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建康辨证论治梅核气经验浅析

2018-02-12鲍平波王建康王扬帆沈秀伟宁波市海曙区中医医院浙江宁波5000宁波市中医院浙江宁波500宁波市奉化区第二医院浙江宁波5502宁波市海曙区西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浙江宁波5000

江西中医药 2018年10期
关键词:异物感方用咽部

★ 鲍平波 王建康 王扬帆 沈秀伟(.宁波市海曙区中医医院 浙江 宁波 5000;2.宁波市中医院 浙江 宁波 500;.宁波市奉化区第二医院 浙江 宁波 5502;.宁波市海曙区西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浙江 宁波 5000)

王建康系宁波市中医院主任医师、全国第六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省名中医、首届国家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从事中医临床医疗近40年。笔者师从王建康教授,有幸随师临诊,收获良多,尤其是对梅核气诊治,体会特深。梅核气又称“癔球症”,属于现代医学的功能性食管疾病,临床上多以咽部有异物感,咯之不出,吞之不下,但不妨碍饮食,多见于女性。现代医学对其病因的认识尚未十分明确,考虑与心理因素、食管动力障碍、胃食管反流及感觉异常相关[1]。在传统医学中,梅核气一病最早描述于汉《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中:“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咯之不出,咽之不下。”其病名最早见于宋《仁斋直指方·梅核气》。历代医家大多认为以肝气不疏,郁而痰结,痰气交阻于咽喉是梅核气病机所在,并多以《金匮要略》中“半夏厚朴汤”为主方治疗,取其辛开苦降化痰散结之意,然临床亦常有乏效者。王师认为梅核气的病机并不单纯局限于肝气不疏,郁而痰结,痰气交阻于咽喉。尚有肺阳闭阻、湿热互结、风痰闭阻、肝胃失和、肺阴亏损、肺脾气虚等诸多证型,现将王师的诊治经验整理浅析如下。

1 辨证论治

1.1 痰气交阻—祛痰理气解郁结 痰气交阻为梅核气最常见证型,《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九·妇人杂病诸侯三》中云:“咽中如有炙肉脔者,此是胸膈痰结与气相搏,逆上咽喉之间结聚。”此类患者多情志郁结,气机不畅,气郁津液结聚而成痰,痰气博结于咽喉而发病。其证多见咽中异物感,咽痒干咳,呕吐痰涎,每遇情绪不畅时病情加重,舌质红、苔白腻,脉弦。治疗以祛痰理气解郁结为法;方用半夏厚朴汤加减。其中肝郁甚者,加用柴胡、合欢皮;痰多胸闷甚者,加用(浙)贝母、瓜蒌仁;咽痒咽痛甚者,加用木蝴蝶、桔梗。同时积极开导患者解除苦闷,舒缓焦虑等不良情绪,以收事半功倍之效。

1.2 肺阳闭阻—通阳宣肺化痰结 喉为肺气所属,与肺相连,是气体出入的要道。且肺主一身之气,职司宣降,如肺阳痹阻,宣降失常,痰涎结于咽部,可致梅核气。此类病人除咽中异物感的主症外,多见胸满不舒,咽中有痰难咳,大便干,舌质淡红、苔白腻,脉弦滑。治疗以通阳宣肺化痰结为法,方用施今墨教授之施氏调气饮[2]。方中以薤白通阳散结、理气宽胸;枳壳宽胸理气行痰;桔梗宣发肺气,祛痰利咽;杏仁止咳化痰,助生清阳,降浊通便。可选加半夏、陈皮、白芷、石菖蒲等降肺化痰。诸药相合使肺阳闭阻得解,宣降有常,可助痰结消散。若伴口苦而黏而有郁热者,加用黄芩、(浙)贝母、海浮石等以清解郁热痰结。

1.3 湿热互结—清肺利湿祛浊结 湿热互结证多因肺卫湿热、胃腑湿浊上蒸咽喉,气机阻滞,灼津成痰,阻于咽喉而发。《证治汇补·卷之五》云:“梅核气者,痰气窒塞于咽喉之间,咯之不出,咽之不下,状如梅核,此因湿热内郁而致。”可见古代医家已认识湿热互结是梅核气的成因。此证临床多见咽部异物感,口干口苦不欲饮,咳嗽重浊,痰多胸满,身体困重,尿色黄,舌苔黄腻、脉濡数。治疗以清肺利湿祛浊结为法,方用甘露消毒丹加减。其方利湿清热两相兼顾,佐以解毒利咽,令湿热浊邪皆去。其中咽痛甚者可加山豆根、藏青果;痰涎甚者加用桑白皮、竹茹。

1.4 风痰闭阻—祛风化痰散邪结 风痰闭阻证多因素体痰湿偏胜,复因起居不慎,感染风邪,风痰郁结于咽部不散,久而成风痰之结。其证多见咽部异物感,干痒灼痛,痰黏难咳,或有鼻塞声重,或有恶寒肢冷,舌质红、苔白腻,脉浮滑。治疗以祛风化痰散邪结为法,方用苍耳子散合玉屏风散加减。咳嗽甚者加地龙、桔梗;干痒灼痛明显者加蝉衣、僵蚕、射干;痰黏难咳明显者加白鲜皮、地肤子、玄参。

1.5 肝胃失和—疏肝降胃清热结 肝胃失和证多由肝郁日久化热,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胃热上熏咽喉而成。《诸病源候论》云:“咽喉者,脾胃气候也。”揭示了咽部疾患与脾胃的关系。冯玲[3]认为:“梅核气与慢性胃炎关系密切,因为咽与胃食管有相同的反射中枢和通道”。李自廷[4]对180例咽异物感患者行电子胃镜检查,发现全部具有食管或胃肠道问题。由此可见梅核气与胃食管疾患常有关联。此类病患其症多见咽喉异物感伴灼热隐痛,胃脘胀满不适,口苦反酸呃逆,舌红苔薄白脉弦。治疗以疏肝降胃清热结为法,方用四逆散合左金丸加减。反酸甚者加海螵蛸、(浙)贝母;咽喉灼热隐痛甚者加玉蝴蝶、桔梗;口苦明显者加龙胆草、竹茹。

1.6 肺阴亏损—养阴生津润燥结 肺阴亏损证多因邪伤肺阴,食伤胃阴,迁延不愈,阴虚火旺,虚热内生,灼津成痰,咽喉失其濡养燥痰凝结而成。临床上其症多见咽中如有物梗,口渴咽干,干咳少痰,夜间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治疗养阴生津润燥结为法,方用玄麦甘桔汤加减。肺阴虚甚者多加沙参、百合;口渴咽干甚者加用生地、川石斛;咽喉干痛甚者加射干、山豆根。

1.7 肺脾气虚—健脾补肺通湿结 肺脾气虚此证多因饮食劳伤,肺脾两伤,脾虚无以运化水液致痰浊内生,肺虚不能布散水津而痰湿内聚,此即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痰湿上逆,循肺经结于咽喉而成。《素问·阴阳类论》云:“咽喉干燥,病在土脾。”其症多见咽中异物感,神疲懒言,面色少华,纳差,痰多短气,大便溏泄,苔白腻舌质淡脉濡细。治疗以健脾补肺通湿结为法,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选加姜半夏、威灵仙、白芷等燥湿开结之品。

2 验案赏析

邱某,女,46岁。2017年1月20日初诊。主诉:咽部异物感1月余。患者1月前因与同事发生争吵,自觉情志不遂,胸满气逆,咽中如有异物梗阻,咳嗽吐痰。多次就医,诸多医生用疏肝理气等治法,咽部梗阻始终未减。1周前于电子胃镜检查,示慢性浅表性胃炎,未见食管黏膜充血水肿。

刻诊:咽部异物感明显,咳嗽有痰,胸满不舒,大便偏干,舌苔白腻,脉弦滑。患者无嗜酒史及糖尿病史。王老师仔细分析病情,认为此为肺阳闭阻,肺气宣降失常,痰涎结于咽部而成梅核气。治拟通阳宣肺化痰结。方用施氏调气饮加减:薤白12g、杏仁10g、枳壳10g、桔梗6g、半夏10g、香附9g、旋复花10g、瓜蒌仁15g、(浙)贝母12g。14剂。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2月5日复诊:药后胸满不舒、便秘症状已除,咽部异物感稍减,每遇情志不畅时加重,舌质红,苔白腻,脉弦细。此肺阳闭阻已解,肺气宣降有常故胸满不舒、便秘等症状缓解,然仍有情志郁结所致痰气交阻于咽部,则咽部异物感仍有,且情志不畅时加重,辨证为痰气交阻之病机为主。治拟祛痰理气解郁结为法。予半夏厚朴汤加味: 半夏12g、紫苏叶12g、厚朴10g、茯苓10g、生姜3片、(浙)贝母12g、海浮石15g、桔梗6g、远志10g、石菖蒲15g、清甘草6g、香附10g。14剂。同时予以心里疏导,嘱保持心情愉快。

3月15日三诊:患者二诊后咽部异物感明显消减,因外地出差停药20余天,近日又感咽部异物感加重,遂来就诊。现症见咽部异物感,口渴口干,夜有盗汗,干咳少痰,喉音嘶哑,舌红少苔,脉细数。王师分析认为前病迁延不愈,复因旅途疲劳、出差地多食辛辣灼热之品,肺阴渐亏,虚热内生,灼热成痰,咽喉失其濡养而成。辨证为肺阴亏损证。治疗以养阴生津润燥结为法。方用玄麦甘桔汤合沙参麦冬汤加减:玄参15g、麦冬20g、桔梗6g、生甘草6g、沙参30g、桑叶12g、玉竹15g、天花粉6g、生扁豆10g、射干10g、百合20g、百部15g、胖大海6g。14剂。

3月29日四诊:药后诸症基本消失,予玄麦甘桔汤加沙参、玉竹、桑叶再调理14剂,并嘱其后麦冬枸杞泡茶饮用,保持愉快心情。

按:此医案患者初起为肺阳闭阻,肺失宣降,结痰于咽部而成梅核气,予调气饮加减治疗后肺阳宣通,但痰气交结仍在,其阶段性病机转为肝气郁结、痰气交阻。遂予半夏厚朴汤祛痰理气解郁结,咽部异物症状基本缓解。其后复因就诊不及时,饮食劳倦所伤,其病机转变为肺阴亏损,咽喉失其濡养而燥痰阻结,予养阴清肺化痰之法治疗,诸症消散。由此可见,疾病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病机,迥异的证候特点,临床上医者需圆机活法,辨证论治,方能收全效之功。

猜你喜欢

异物感方用咽部
支气管哮喘基本用方
常吃辣能防口咽部肿瘤
咽喉异物感 试试代茶饮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腹泻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腹泻
咽部异物感可能是会厌囊肿
咽部不适或是消化道疾病
颏下岛状瓣修复老年口咽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的临床应用
加减平胃散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及体会
咽部异物感(附406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