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道德教育

2018-02-12李文泽

新一代 2017年21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渗透

李文泽

摘 要:初中是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培养与形成的关键时期,中学生作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其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因此要重视对初中生进行中华传统道德教育。历史教学就是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方式,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历经的岁月的反映,因此应该将初中历史教学与中华传统道德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从而提高其思想道德素养。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中华传统道德教育;渗透

自新课改以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初中历史教学作为传播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更应该以加强学生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为当前教学的重要目标。这就要求初中历史教师紧抓学科特点,认真钻研教材,在日常的教学中将有关中华传统道德教育的内容作为教学的切入点,运用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历史教学在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方面发挥较大的作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一、时代的呼唤——加强中华传统道德教育

教育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也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作为新时代的教育教学事业,必须将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作为内在要求,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历史教学具有很强的借鉴性,在教育学生做人和进行思想道德素养教育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势。历史教学内容中有很多关于美德的神话传说、英雄人物、历史事件、以及经久不衰的历史故事,在进行这些内容的教学时,都可以将中华传统道德教育渗透进去,让学生受到故事的感染与熏陶,从而明白做人的道理,在长期的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1]。当前,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多元文化的发展,初中生的价值观、思想道德等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冲击,不断发生着变化,因此利用历史教学进行思想道德素养的培养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学习有关的历史史实,学生能深刻的认识中华民族的光荣历史,感受到本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学习先辈们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勤劳、淳朴、善良的精神与风貌。由此可见,通过历史教学,使初中生受其熏陶,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高尚的思想道德素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历史教学的责任——渗透中华传统道德教育

中华传统道德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形成的优秀的民族精神。中华传统道德集百家之长,是我国各个学派核心理论综合而成,是中华民族历史进程中人们精神理念的显著体现[2]。中华传统道德是我国优秀的道德素养、民族文化、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礼仪的综合体,对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就目前多元化的社会发展趋势来看,中华传统道德促进了我国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因此,有必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道德,使历史教学肩负起应有的责任,通过对青少年传播和普及历史知识,对其进行历史教育与道德教育,让他们从历史中感悟深刻的道理,从而更好的约束自我。同时,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道德,要求历史教师要转变传统的历史教学观念,坚持与时俱进和创新思想,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与思想道德素养,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辩证的看待历史事实,以史为鉴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并且要努力提高学生的道德精神境界和创新精神,使历史教育发挥应有的作用[3]。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历史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初中历史教师要不断强化道德培养意识,在历史教学中堅定不移的进行中华传统道德的渗透,使历史教学在育人方面的作用更显著。

三、历史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道德教育的内容分析

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及优秀的民族文化是建设总共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我国已经将中华传统道德的继承与发扬以相应的制度条理确定了下来,这就意味着我国公民有责任有义务继承与发扬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道德[4]。中华传统道德大多以神话传说、经书、诗词赋小说、生活习俗、人物典籍等为载体代代相传,主要可分为三大类。

第一,崇高的社会理想。“天下为公”是中华文明自古以来的崇高理想,很多先辈都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典型的例子有大禹治水、诸葛亮为蜀汉兢兢业业,国父孙中山先生驱除鞑虏,振兴中华的崇高理想。这些历史事实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活的灵魂,他们的行为都是自身崇高社会理想的真实反映,是为国为民的无私精神的体现。同时,为国家兴亡,大义凛然的实例比比皆是。如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为民族气节而亡等都是中华民族浩然正气的表现,这些精神与思想就是今天所讲的爱国主义。

第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中华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从源头就表现除了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精神支撑着中华民族走过国破家亡的艰难岁月,使我们的国家不断发展、繁荣和富强。如盘古之处,四海皆荒,精卫填海;愚公移山;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灭吴;司马迁受宫刑而著《史记》等,这些让人感慨的例子都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的体现,它值得一代又一代的中学生学习并茗记。

第三,礼仪教化。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深厚礼仪文化的民族,古往今来,我们的先辈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诉说着深厚的礼仪文化。如闻鸡起舞的勤学事迹,李白的名句“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都是顽强拼搏、勤学苦练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孔融让梨”“二十四孝”故事都展现了中华民族作为礼仪之邦的礼仪文化。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道德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精神情操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彭世涛.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道德教育的初探[J].学周刊,2017(31):53-54.

[2]田立.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传统美德教育的渗透[J].考试周刊,2016(99):130.

[3]李建虎.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传统美德的渗透[J].学周刊,2016(29):87-88.

[4]方旭.浅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1(13):65.endprint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教学渗透
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应用漫谈
初中历史探究式学习的教学途径
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情感的培养策略
浅析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