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
2018-02-12夏远君
夏远君
摘 要: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主要任务是对各单元知识点及相关知识点进行分析、归纳,重点是对知识点的全面梳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题解方法合技巧,建立知识体系合网络,加强各章节之间的联系,将各章节的独立的知识点串起来,重点进行基础复习。
关键词:复习;知识内容;能力
高三第一轮复习主要任务是对各单元知识点及相关知识点进行分析、归纳,重点是对知识点的全面梳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题解方法合技巧,建立知识体系合网络,加强各章节之间的联系,将各章节的独立的知识点串起来,重点进行基础复习。下面根据自己的体会对高三第一轮复习进行一个概括性的总结:
一、重视教材,充实基础
从历届高考试卷反馈的信息中发现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之一是概念不清,这主要是不少同学在高一、高二的物理学习中,对物理学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重视不够,进入高三后,又重教辅而轻教材,实际上物理教材就是学习物理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课本,许多试题在课本中都能直接找到原型,即使是学科内的综合题和与实际相联系的综合题也是在对基础知识的组合、加工合发展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而重视教材主要应从以下记方面把握:
(一)对中学物理主干知识还要深究细探
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主要有:
力学:①匀变速直线运动;②牛顿定律及其应用;③动量守恒定律;④机械能守恒定律
电学:①欧姆定律和电阻定律;②串、并联电路,电压、电流和功率分配;③电功和电功率;④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路端电压;⑤安培力,左手定则;⑥洛伦兹力和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圆周运动;⑦电磁感应现象。
光学:①光的反射和平面镜;②光的折射和全反射。
高考对基本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考查,并不是单纯考查这些概念和规律本身是什么,而是考查学生对这些概念和规律的理解程度,即:是否知道这些概念和规律的实质、适用范围及内涵和外延等等。
(二)结合考纲要求,再次全面检查高考知识点
对考纲中规定的知识内容,要系统、全面地进行复习,以适应高考知识点多,覆盖面广的特点。任何的偏废都有可能在综合训练乃至高考中出现盲点,导致失分。针对近几年上海、广东等地的高考物理试题中出现了研究性学习方面的试题,因此,对教材中的“思考与讨论”“做一做”“阅读材料”课本后的专题以及边框中的文字叙述等,要认真的阅读和思考,从近几年的理科综合试题来看,学科间的综合几乎没涉及,主要是学科内的综合。故在复习中一定要突出学科内知识的综合,对学科间的综合不要费太多的精力。
在一轮复习转到二轮复习之际,应将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以各部分的重点知识为核心,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这样既有利于对所学物理知识的消化和吸收,也锻炼了自己归纳、整理物理知识的能力,这样才能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大到整个物理的知识结构,小到具体的章节,都可以把知识体系编制成网络图,如:运动网络图、电学知识网络图等,其目的是把杂乱的知识从无序转化为有序。如果把物理的内容看作是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那么力、热、电、光、原子物理就是子系统,子系统又包含许多知识点,而各个子系统之间通过运动、力和能量相联系。
二、巩固训练、提升能力
《考试说明》对高中学生提出了许多方面的物理能力要求,但能力不是老师讲出来的,而是训练出来的,是学生从亲身经历中获得并提高的,通过一轮复习,同学们应该更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实验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礎的学科,高考对实验能力的考察也逐年加强。因此要重视对规定的学生实验及演示实验原理和方法的理解。主要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典型的学生实验;②课堂演示实验;③仪器的使用和读数;④数据的处理及误差分析;⑤会“非常规定”地使用实验仪器;⑥能够设计实验。设计性物理实验是让考生根据掌握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和实验方法,设计和完成新的实验。因此在实验复习中要认真领会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从新视角思考能否用其他方法、器材完成同一实验或类似实验。另外,电路设计中经常出现的考点也是历届考生最易失分的地方,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重视获取新信息、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
信息题是近几年高考卷中出现的一种新情景试题。它的特点是:情景新(内容一般课本上没有)、题目长、表述抽象、干扰因素多,且它在题干或问题中常以现代科技、日常生活中的某个事件、问题为背景。在题目中常提供一些信息,让考生通过阅读、思考、分析与理解,领会问题的情景,提取有用信息,建立模型,综合应用新信息和已有物理知识去解决问题。
三、重视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
综合分析能力是指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要重视物理思想和解题方法,如物理中的模型法、整体法和隔离法、图像法、等效法、极端思维法、类比法、估算法、反证法、演绎法、归纳法、微元法、逆向法等。
四、总结反思、查漏补缺
通过第一轮的复习,学生要学会课后的自我反思和总结。每做一道习题,都应认真思考怎样建立物理模型;怎样随着身体审题而描绘物理情景;怎样分析物理过程;怎样寻找临界状态及与其相应的条件:如何挖掘隐含物理量等等,同时检查自己能否独立地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解出合理的答案。特别应加强对薄弱环节的训练。总之,让自己每做一道习题,都力求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张行涛,周卫勇.新课程教学法(中学卷).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2]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