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外成功经验对我国喘息服务的启示

2018-02-12尤忆雯

青年时代 2018年31期
关键词:成功经验

尤忆雯

摘 要:喘息服务对于我国养老领域而言是一个新名词,但它在国外和我国的港台地区发展却发展的比较成熟。过去多年,老年人的权益被大众及各界学者关注,但是老年人家庭照顾者的权益及问题却长期被忽视。随着十九大对居家养老的大力推行,喘息服务开始进入到大众的视野中,被视为是辅助居家养老发展的一把利剑。由于国内喘息服务经验较少,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来更有效地推动国内喘息服务的发展。

关键词:机构式喘息服务;居家式喘息服务;成功经验

一、喘息服务的界定

喘息服务最初的概念要追溯到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美国,是指志愿者到医院去为患病的患者提供服务,从而使患者的家屬得到暂时性休息的一种服务[1]。目前,我国大陆地区的社会工作界对喘息服务的研究才刚刚兴起,所以并没有对喘息服务做出权威的、标准的定义。在台湾和我国的护理界曾经给出过相关定义。2000年,台湾将喘息服务定义为为体恤照顾者辛劳,推出长期照顾暂托,给与照顾上的协助,让其得到适当的照顾与调适,具体操作方式视照顾者的照顾对象类型分类而定。曾莉(2010)认为喘息服务是为照顾者提供的,使其获得临时性、短暂性的放松或休息的一系列服务方案[2]。这里它是从护理视角出发的,更多的强调医生、医院的主体性,同时它没有对服务提供者、家庭照顾者以及照顾对象进行具体地界定。在欧美国家,喘息服务的提供者都是具备职业资格的专业人士,但是目前我国都是由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担任。学术界将家庭照顾者又称为非正式照顾者,是指长期照护照顾对象的人而非短期、暂时性、志愿性的照顾者,同时规定照顾时间每周需累计超过30小时[3]。而针对照顾对象的定义各个国家也是在不同的时代做出了不同的划分,在美国,七十年代是因为家庭中有残疾人才开展了喘息服务;到了八十年代又在前者的基础上加上了失能老人家庭;九十年代智障儿童的家庭也包括在内,形成了老幼残全面覆盖的喘息服务。澳大利亚由于早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所以最初的喘息服务也是针对失能失智老人家庭展开。到了后期,智障儿童家庭、自闭症儿童家庭和残疾成年人家庭也被包含在内。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将喘息服务这一概念界定为:由专业人士为特殊家庭的照顾者提供的,使其获得临时性、短暂性的休息或放松的一系列服务。

二、喘息服务的分类

(一)机构式喘息服务

王上、李珊(2014)认为机构式喘息服务,是将照顾对象从家中移送到机构中,使照顾对象由机构工作人员代为照顾几天,从而使家庭照顾者能够得到短暂的喘息时间[4]。第二,将需要照顾的照顾对象集中到一起便于管理和照顾,同时也方便医疗资源的使用。第三,考虑到我国目前大多数家庭属于“4+2+1”类型,家庭照顾者既要照顾家中年迈失能的老人,又要照顾处于青少年阶段的小孩,照顾负担十分之大,所以将老人暂时送到机构去也是一种有效地喘息办法。

(二)居家式喘息服务

居家式喘息服务是指由专业人员到需要的家庭中为家庭照顾者提供各类服务,最终也使其能够获得临时性的、短暂性的放松和休息。其实,居家式喘息服务和机构式喘息服务的最终目的和服务对象都是一样的,都是希望家庭照顾者能够获得短暂的休息和放松以及提高照顾对象的生活质量。它们的区别在于地点的不同,居家式喘息是专业人士上门为照顾对象提供诸如如厕、送餐、助浴等服务。到了近21世纪,开展居家式喘息服务很大一方面的原因是为了弥补资金不足。区别于机构式喘息服务的统一管理,居家式喘息服务能够根据家庭的不同作出不同的服务内容。

三、喘息服务的内容

虽然喘息服务会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使用不同的喘息服务内容,但是基本的内容还是相同的。

(一)居家式喘息服务的内容

主要包括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精神慰藉三大类,具体内容包括送餐、助浴、巡诊、康复锻炼、陪送看病、打扫卫生、洗衣、陪老人聊天等[5]。

(二)机构式喘息服务的内容

除了给予被照顾者日常生活照料外,还提供专业护理照护、治疗、营养及社交活动服务。 此外,为照顾者搭建与临床医生咨询健康的渠道、举办照顾技能培训班、成立照顾者支持团体或安排短期的郊外旅游项目也是机构式喘息服务的内容[6]。

四、影响喘息服务在我国发展的因素

第一,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基于反哺和感恩观念的深入将国外的机构式喘息服务引进来还是有一些困难的。而这一点在澳大利亚却是不被接受的。澳大利亚2010年颁布的照顾者承认法案中(Carer Recognition Act)明确规定,家庭照顾者应该被视为是有自我需求的人,并且也是有需要跳脱出自己的护理角色之外。此外,该法案还突出强调照顾者的照顾是对社会做出贡献的,是应该得到认可和支持的。

第二,缺少财政支持。当前的中国还属于发展中国家,与欧美等西方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相比资金缺口还是相差甚远。美国早在1933年就制定出了《亲属及医疗休假法案》(我们将其简称为EMLA),EMLA中就规定了照顾对象在社区机构中的照顾费用由家庭和政府按对象类型分类后共同承担。2000年,《美国老年法》进行修订后,将喘息服务推广到了全美境内,国家出资大力支持各类喘息服务。2006年,颁布了《寿命喘息法案》(the lifespan respite care of 2006),该法案宣布喘息服务所需的资金将会由国家统一分配到州,各州可以将该资金用于家庭照顾者获得临时性的休息或暂时性的替代照顾服务。澳大利亚政府考虑到了家庭照顾者这一因素,特地制定了《照顾者休养法案》(我们将其简称为NRCP),NRCP规定凡是符合规定的照顾者都可享受到政府给予的一定量的补贴。

第三,缺少立法保护。由于我国养老还是一个在不断深入探索的领域,所以还有很多关于养老方面的立法没有制定。对比美国,除了上述的一系列资金支持法案,美国还制定了很多保护服务提供者、家庭照顾者、受照顾对象以及机构的立法。如社区生活援助服务和支持(community living and assistance services and supports act )、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和照顾者支持法案(Alzheimers  treatment and caregiver support act)、军人家庭就业保护法(military family job compensation act)、带薪家事假(pay family leave)[7]。

第四,缺少专业人士。我国喘息服务使用率不高且服务质量较低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缺少人力资源和现有的专业人员缺少专业素质。澳大利亚规定提供服务的人必须满足以下条例中的一个:①拥有专业资质并与机构签订合约且严格按照合约标准提供服务的人;②是在慈善、福利或社区组织进行专业工作的人;③是作为教育培训专业知识技能的专职人员。

五、国外对我国喘息服务发展的启示

从外国经验出发结合我国自身特色,寻找出以下五个方面的突破方向:

第一,加强有关喘息服务的立法。对于当前的中国来说,我们首先应该在国家层面制定喘息服务法,针对喘息服务的标准、程序、内容、收费等进行明确规定。然后地方上要有各自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喘息服务行动法规法规。

第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对于成为合格的喘息服务工作人员,其首先需要具备的就是较高的专业素质和学科背景。喘息服务工作人员在上岗前应接受岗前培训,培训内容主要集中在专业技能、道德素养、沟通交流上。日常也要安排一些常规培训学习,包括基本沟通技巧的培训等,以及对照顾技能的学习、国内内外先进喘息服务经验的借鉴。

第三,扩充人力资源。喘息服务的开展不仅需要专业人员的专业服务,也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关注和参与,社会志愿服务者的参与也是广大群众了解及帮助喘息服务的一中有效方式。

第四,促进服务系统化与个性化。建立对家庭照顾者和照顾对象的事先调查制度。想要做到服务的系统化与个性化就必须详细记录好每一位照顾者与照顾对象的情况,对照顾者的不同需求进行归类,定期为相同需求的照顾对象提供服務这样既能达到个性化又能做到资源的节约。

参考文献:

[1]黄美娜.台湾老人长期照护服务政策[J].社区发展季刊(中国台湾), 2005,(6):29-32.

[2]曾莉,周兰蛛.喘息服务发展现状及对我国护理工作的启示[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4-6.

[3]Griffith D. Respite care[J]. The British Medical Journals, 1993,(306):160.

[4]王上,李珊.国外喘息服务的发展对我国居家养老的启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72):285-287.

[5]Development in short-term care: Breaks and Opportunities[M]. London:Jessica Kingsley Publishers, 1998.

[6]Sansoni J,Vellone E,Piras G.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community-dwelling, Italian Alzheimers disease caregiver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practice,2004,(2):93-100.

[7]Jardim C,Pakenham K I.Carers views on respite care for adults with mental disorders[J]. Advances in Mental Health,2010,(1): 84-97.

猜你喜欢

成功经验
依靠先锋人物开展少先队活动是一条成功经验
依靠先锋人物开展少先队活动是一条成功经验
乡村旅游开发要保留“乡土味”——以袁家村乡村旅游的成功经验为例
英国废弃煤矿瓦斯开发成功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乡村振兴 哪些成功经验可以借鉴?
上海锦江酒店集团海外扩张的成功经验及启示
宁夏农业水土资源利用成功经验与教训
美国加州高校办学定位成功经验及其启示
忆志愿军优待战俘和瓦解敌军工作的成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