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留守儿童现状与政府扶持政策的探讨与研究

2018-02-12张彭朋朱依琳常广亮

青年时代 2018年31期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机制

张彭朋 朱依琳 常广亮

摘 要: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是农村收入与城市收入还存着较大差距,在一些边远山区青壮年为了家庭纷纷外出打工,于是在社会上产生了一个新的社会群体——留守儿童。本文通过大量查阅资料、实地调查、调查问卷等形式,总结“留守儿童”现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求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根据访谈、走访等形式,对国家及当地政府针对“留守儿童”的政策进行相应了解,向社会发声,积极关注留守儿童。

关键词:留守儿童;希望家园;帮扶政策;机制;心理健康

2016年2月14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这是中央政府第一次发布全面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政策。为了走进留守儿童的真实生活,探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和生活等方面的问题,也为了探究政府扶持政策的落实和执行情况,2016年7月,在充分调研和考察的基础上,对当前洪湖市留守儿童的现状、特征和新时期面临的诸多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实地考察走访探究出的当地特点,提出“改革引领创新,创新促进发展”的农村团建对策性意见。2017年7月,我们来到湖北省保康县,深入当地团委,与当地团委负责人交流,而后深入龙坪村、寺坪镇和黄堡镇进行实践调研,就留守儿童的生活心理情况及政府扶持力度等发面建设课题,设计了针对当地团组织、留守儿童本人及亲属的调查问卷,共发放200余份。

一、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生活现状

(一)心理问题

性格内向,人际关系敏感。在对下新河村的孩子们走访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的监护方式多是隔代监护,由于长期远离父母,使孩子们无法得到应有的父母的关爱,家长也不能随时了解孩子的心理、思想变化。这种亲情的缺失使孩子变得孤僻、抑郁,严重影响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使孩子不能正确的看待问题,容易受社会上反面现象的影响,养成一些不良行为,如叛逆、不听话。

(二)生活现状

隔代监护的方式,外出的父母比较放心,但这种监护方式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却有着难以克服的问题。老人年老体弱,能力和精力都有限,所以他们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往往有心无力,或是没有意识到心理健康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性。他们对于留守儿童的照料主要局限在学习成绩、吃饱穿暖和安全健康等浅层次的关怀上,不知道如何与儿童进行交流、如何对儿童的内心世界进行关怀,所以他们难以尽到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负责任。

(三)教育

我国有一半以上的农村人口,尽管几年来新农村建设加快了步伐,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教育公平的问题仍然很难实现。在很多偏远山区,学校的设施除了简陋的教室就是桌椅,教师资源与设备的欠缺让留守儿童接受教育的可能变得更小。恶劣的学习环境是留守儿童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并且监护人的文化程度越高,越想习得的教育儿童的知识越多。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文化程度越高的监护人,对于儿童的教育就越重视越在意。

二、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针对留守儿童的政府扶持政策

(一)注重强化监护监督职责和评估帮扶职责

以往很多留守儿童的案件,事发以后经媒体广泛报道社会才知晓,无法做到防患于未然,在早期对困境或问题家庭进行干预。在这种情况下,下新河村村委会强化了基层乡镇政府和村居委会的监护监督职责,提出村民委员会要定期走访,全面排查,及时掌握农村留守儿童基本信息;乡镇人民政府要建立详实完备的农村留守儿童信息臺账,一人一档案,实行动态管理;村民委员会在工作中发现农村留守儿童脱离监护单独居住或失踪、监护人丧失监护能力或不履行监护责任、疑似遭受意外伤害或不法侵害等情况的,应当在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告;通过党员干部上门家访、驻村干部探访、专业社会工作者随访等方式,对重点对象进行核查,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妥善照料。

(二)积极开展“希望家园”系列活动

根据共青团中央和湖北团省委的指示,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每年都会进行“希望家园”暑期志愿活动,集中招募湖北省各地大学生前来义务帮扶。根据采访得知,“希望家园”的活动已经持续好几年,且团队不断壮大,团县委通过线上线下招募,对志愿者进行直接培训等方式,确保帮扶工作高质量、高效进行。并通过保康电视台等新媒体,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加入志愿行动中来。通过志愿者的视野、宣传、知识,为保康当地更多的留守儿童带来宝贵的财富和社会的关注。

(三)发挥群团组织关爱服务优势

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关工委等群团组织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假期日间照料、课后辅导、心理疏导等关爱服务。广泛动员广大职工、团员青年、少先队员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和互助活动。妇联要依托妇女之家、儿童之家等活动场所,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受委托监护人的家庭教育指导,引导他们及时关注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状况,加强亲情关爱。共青团也定期组织团日活动,加强乡镇留守儿童团员意识。

三、如何加强针对留守儿童的帮扶体系

(一)学校对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情况实施全程管理,充分发挥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

学校教育应该成为影响留守儿童成长的主渠道。努力使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形成合力。这就要求学校教育不仅要完成校内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同时应该有意识地向留守儿童的校外生活延伸,以弥补他们在校外的生活真空,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对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学生,老师要加大家访力度,或通过电话、信件等形式,向家长汇报孩子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进行教育疏导。针对留守儿童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工作。

(二)公安、民政各司其职确保留守老人儿童权益保护

各级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应结合当地实际,从老人养老政策,医疗保险,儿童入学教育、学校建设、户籍管理等方面,健全政策和制度,逐步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子女进城就学问题,老人医疗费用问题。并从根本上杜绝城市学校对流动儿童歧视性待遇,确保流动儿童教育“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政策的落实,解决一些有条件携带子女到城市读书的农村流动父母的后顾之忧。将关爱农村留守老人儿童工作纳入政府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系统工程,纳入“城乡共建”责任体系,全盘规划,统筹部署,加大经费的投入,政府应对有关部门此工作进行指导和年度考核评估。

(三)加强当地经济发展

应大力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寄宿条件,以保证农村外出务工子女“不但有学上,而且能够上好学”。另外,建立明确责任机制,为老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坚持政府积极主导、部分分工协作的原则,共同担负起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责任。只有加快发展农村产业,加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让农民就近务工,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

(四)社会各界要主动关心帮助

留守儿童较之普通儿童只是由于生活环境中约束因素、沟通与指导因素的缺失,而具有一种被周围不良环境影响的更高的可能性。为此,应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所以要加强农村乡镇文化建设,大力整治校园周围环境;打击违法经营的网吧、电子游戏室等,根治各种精神污染对孩子的毒化,让农村中小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和熏陶。

(五)建立相关机制

健全评估帮扶机制: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家庭随访工作,建立留守儿童信息库,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组成、监护照料、入学就学、身心健康等情况进行调查评估,对重点对象进行核查,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妥善照料。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及其家庭链接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公益慈善资源,引导公益慈善力量、相关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等社会力量为农村留守儿童及其家庭提供物质帮助和关爱服务。

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对于遭受或者疑似遭受家庭暴力或其他受虐行为,协助当地政府做好应急处置工作。协助开展农村留守儿童监护法制宣传和家庭暴力预防教育,做好对无人监护或遭受监护侵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精神关爱和临时监护照料工作,对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受委托监护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引导其正确履行抚养义务和监护职责。

强化监护干预机制:配合调解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矛盾,促进建立和谐家庭关系,为隔代照顾家庭提供代际沟通、关系调适和能力建设服务。引导外出务工家长关心留守儿童,增进家庭亲情关爱,帮助农村留守儿童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加强与父母的情感联系和亲情交流。协助做好农村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临界预防,对有不良行为的留守儿童实施早期介入和行为干预,帮助其纠正偏差行为。

四、总结

我们一直在倡导要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留守儿童是我们当代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孩子们作为祖国的花朵,未来建设的希望栋梁,更应得到最大的關怀。全社会都应一起努力,帮助、关心他们,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的幸福生活着想,让他们衣食无忧,有病得到及时医治,受教育水平提高,使他们能幸福、快乐、健康的生活,真真切切感到社会、家庭、儿女给予他们的亲情和温暖。

猜你喜欢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机制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