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德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策略分析

2018-02-12贺淑虹

新一代 2017年21期
关键词:德育教育渗透传统文化

贺淑虹

摘 要:近年来,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关注和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是在中小学教育中最重要的体现。因此,各个小学院校应重视德育教育,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当中。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德育素材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中华民族在文化上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形成了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将我国不同民族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素材。

(一)表达高尚人格的

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等都表达了古人为国为民,慷慨激扬,浩然肝胆之气。

(二)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

史书有《论语》《道德经》《孟子》《中庸》;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可见孟子关于操守的坚持,气势更足,这段名言,句句闪耀着思想和人格的光辉,在历史上激励了不少仁人志士,成为他们坚持正义的座右铭。

二、小学德育教育中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定位

(一)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是传统文化

在我国历史上,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一直都是传统文化,我国德教育的目标就是将“仁义礼智信”传承发扬,各个小学院校应该抓住这一重点,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重视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并及时抓起,促进学生提升道德品质,引导学生正确的对待传统文化、发扬传承传统文化,以便让传统文化更好的惠泽天下,以此推动社会的健康发展。因此,应不断加强文化的发扬传承,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在德育中的渗透,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科学定位。

(二)小学德育的动力源泉就是传统文化

千百年来,中华文化的主流始终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德”的内容。不管社会如何发展,我国从未停止过对“德育“的研究,因为只有德才得以以德立教,德是传统文化,更是小学德育的动力和源泉。近些年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改革深入,“经典诵读”文化活动也在各个小学院校开展,为小学德育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3]。

三、小学德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一)将优秀传统文化资源适当的编入德育教材

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资源就是教材。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将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融入到德育教材当中。在我国德育体系中,有相对完善的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因此,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适合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合理的编入德育教材,是小学德育课堂中有效地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之一。这样做不但使教材更加有趣、形象生动,还让学生在学习德育知识的时候了解到优秀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教师可以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学生所处的环境,选择一些和德育教育相关的传统文化内容,编写配合德育教学活动的相关读物。对于小学低段的学生,教师可以定时组织开展主题班会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针对一年级的学生,就以“我是少先队员,我爱红领巾”为主题,班会课上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红领巾、如何正确的佩戴红领巾,通过这些知识让小學生对“红领巾”肃然起敬。对于小学高段的学生,可以组织学生表演小品、歌舞,展现民族风采,感受家乡和祖国的变化。这样才能从生活中的细节有针对性的对小学生进行入小、入微、入深的德育教育,让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渗透到学生当中。

(二)积极地营造传统文化节日的氛围

从形式上看,小学德育教材的编写由教学引发到社会层面是教材的设计理念。众所周知,“孟母三迁”的故事表明了所处环境对人的影响。同理,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并且对于学生来说,一天中很长的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借助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节日来加强对学生的熏陶。首先,要积极开展多方面的筹划工作,采用多样化的方法增强校园的文化氛围,如国庆节快到来的时候学校四周插国旗、利用课余时间放国歌,组织学生们举办国庆活动。其次,每隔一段时间在学校举办一两次大型活动,教师也可以利用周末时间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为加强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让每个班的学生都积极参加校庆活动,让学生领略到学校的风采,以此来增加学生对母校的感情。还可以组织各种文艺庆典或知识竞赛,采用不同的活动形式,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活跃校园氛围,让学生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感染,塑造自身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荣辱观,帮助学生提升道德素养。

(三)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普及各个地区的传统文化

当前小学德育教育中大都重视对学生的人格的培养,从而忽略了给学生普及各个区域的不同文化和不同风土人情,悠远的华夏文明在不同区域有着极不相同的传统文化。如我国南北方人之间存在着性格差异、饮食差异、语言差异、艺术差异、建筑差异等,总的来说,南北差异是传统文化的一大特点,如浙江一代的传统文化,浙江不但拥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的美誉,更有”文化之邦“的盛名。这里历史悠久,自古以来不断发扬传承着优秀的传统文化。这样让学生在学校就可以了解不同地区的传统文化,帮助学生拓展传统文化知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小学德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策略分析的研究,让我们了解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本文主要从第三个方面分析了小学德育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首先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德育素材;接着了解小学德育教育中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定位;最后讲到小学德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策略,最终希望本文的研究能给相关人员带来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许艳玲.小学德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7,(2)

[2]侯健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课堂的渗透策略[J].课外语文(下),2017,(1)endprint

猜你喜欢

德育教育渗透传统文化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