,企业投入与回报的不成比例,企业对于校企的深度合作缺乏内在驱动。根据有关地区调查资料显示:“只有17%的企业认为‘通过校企合作获得了职业院校对企业的技术支持。大部分高职院校对于企业亟须解决的问题缺乏研究和解决能力,难以形成合作优势。64%的企业认为在目前的校企合作中,‘企业对院校的贡献大于院校对企业的贡献,从而对这种‘只有付出没有回报的合作毫无动力”。

(四)责任:生产实训管理责任的企业化

作为校企合作,生产实训是一个重要环节,生产实训在学生深入生产、管理、服务一线过程中,既是理论知识的巩固运用,又是实践实务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是职业道德素养的学习,有效的实现教学目的的内化。但在实际中,学校方面由于配套人员、资金匮乏以及整个管理机制的缺陷无法保证实习实训的落实,只能将学生实习实训的保障责任推向企业,而在权利义务不明确的情况之下,行业企业面对较大的实习指导、培训以及学生的管理和安全责任,行业企业对于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的积极性受到打压。

三、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激励模式

高职教育的根本在于服务社会经济,其与行业企业的关系是互相依存的。如何破除“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瓶颈,激发行业企业积极主动参与高职教育,应该做到:

(一)赋权,彰显行业企业的主体地位

要提高行业企业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积极主动性,首先要做到提升行业企业在高职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赋予行业企业更大的权力,改变现有的被动参与、边缘化的状态。通过建立职业教育法的实施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规范行业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方式方法,赋予行业企业参与高职教育发展决策、制定职业资格标准、职业技能鉴定、教学体系建设、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权利。

1.依托行业企业,建立区域性的职业教育组织。让行业协会、优势企业直接参与当地职业教育的决策,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把握职业教育的重点发展方向,确定各类资源的有效分配,制订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要求。通过加大行业企业的话语权、决策权,能够保证高职教育真正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符合行业企业发展的需要,从内在激励行业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2.开放办学,突出行业企业教育主体。建立行业企业介入职业教育的管理运行机制,多维度地建立校企伙伴关系,明确行业企业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作用、权力和义务关系,打破学校主体的单一模式。在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变革、实训基地和教学、毕业生招聘、技术合作等方面赋予行业企业参与的主体权力和义务,同时也规范和保障行业企业获得来自学校的各项资源。这样,一方面在学校的引导下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另一方面行业企业也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平台和教育资源满足行业企业自身的发展需求,形成双赢格局。

(二)予利,满足行业企业利益诉求

行业企业参与高职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满足市场需求的行为,企业的趋利性也决定了行业企业介入高职教育的目的。从投资回报的角度看,行业企业参与高职教育回报风险较大,回报率不高。其一,人才培养和储备时间周期过长,短期内难以产生效益;其二,约束机制的缺失,难以保障学校培养的所需人才为己所用;其三,高职教育科研能力低于其他研究型学校,难以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故此,行业企业与高职教育的深度融合很难实现。为解决这一问题,应该充分考慮行业企业的内在利益驱动要求,将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综合考虑,使行业企业直接受益。

1.税收优惠。目前我国地方税需要缴纳教育费附加,对于参与高职教育的行业企业,可以根据其对学校的投入(资产的折合、师资的人数和课时),设置税率的减免标准,减轻行业企业的负担,避免重复征收。

2.市场竞争优惠。建立企业通过参与职业教育获得市场竞争的加权优势,比如参与招投标的资质审查,增加“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加权赋分。

3股份制办学。校企合作的基础在于共同的利益,职业院校的做大做强,取决于培养的人才的现实竞争力,职业院校的特点决定了其与行业企业的密切关系,而行业企业参与力度越大,学校就越具备竞争力,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这可以通过允许行业企业注入一定资金,采用股份制的方式投资于教育,利益的结合将有助于加行业企业对职业教育的关注。

(三)厘责,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在合作过程中校企双方除却注重合作的形式,也应厘清校企各自的责任,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的制度体系,明晰校企双方责、权、利,确保校企合作规范开展。

(四)开源,拓展行业企业介入高职教育的人力资源途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师资力量的融合,决定了校企合作目标的实现。师资力量的融合目前一般采用依赖学校自身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顶岗实习”)或者从行业企业引进(“互兼互聘”、“行业指导”),但因为各自的本职工作,教师和行业人员难以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和实务结合的工作中,最终影响工学结合的实现。借鉴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经验,可以对职业院校就教师人事制度、招聘制度实行改革,放宽年龄、学历要求,根据行业企业人员的从业年龄、职业资格种类和等级、技术等级建立标准,设立专门的实务教师岗位、职称,与现行的专职教师地位、待遇等同。这样可以极大地激励行业企业人员进入职业教育,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发展。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决定了社会、行业、企业与教育本身的密不可分,高职教育要实现教育培养目标,必须立足社会需求,需要社会、行业、企业等积极参与,通过国家政策调整以及学校――行业企业之间的利益重新分配与组合提供制度、资源、保障的多维支持;必然要在社会与行业、企业的支持下才能实现其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冯雨.高职深度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2016 (26).

[2]童卫军.范怡瑜,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运行模式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2,(11).

[3]高进军.职教集团校企深度合作现状调查[J].教育与职业,2012,(1).

猜你喜欢

产教校企实训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