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实践立德树人

2018-02-12张晗

青年时代 2018年31期
关键词:大学生管理高校教育立德树人

张晗

摘 要: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主席提出了要以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中心环节。探讨了“德”的涵义与重要性,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转变和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给出了如何实践立德树人的可行途径。

关键词:立德树人;高校教育;大学生管理;大学生心理

一、立德树人涵义的分析

(一)什么是立德树人

如何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一个核心的问题。古时候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主张以“仁”、“礼”立身,培养君子之风,提倡先修德,将道德教育放在首位。何为道德,即是没有没有明文规定的地方,约定俗成的在明文规则之外的规则。“道”即万物演化的内在规律,所谓天道昭昭,不可言。那么“德”便是“道”的具体体现,是道在我们人的行为、思想上的具体投射,它也是是维系社会正常运转的一项重要规则。

在普遍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立德、修身很自然地成为了教育的工作重心。在2016年的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主席提出了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立德,是我国古代的优秀传统,从孔子的君子之风到无产阶级劳动人民的艰苦奋斗,无不体现德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同时,教育是一个国家的重点,所以立德在教育上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何培养有思想、有文化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责任是当代人乃至后世永恒的焦点。通过立德树人,则指出了一条光明正确的道路。

(二)德对于高校青年的重要地位

孔子提出以德治国,“德治”是“法制”的更近一步,德如果深入每个国民的内心,那么对于国家整体素质的提高、法制的推广、迈向社会主义中级乃至高级阶段将会起到重要的助推作用。而这一切的实现,则需要几代教育的实施才能完成。

青少年是中国社会主义未来的希望,落实好传统道德教育,关系到中国梦的实现,关系到后一代的整体素质。作为中心环节,我们需要牢牢把握。

(三)从以规矩立方圆的转变探讨

在传统教育背景下,只重视课程知识的传递,在才与德的孰重孰轻的方面,我们的认识是有一定的偏差的。机械式的教育与家长式的威严管教,成为以往教育的一个重大误区。甚至“棍棒底下出孝子”的错误思想在今天某些教育工作者和家长脑中根深蒂固。以规矩,粗暴式地灌输知识和理念,从长远看是走不通的。

真正好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是大德感召下的自行学习,是从修身引申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本理念。当前的紧迫目的,是加快从机械式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前提,是牢牢掌握立德树人这个中心环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与时俱进,需要牢牢结合社会主义价值观,从高校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水平着手,摒弃以前的填鸭式说教引导,从各个方面引导出、让其领悟出正确的道德意识,从而树立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立德树人的着手点与重要性

(一)新时代下的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不断提高,也涌入了西方的各种良莠不齐的思想。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冲击更是让青少年的价值观受到了一定的冲击,表现为价值观的迷茫。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随着互联网的开放,各种有害高校学生的言论充斥着网络,其中不乏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与观念的传播,对青少年的三观成长极为不利。在此背景下,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尤为凸显。

(二)当代大学生的特点

随着观念的进步和生活条件的提高,青年越来越标榜追求个性。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以前相比有着极为重大的改变。

1.追求自我但是独立生活能力较差

追求个性,是90后乃至00后的年轻人标榜的,他们希望通过与众不同的表现,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他们惧怕趋同,怕自己成为一个默默无闻的陪衬,希望活出自我。但同时,生活条件的改善使得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比较差,缺乏一些基本的生存技能。

2.具有相当强的競争意识但是遇到困难则缺少一种平常心面对

他们会勇于竞争表现自我,深知当今社会的压力,学习甚至就业上的压力将他们的斗志激发出来,他们对自身能力的提高非常重视,会积极参加校园的活动展示表现自己。但是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往往不能有效地健康地抒发发泄消极情绪,也从侧面导致了心理问题的普遍程度持续增加。

3.热爱尝试新鲜事物但是坚持能力较差

独生子女的情况下,父母重视其爱好的培养,从幼年时期就解除了音乐、绘画、外语、书法等等的培训,使他们爱好广泛。同时,过多的兴趣分散导致了他们对某种事物的坚持成程度不够。

(三)重视素质教育的必然结果

当代教育,是素质的教育,是全方面全程的教育,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授,我们还需要对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有着规划性的教育,从基本点来说,立德树人,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前提和中心环节,围绕着素质教育,则必然会重视德育。

“成才”的前提是“做人”,只有在思想上有着正确的三观,在行为上遵循道德规范,才有可能从整体抓素质,才有可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

三、立德树人的方法探究

(一)思想政治教育新视角

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学科知识教育,它着眼于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不能偏向于应试教育的填鸭式,应当结合多重方式,多种形式来展开。

立德树人提倡全方位育人,我们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必须应用新载体,寻找学生乐意接受的载体。运用鲜活的事例、新媒体、引发学生的共鸣,拒绝照本宣科的教育方式。

(二)结合十九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传统文化在于立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恰恰又是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上汲取营养的。所以立德树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极其不可分的。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三)教师队伍的自身建设

为人师表,行为世范,教师本身的道德素养也影响着高校学生的道德素质。立德树人,从教师本身开始。从健全师德开始,传道者自身先要明道,自身要先接受立德教育,才能谈教育学生。努力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中国共产党的带头支持者,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做一个引路人,以德立身,以德树人。

(四)构建校园文化开始

厚重的校园文化承载着校园的风风雨雨,通过学校文化的学习,也能体现立德这一重要教育环节。学校要努力形成自己的校园文化,通过隐性课程来健全这一个文化形成和发展过程,让学生接受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带动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也是一条可以走、走得通的路子。

四、结语

欲平天下者,先修其身,惟贤惟德,方能更好地进行素质教育。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一城,需要通过立德树人这一中心环节,来严格把关。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立德树人,始终坚持以让高校学生学会成才和做人相结合。就是为传承我国优良道德传统做出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坚持立德树人 实现全程育人》,《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年12月09日,第 01 版

[2]李骥:《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传承与立德树人》,2015年7月24日,http://news.youth.cn/jy/201507/t20150724_6917036.htm.

[3]新华网:《习近平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2017年10月18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7-10/18/c_1121820800.htm.

猜你喜欢

大学生管理高校教育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理念下的大学生管理工作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当代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思考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