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影响因素研究

2018-02-12卢天喜

焦作大学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装饰院校建筑

卢天喜

(焦作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河南 焦作454003)

建筑装饰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中国建筑装饰协会2017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我国建筑装饰行业年总产值较2010年增加了74.3%,显著高于我国宏观经济增长速度。这充分说明了建筑装饰行业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和超前性。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作为行业储备力量的培育基地,承担着重大责任。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是土建学科大类下的二级学科,多在职业类院校开设。相较本科院校艺术设计学科大类下的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等同类别专业,具有一定共性,同时又有明显的自身特点和优势。本科院校因其学生知识结构、学年学制、人才培养方式等特点,有条件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艺术素养的培育。而专科院校在学生知识储备、社会导向、学历上升等方面都面临一定的局限,与建筑装饰相关行业的对接面较为狭窄。本科院校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承,对行业未来发展的目标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而专科院校更具有职业属性,注重实操的锻炼,构筑了行业稳步向前的基础。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相较本科院校同类别专业,专科院校人才培养周期短、市场导向强,具有机动灵活的特点。

但是长久以来,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在国内各高职院校的发展却存在与行业对接不畅、自我定位模糊、培养质量不佳等情况。那么,高等职业类院校培养的建筑装饰专业学生究竟要成为一位什么样的人,竞争优势在哪里,在社会中扮演怎样的角色,这是亟待思考的问题。

1.基于学生特点的教学改革探索

1.1 教学方法要适应学情特点

无须讳言,职业院校学生文化基础较为薄弱。作为职业院校学科体系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与同类别专业比较,其优势在于对建筑装饰材料、施工、乃至包含工程量计算在内的整个工程项目的管理。而基础较弱的学生对待“文本冗长、叙述过细”的施工规范制度、项目清单等内容,必然缺乏深入学习的耐心和勇气。长此以往,学生愈学愈躁,愈学愈疲,非但不能突显自身优势,反而会滋生一些劣习。建筑装饰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专业,具有多元性的特点。大量教学实践表明,职业院校学生虽然对理论知识缺乏专注,但对实操性项目却具有明显的兴趣。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采用多形式、多渠道进行教学,扩大专业实训课程的内容,注重知识传授的延伸,注重教学活动方式、方法的拓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行探索性学习,从而完成对知识储备、转化、应用、重构的过程[1]。

1.2 同专业、多方向招生方式有利于人才培养

相比图文设计、产品设计等倾向于情感意识的表达,建筑装饰专业更具有逻辑性、科学性、技术性,在某种程度上属于工学范畴。但同时,建筑装饰因其专业属性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原则上应有选择性地招收具有美术功底的学生。当然,也要根据学校专业设置的目的和实际情况,是偏重于设计还是施工,不能一概而论。有些学校固执地认为建筑装饰专业就是工科专业,只招收理科生,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又难以避免对美学的认知,所以不顾学生的意愿以及教育经历,强行在大一阶段开设素描、水粉等课程,意在短时间内完成学生对美的认知。对美感的认知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过程,强行灌输,强行塑造,必然适得其反。在今后可以单一专业类别、多专业方向的形式进行招生,通过有预见性地对学生未来培养模式的细化分类,以及学生之间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完成美学素养由内而外的转变。

2.基于行业特征的教学改革探索

2.1 提升综合素质是行业发展的需要

以往,我国各企业中的一线劳动者综合素质普遍较低,多数是通过师傅带徒弟的传统方式产生的,致使高级技术人员层次断裂,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在工业化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早已不再是仅仅掌握生产技能,在文化素养、理论储备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就建筑装饰行业来说,随着工业化逐渐深入,势必需要高精尖的建筑装饰人才,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工作室性质的设计员或设计工人。没有良好的专业素养是没有办法在行业中长足发展的。一些高校片面强调职业技能的掌握,而缺乏对学生工作态度、习惯的培养,是不符合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宗旨的。在建筑装饰专业日常教学中,不能完全摒弃传统专业课程,一味追求新颖的教学内容。应当保留对手工绘图、方案构思等课程内容的训练,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以及严谨的工作作风。

2.2 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多渠道进行

建筑装饰行业是动态发展的,而支撑其保持活力的重要因素是不断创新的。职业院校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却时常面临难以创新、无从创新的状况。究其原因,主要有这几个方面:(1)长期应试教育使得学生不会进行自我知识系统的构建,面对问题束手无策,没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意识和能力。(2)许多学生对于专业缺乏自主选择权,自入学以后长期被动地接受知识,思维较为惰性,对待知识,不求甚解,不深入考究,浅尝辄止,不能进行深层次的研究。(3)传统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平台,老师讲授为主要形式。在当今经济快速发展、装饰市场急剧变化的时代环境下,学生缺乏对装饰行业的了解,对新材料、新工艺不能及时接触和认知,致使知识结构陈旧,难以适应时代创新需求,更无从谈起知识转化,服务社会了。

对待教学创新问题,教师应先转变思想观念。对待知识的传授,不能只关注知识的延续,而忽略知识的时效性,要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不能滞后。针对建筑装饰专业学生的特点,结合职业院校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多进行社会、市场调研和学习。学习资源多渠道、多方式获得,注重学习资源的共享。课堂上应该加大学生之间相互协作完成学习、实践任务的环节,提高学生协作能力。对学生的评定,应该摒弃以学业成绩为主的评价机制,着重对学生参与、完成社会活动项目进行综合评价。

3.基于市场导向的教学改革探索

3.1 加强校企合作是应对市场格局变化的有力手段

长久以来,建筑装饰行业呈现的是“大市场、小企业”的发展格局。随着全社会环保意识的增强,批量施工不但能减少环境污染,而且能够对装饰材料进行综合利用,避免浪费的优点已成为不争的事实[2]。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今后住宅装饰行业必然呈现整栋批量装修的发展趋势。“大市场、小企业”的市场格局将逐渐成为“大市场、大企业”,这对建筑装饰专业学生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建筑装饰市场将会更加透明、规范,企业对优秀人才的竞争势必增大,随之而来的福利待遇也会更为合理。但同时,中小企业在行业发展的大环境下,必然受到重大冲击,从而造成本专业学生更大的就业压力。学校一方面应当健全校企合作机制,努力争取行业、企业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和改革中来,探索新学徒制改革办法、订单式培养模式,提高校企合作力度。另一方面在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以及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当培养学生的长远眼界和大局意识,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应当对企业规模、分工等内容有清晰的认识,尽早对自我进行明确定位,从而更好应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同时,国家有关部门对待同等学力考取研究生的制度应适当放宽,扩大学生在学历上的进取空间。

3.2 注重信息化建设与传统教学内容的结合

信息化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实际应用不断深入,2016年在住建部颁发的 《2016-2020年建筑信息化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BIM(建筑信息化模型)的发展趋势和应用标准。可以预见,在未来3-5年内,建筑装饰行业在设计、施工、管理的整个流程中,将会迎来信息化的重大变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对专业技术“高、精、快”的需求,市场导向的变化迫使我们必须对建筑装饰专业进行深层次的改革。在对学生进行建筑装饰材料、构造、施工、管理以及绘图、识图的教学时,应当结合项目,注重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培养学生对整个建筑装饰施工流程的把控[3]。在对CAD、3DMX等传统软件教学中,应涉及对建筑施工模拟、碰撞检测软件 (如 Revit、Navisworks),以及建筑动画虚拟仿真软件 (如Lumion)的对接,从而适应日益趋于协同工作的建筑设计、结构工程、机电工程、暖通工程、装饰工程、项目管理等整个建筑系统的发展。另外,竞赛也是很好的学习总结、知识整合拓展的机会。学校应该鼓励、支持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专业技能竞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4.结语

教学改革是一个常抓不懈、不断深化的工作,同时又是各要素协调共进的工作,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更是如此。其特殊的专业属性,要求对其进行教学改革时,必须牢牢把握学生特点、行业特征、市场导向等方面的变化。而教学改革的成败依托于教师、学校、政府等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对教育工作者来说,思想观念应当转变,教学内容和方法要注重时效性,与时俱进;对学校来说,要明确办学定位,改革措施要适当合理,不断推动校企合作;对政府来说,政策性支持力度要加强,责任划分要明确,协调好校、企、市场三者关系。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育人有方、持续发展,我们的学生才能学有所成、惠及社会,从而形成人才、学校、社会互济互惠的良性循环。

猜你喜欢

装饰院校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鲤鱼旗装饰坠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装饰圣诞树
DIY节日装饰家
装饰象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