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辛临床超钱应用验案3则

2018-02-12潘琳旎杭州市西湖区文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杭州310012

江西中医药 2018年9期
关键词:小青龙汤干姜麻黄

★ 潘琳旎(杭州市西湖区文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杭州 310012)

细辛,味辛温,主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等。久服明目,利九窍,轻身长年。细辛味辛香窜,可温经散寒,还可温化寒痰、开窍止痛。《神农本草经》将细辛纳入上品。然而,南宋陈承提出“细辛不可过钱”,《本草求真》强调“细辛多则气闷塞不通者死”,《中国药典》更将细辛最高剂量定为3g。因此,细辛不过钱成为细辛用量的准绳。

《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含有细辛的方子共有13首,如麻黄附子细辛汤、小青龙汤,多则3两,少则2两。根据《新修本草》换算剂量,上述方剂细辛用量少则13.92g,多则20.88g,远远超出3g。现代临床实践中,王红丽[1]治疗胸痹、头痛病证,使用细辛6g,治风湿痹痛用细辛10g;刘小丽[2]运用吴茱萸汤加味治疗厥阴头痛,其中细辛用量达20g,服药5帖后头痛消失。

细辛为笔者临证用药的“良将”,其剂量亦不受“细辛不过钱”之约束。笔者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例举使用细辛验案3则,以飨同道。

1 外寒内饮案

张某,女,64岁。2015年8月14日首诊。患者有多年过敏性鼻炎伴哮喘史,目下咳嗽咳痰,痰黄浓稠,口干口苦,微恶风寒,舌质淡,苔薄白腻,脉沉弱。辨证:外寒内饮。拟方:小青龙汤合玉屏风散加缩泉丸。处方:麻黄6g,桂枝10g,干姜9g,细辛3g,姜半夏6g,北五味子6g,炒白芍12g,炙甘草10g,黄芪30g,炒白术15g,防风10g,益智仁10g,覆盆子10g,金樱子10g。

2015年8月18日二诊:服上药后诸证缓解,咳嗽减,痰易咯,色白清晰,仍有口苦口干,夜尿1次,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弱。拟原方继进,细辛改6g,去覆盆子。

2015年8月21日三诊:服上药后白天基本已不咳嗽,偶有痰液,每日凌晨2点左右咳醒,纳寐二便俱佳,咽部有不适感(涩滞),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拟原方出入:麻黄改10g,去金樱子、干姜,加生姜3片、桔梗6g、乌药10g、吴茱萸3g、红枣10g。7剂。水煎服。

2015年8月31日四诊:咳嗽已止,夜寐欠安,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拟前方继进,嘱患者清淡饮食,慎避风寒。

按:此案系夙有喘疾,复感外寒所致的咳嗽证,予小青龙汤合玉屏风散加缩泉丸,旨在解表化饮。细辛辛温,与大辛大热之干姜配伍,可散寒温肺、化痰涤饮。细辛始予3g,因温化寒痰效果不佳,故改为6g。可见细辛过钱非但无碍,且效果佳。

2 心阳不足案

翟某,女,52岁。2016年7月11日初诊。患者面色苍白,鼻塞,鼻流清涕,长时间吹空调后发作,颜面时时瘙痒,检视无红疹发出,头晕,舌质水滑,苔薄白,脉左浮细,左寸沉取细弱,右浮缓。辨证:心阳不足。拟方:桂枝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心三药、鼻三药。处方:桂枝15g,生白芍20g,生姜 15g,红枣 20g,炙甘草10g,麻黄 8g,附子10g,细辛6g,银杏叶40g,红景天15g,石菖蒲15g,徐长卿30g,丹参15g,辛夷10g,苍耳子10g,通草8g。7剂。水煎服。

2016年7月20日复诊:鼻塞流涕已愈,颜面瘙痒减轻,头晕未作,此次又因吹空调而流涕。仍拟前方出入。另嘱患者不可对着空调直吹,尤其要保护头部和颈肩部。

按:此案系阳气不足,风寒外袭所致鼻鼽证、摄领疮证。治以温阳散寒,调和营卫。细辛可入阴搜邪,配伍附子可将寒邪驱除体外;麻黄、附子相配,发中有补,扶正而不恋邪;细辛配伍辛夷、苍耳子,增强通鼻窍功效。

3 虚火上炎、下元亏虚案

周某,女,32岁。2015年9月22日初诊。患者口腔内可见溃疡点,疼痛,自诉平时畏寒腰酸,舌质淡胖,齿痕舌,脉虚弦。LMP 2015.8.20,量可,色鲜红,偶见血块,有痛经,纳可,夜寐欠安,二便调。辨证:虚火上炎,下元亏虚。拟方:乌梅丸合玉屏风散。处方:乌梅15g,细辛6g,桂枝10g,黄连9g,黄柏12g,当归 10g,党参15g,干姜9g,黑顺片10g先煎,花椒10g,黄芪30g,炒白术15g,防风10g,山药30g,蛇床子10g,蝉衣6g。7剂。水煎服。

2015年10月16日复诊:口腔内多处溃疡发出,左少腹胀痛已无,舌质淡,苔薄白腻,脉细弱。拟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处方:柴胡12g,桂枝10g,干姜10g,天花粉10g,牡蛎15g先煎,黄芩10g,炙甘草6g,白芷10g,夏枯草10g,连翘10g,蒲公英 15g,黑顺片 6g先煎,细辛 3g,麻黄 8g。7剂。水煎服。

2015年10月26日复诊:口腔溃疡已愈,寐差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腻,脉细弱。拟归脾汤主之。

按:此案系虚火上炎、下元亏虚致口疮证。治以引火归元。细辛温通脏腑经络,下焦温煦则龙雷之火归位,上炎之势顿挫,此为治病必求于本也;与大辛大热之干姜配伍,可温经散寒。细辛本身有明确的止痛作用,可使得局部不适感降低,从而局部症状就不明显[3]。

细辛是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或华细辛的全草,现代研究发现其主要有效成分是甲基丁香酚,有毒成分是黄樟醚、马兜铃酸及重金属元素,其中黄樟醚对呼吸中枢有麻痹和抑制作用[4]。此外,长期大剂量细辛可导致肾组织结构及肾功能改变[5]。这与细辛“单用末,不可过钱,多则气闷塞不通者死”相吻合,用作散剂时应该严格限定在每日3g以内,且不能久服。煎煮时间稍长即能破坏其毒性成分,研究发现15g细辛煎煮超过20min,毒性低于散剂3g的含量[6]。因此,细辛研末冲服或入散剂不可超过3g,汤剂不必拘泥于细辛不过钱。现代学者通常运用细辛入汤剂的剂量:治疗头面部疼痛为5~10g,腰腿疼痛为 12~15g,喘咳 5~8g,煎煮时间在 30min 以上[7]。

细辛的用量与剂型相关,汤剂可斟酌加至10~15g,同时可通过分次服用、合理配伍等方法减少毒性。研究发现大黄附子细辛汤可降低血肌酐、血尿素氮,延缓肾衰竭进展[8-9]。因此,医者当遵循“胆欲大而心欲细”的原则,应以患者病因、病情等因素为依据,既不赞成绝对控制在3g以下力求平稳自保,亦不主张冒进贪功而随意大剂量,动辄15~30g。已故浙江名中医魏长春认为“麻口之药亦能麻肺”[8],也是从用药切忌太过的角度指导临床用药,况且细辛过量则口麻难咽,倍加服药苦楚,为医者不可不谨而慎之。

猜你喜欢

小青龙汤干姜麻黄
小青龙汤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应用效果观察
A Network Pharmacology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Influenza
Systematic Pharmacological Strategies to Explore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COVID-19
《新方八阵·热阵》中干姜应用特色探析
UPLC-TQD-MS法探讨关木通配伍干姜减毒存效机制
麻黄-杏仁药对成分-效应间变化规律
干姜粉能散寒止咳
干姜粉能散寒止咳
我用小青龙汤的故事
小青龙汤加减配合西药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40例临床观察