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营卫和谐理论”与老年疾病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2018-02-12张茂云刘宏岩

吉林中医药 2018年4期
关键词:卫气营卫调和

张茂云,刘宏岩

(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长春 130117)

中医“和谐思想理论”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和”的哲学思想,“和”即“温和、缓和、柔和”之谓,《国语·郑语》记述“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意谓“和”即“以他平他”,即各种事物之间密切的配合与协调关系。这一“和谐”“协调”正恰当地概括了人体内在自主功能的保持,即健康无病的状态,其中“营卫和谐理论”尤其对于“老年”这个特殊且敏感的时期产生重大影响,即“营卫”二气的失于和谐,与老年时期诸多疾病的发生、治疗与预后密切相关[1]。

1 中医“营卫”概念释义

“营卫”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关于“营卫”的生成,从《灵枢·营卫生会篇》:“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2]”可以看出,“营卫”均属于饮食物经人体诸脏腑化生而来的精微物质,即人体的营养物质,其中偏于清柔、精华的为营气,偏于浊重、剽悍的命名为卫气。

另外,“营卫”二气的命名还可从其功用方面探知,“营气”运行于脉中,具有营养、濡润的功用,故称之为“营”;而“卫气”运行于脉外,具有卫戍、防卫之功用,故称之为“卫”。

2 “营卫和谐理论”阐释

人体内“营卫”两种重要的营养物质不是完全对立的,其一“营养”一“护卫”之功用决定了二者的“和谐统一”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正如清代喻昌《医门法律》所述“营中有卫,卫中有营。[3]”说明运行于脉中的“营气”具有现代医学中血液循环的作用,即输送营养成分到机体的各个组织,继而通过机体对营养成分的燃烧利用达到保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防病)的目的,即“荣(营)中有卫”。而“卫气”虽然运行于脉外,但却不能脱离“营气”独立起作用,即“卫中有荣(营)”。

“营卫和谐理论”即高度概括了“营卫”二者的关系对于人体的重要性。“营卫和谐”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保持人体相对的稳定状态而不生病或使疾病向向愈的方向发展。

3 “营卫失谐”类老年疾病及其临床辨治

中医学对男女正常生理周期的论述参照《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斑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4]”可以看出,女子六七即四十二岁之后、男子六八即四十八岁之后人体阳脉的衰少开始呈现一些衰老的迹象。阳脉的衰少意谓“卫气”的不足,则卫气卫外、固护人体的作用减弱,加之人身之精气的衰少,精、血同源,影响了“营气”的生成,营、卫俱不足,营卫和谐被打破,老年期大部分疾病的发生与“营卫失谐”密切相关[5]。

3.1 “营卫失谐”之与“老年不寐” “不寐”即现代医学“失眠症”,老年失眠在临床的发病率常年居高不下,是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和生存质量的疾病之一。早在二千年前的《黄帝内经》即有对此病的论述,《灵枢·营卫生会篇》:“黄帝曰,老人之不夜瞑者。何气使然。……岐伯答曰,……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藏之气相搏,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6]”

人体正常睡眠依赖于营、卫二气的正常出入运动,二者相偕共行于皮肤、肌腠之间,夜间浮越于外的卫气潜伏入于人体阴分,则人体进入睡眠状态来涵养卫气以备第二天的正常生理活动[7]。而老年人年老体衰,阴精不足,即用以涵养卫气的营养物质不足,则在夜间卫气不得涵养而浮越于外不能按时入于阴分,人欲眠而不得。相对于夜间失眠,白天应是营气随卫气出于阴分而发挥其濡养人体生理活动的功能,但老年人营气内耗,卫气失于涵养,故二者均不能悉数参与白天的生理活动,病人白天出现头目昏沉、嗜睡、正常活动受限的情况,即《黄帝内经》所言“夜不瞑”“昼不精”的情况。此类老年失眠证临床以失眠的同时伴自汗、身体疲乏困倦等为主证,中医临床治宜桂枝汤加减以调和营卫、滋养营阴以助卫气入阴[8]。

3.2 “营卫失谐”之与“老年半身汗出” 正常情况下,汗出是一种维持人体正常体温、促进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维护正常人体生理状态。但是老年人常常会出现“半身汗出”的异常病理性质的汗,汗液过多外泄而导致身体感觉不适,属中医“汗证”的范畴。

老年人卫阳不足或肾精亏乏,由于精、血同源,血、汗同源,使得营卫失其和谐,气血不能完整周流全身,加之人体固护正气并抵御外邪的腠理不固,而致人体半身汗出。故中医治疗“营卫失和”型老年半身汗出多采用桂枝汤为代表方的“调和营卫”为治疗大法。

另外,临床还有通过调畅肝之疏泄功能以达到“调和营卫”治疗老年半身汗出,是以中医肝的生理功能与汗证之间的关系为理论基础。汗证主要与肝藏血和肝主疏泄功能密切相关。中医认为汗、血同源,而人体肝主藏血,肝藏血功能正常,人体血之贮备充足,相应的人体汗液的化生正常、收摄功能正常。反之,若肝藏血功能异常会影响人体汗出的量及正常排泄,基于此类的老年汗出异常治宜滋补肝阴、调畅肝气之疏泄为主,以达到推动及调节人体内血及津液正常运行的目的。临床采用桂枝汤加柴胡、煅牡蛎以调和营卫、补肝虚、调畅肝气,营卫调和,诸症自愈。

3.3 “营卫失谐”之与“老年荨麻疹或皮肤瘙痒症” 荨麻疹,即中医“风疹”,《医宗金鉴·外科心法》:“此证俗名鬼饭疙瘩,由汗出受风,或露卧乘凉,风邪多中表虚之人。[9]” 老年荨麻疹或皮肤瘙痒症病因复杂,患者年老体衰,元气不固,营卫二气皆赖于元气滋养,卫气卫外功能不足,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大大降低,遇外感风邪侵袭机体,风邪与气血相搏于肌肤之表而发为荨麻疹或皮肤瘙痒。此病中医治疗当以调和营卫为主,另《诸病源候论》指出:“风瘙痒者,是体虚受风,风入腠理,与气血相搏,而往来于皮肤之间,邪风微,不能冲击为痛,故痒也。”可见本病“营卫不和”为本,外感风邪为发病诱因,也是本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的原因,治疗中仍需佐以益气、祛风、止痒之法以巩固疗效,依据中医辨证采用桂枝汤合四物汤调和营卫为主,酌加牛蒡子、连翘、金银花、白鲜皮等疏散风热,解毒透疹以治标,地肤子、白鲜皮、乌梢蛇等袪风止痒[10]。

3.4 “营卫失谐”之与“更年期综合征” “更年期综合征”多指妇女在45岁左右开始出现的一系列由于性激素减少,“女子七七,肾气衰,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中的“天癸竭”所导致的疾病,具体表现为阴虚潮红,汗出,失眠,烦躁易怒,情绪反复无常,头目眩晕等。属于中医“经断复来”“绝经前后诸证”“脏躁”等范畴。

本病究其根本与“营卫失谐”、阴阳失调密切相关,女子“七七”为中医生理上的“肾气衰,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阶段,即先天之肾精的自然耗尽,由于“营行脉中”、精、血同源,故体内“营气”衰败,营、卫二气互根,《灵枢·营卫生会篇》:“营在脉中,卫在脉外……阴阳相贯,如环无端。”[11],故人体“营卫失谐”,相应的体内阴阳不相维系,临床出现阴虚潮红,汗出,失眠的表现。另外,女子以肝为先天,此时肝气郁滞不畅,枢机不利,表现为烦躁易怒,情绪反复无常,头目眩晕等。故中医临床上辨治“更年期综合征”多采用疏理肝气,和解少阳之法,方选桂枝汤合小柴胡汤,并可依据临床辨证酌加香附、川楝子等疏肝理气之药。

3.5 “营卫失谐”之与“老年缺血性中风” 中风,临床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喎斜、半身不遂、语言蹇涩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喎僻不遂为主症的疾病[12]。中风病在我国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致残率很高,影响生存质量,其发病机制在于“营卫失谐”。

老年人生理方面即存在着营、卫二气的不足与虚耗的特点。《素问·逆调论》:“荣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 荣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13]”营、卫二气的虚耗不足、功能减弱,则脑络失其濡养,不能发挥中医脑之统摄人体感官、司掌人体运动的作用,临床表现为皮肤痒、痛,甚至半身不遂、半身麻木等症状,即感觉功能障碍或运动功能障碍。

以上是老年中风病发病的内因,对于其发病外因也是不可忽略的,即由于老年人卫气不足,故其内而温养脏腑,外而充实皮肤腠理、抵御外邪的功能随之减弱,老年人在此时感受外邪,则外邪直趋经络,导致半身不遂、偏枯的发生。正如《灵枢·刺节真邪》:“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荣卫,荣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14]”中医的外邪与西医的病原体感染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即西医病理方面的研究表明,急性细菌和病毒感染均可引起或诱发脑梗死的发生[15]。

综上,“老年缺血性中风”发病的致病因素为建立在“营卫失谐”基础上的内外合邪。“营卫失谐”贯穿于中风病整个病理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老年中风病的康复和预后转归,因而“调和营卫”法将在某种程度提高人体对外界病原体感染的抵抗力,从而对老年缺血性中风病的早期防治具有积极的意义。

“营卫和谐理论”属于中医学发病学和病因学方面的重要理论之一[16],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营气运行于脉中,卫气运行于脉外,无论营、卫二气的生成还是行使功能方面均是相互协调、相互依存,维持着二者的基本动态平衡,发挥其正常的生理功能[17]。这种相对平衡状态由于某种原因,或外感、或内伤、或失治误治等被破坏,而导致营、卫某一方或双方的相对太过或不及,则会呈现一系列的病理状态,即为“营卫失谐”,由于营、卫二气为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故二者的失谐能够引发诸多病证[18]。

老年人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其元气已匮乏,营气荣养脏腑和卫气护卫机体的功能均减弱,因此老年人可能发生“营卫失谐”类病证,诸如“老年不寐”“老年半身汗出”“老年荨麻疹或皮肤瘙痒症”“老年更年期综合征”“老年缺血性中风”等[19]。对于老年“营卫失谐”类病证中医采用调和营卫的治法,调和营卫将有助于调整机体的免疫机制,增强老年人的抗病能力,保护内在脏腑经络的功能免受外界病原体的感染,在“营卫失谐”类病证的预防和治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0]。

参考文献:

[1] 余懋宗.试论营行脉中,卫行脉外—兼论对营卫之理解[J].甘肃中医 , 1999, 12(4):1-3.

[2] 杨兴智,王铀,陈乐意,等.《黄帝内经》营卫初探[J] .中医杂志 , 2011, 52(增刊 ):30-32.

[3] 清·喻昌.医门法律[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6.

[4] 黄帝内经素问[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63:4.

[5] 童舜华.陈祖皋应用黄芪建中汤治疗营卫不和证经验[J].山西中医 , 2006, 22(2):9-10.

[6] 灵枢经[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4:51.

[7] 马赘.从《黄帝内经》理论探讨分时调营卫治[J] .时珍国医国药 , 2008, 19(6):1497-1498.

[8] 李伯.桂枝汤加味配合心理疗法治疗老年失眠[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 1999, 19(4):79.

[9] 清·吴谦等. 医宗金鉴[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553.

[10] 骆文郁,刘世琼.调和营卫是治疗荨麻疹(风疹)的关键[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1, 7(2):53-54.

[11] 灵枢经[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51.

[12] 杨学青.脑血管疾病的中西医诊断与治疗[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7.7.

[13] 黄帝内经素问[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63:198.

[14] 灵枢经[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138.

[15] G rau AJ ,Buggle F, Becher H ,et al Recent bact erial and viralinfecti on is a risk f actor f or cerreb rovascular is chemia[J].Neurology, 1998, 50:196-203.

[16] 徐江雁,高天旭.论营卫与气血、脏腑的关系[J].河南中医药学刊 , 1997, 12(3):51-52.

[17] 范永升.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金匮要略[M].北京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003:92.

[18] 曲丽芳.论《金匮要略》对内伤杂病辨证方法的贡献[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2, 18(2):27-128.

[19] 朱红梅.桂枝汤及其类方对老年患者应用举隅[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2003, 13(4):14-15.

[20] 张鹏,高红霞.《金匮要略》调和营卫方证治法浅述[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9, 7(9):101-102.

猜你喜欢

卫气营卫调和
基于“卫气稽留”论治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基于营卫理论对中医护理的初步探讨*
从卫气与经脉关系论“审察卫气,为百病母”*
调和γ-正规映射和调和γ-正规型映射
论“卫出三焦”与脏腑的关系※
秋天失眠、嗜睡,《黄帝内经》提醒你注意肠胃保健
从“调结”到“调和”:打造“人和”调解品牌
论营卫与气血关系❋
王新志教授论张仲景营卫观*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