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学习在练习课上真实发生
2018-02-12徐峰
徐峰
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比较重视对数学新授课的研究。在新授课上,大部分学生都能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学习方式也比较多样化,学生的思维和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有效发展。而一到练习课,许多学生便觉得索然无味,不少教师为了节约时间,往往采用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真实的学习过程也受到束缚。如何根据练习课的特点有效地进行活动设计,从而让数学学习在练习课上真实发生呢?
整合习题,培养“真思维”
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把思维训练贯穿于数学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力求让课堂成为思维训练的力场。而对课本中的习题进行整合、补充和删减,则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维的训练。如教学《运算律练习课》时,教师可以在复习运用加法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以后,由一道加法的简便计算194+36+64改题引入,变成194-36-64,让学生尝试进行计算。反馈时,教师收集了学生的两种算法,学生不难发现两道题的结果是一样的。由此引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是巧合还是存在规律?执教者在这里花足了时间,引导学生多角度验证,有的用算式举例,有的举生活中的例子,有的从算理上进行解释。学生的回答是充满想象力的,有位同学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妈妈买了蛋糕和樱桃,我们可以先吃掉蛋糕再吃掉樱桃,也可以先把樱桃插在蛋糕上一起吃掉。”多么生动的例子呀!如果我们在课堂上只满足于让学生做题,记住结论,课堂上就没有这样精彩的生成,那减法的性质将一直成为部分学生学习上的一个疑点。
质疑问难,促成“真提问”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适时地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能有效地促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还是以笔者所听的《运算律练习课》为例,当学生运用加法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练习以后,老师的一句话:“加法的运算律给我们的计算带来很多方便,但探索的脚步没有止境,你还想探索什么?”在平日的课堂上,我们总习惯于由老师来揭示每一个环节的学习目标。这里,老师没有提出下一步的学习任务,而是问“你还想探索什么”,这必然会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有没有减法的运算律呢?”在这堂课的结束部分,尽管还是由老师给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加法结合律和减法的性质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老师的提问必然会给学生在提问方法上做出引领:“学完了两个相关联的知识以后,我们要找一找两者的联系和区别。”正是因为老师在课堂上十分注重对学生发问意识的培养,以及对提问方法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才敢于提问、善于提问,才能够逐步地学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改善方式,引导“真展示”
在课堂上,学生是主角,是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师生互动过多,则会喧宾夺主,生生互动才是课堂文化的主旋律。尤其是在练习课上,教师应该走下讲台,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思维碰撞的机会,促成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有位教师在执教《面积和面积单位练习》这节课时,整堂课都把讲台让给了学生,他只是在一旁引领、点拨。课堂上不时响起这样的对话语:“我做得对不对?有问题吗?”“你们对我的解答有什么建议吗?” “我想对你的解法做一点补充。”“我想提一个问题。”最后一个女生上台的讲解,俨然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老师”的风范,不时赢得了台下听课老师的一片片掌声。显然,这种“兵教兵”的学习方式已成为这个班级的一种教学常态,学生的思维得以训练和发展。反思我们平时的课堂,许多教师总是唯恐教学进度受到影响,担心学生的讲解与自己的期望还有点差距,所以一次次地以教师的讲解取代了学生展示、互动的机会。因此,每一位教师转变观念,让学生学会大大方方的表达、交流,将成为每一堂数学课的教学目标之一。
习题开发,激发“真体验”
如何巧妙利用课本中的习题,对习题进行二次开发,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过程的体验,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呢?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潜心研究,充分挖掘教材中所隐藏的教育因素。如苏教版五年级下冊《因数和倍数》复习课“探索与实践”部分有这样一道题:“1、2、3……15各数与3的最大公因数各是多少?”按往常的教学经验,当学生得到“1、2、3……15各数与3的最大公因数,按1、1、3、1、1、3……的周期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一条规律以后,教学就停止了。在备课时,笔者预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探索了1、2、3……15各数与3的最大公因数的规律,你还想探索什么?”课堂上,不少学生提出:“我还想知道1、2、3……15各数与其他各数的最大公因数会呈现什么样的规律?”课上,笔者选取了让学生探索1、2、3……15各数与4的最大公因数的规律,先让学生提出猜想。不少同学认为:1、2、3……15各数与4的最大公因数会按1、1、1、4、1、1、1、4……的周期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笔者提出质疑:“真是这样吗?”学生们很快动笔算起来,通过验证发现自己的猜想是错误的。从课上的表现来看,由于这道题的精心预设,使得这堂课有了一定的挑战性,因此多数学生学习的激情高涨,他们对这道题的收获已经不只是掌握规律而已,更是经历了一次真正的学习探索过程。
结束语
在数学练习课上,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在课堂上积极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大胆展示、勇于发问,并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整合、开发,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就能使数学学习在练习课上真实、有效发生。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先锋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